搜索
首页 其他

石磨的诗歌

1.关于石磨的诗句全诗

《解汤延祖字》年代: 宋 作者: 李觏仲尼作经授曾子,明稽至孝之终始。

始於事亲终立身,以是扬名於后世。大雅有言念尔祖,述脩其德乃为美。

圣训昭昭十八章,写之琬琰千馀岁。汤生本由义方教,石磨沙汤求成器。

其名延祖有意哉,吾以子立为之字。立身之道将何如,非曰凡人富与贵。

不贤而位何能为,蝇虫岂不披红紫。周公亦人舜亦人,口衔日月坐天际。

勖哉见善勿迟疑,往往后生诚可畏。《偈十三首》年代: 宋 作者: 释法泰三角牯牛独脚舞,两轮石磨绕空飞。

新生孩子擎铁棒,直上须弥打一槌。

2.关于石头的诗

山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咏石

辛弃疾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青石-激忠烈也

白居易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如石屹不转,死节如石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莲石

白居易

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

寄将东洛去,心与物相随。

石倚风前树,莲栽月下池。

遥知安置处,预想发荣时。

领郡来何远,还乡去已迟。

莫言千里别,岁晚有心期。

3.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

春 在春天,花儿都开了,百花争艳,那是大自然的春色。

而现在已如深秋,已不是赏花的季节,我们来看看社会的春色。 社会的“春色”,,则不像大自然的春色,这“春色”,意在于社会公德。

只有社会的风气好了。社会的春色将会一年四季永不衰退。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的姥姥过生日。正逢周末,我和妈妈星期六一早七赶八赶得来到了沙市的姥姥家。

接着我和妈妈在姥姥家停留了不到五分钟。就出去为姥姥买礼物。

到了路口,怎么拦也拦不到一辆出租车,于是我和妈妈决定去挤公车,好不容易确定了路线。上了2路公车后我发现一个座位也没有。

我四处望了望,发现坐着的都是些上班族,下了班了往家赶,站着的大多是老人,我觉得不服气,却又不敢说,怎么就是没人让位子给老人呢?接着我看了看老年人专座。上面居然坐着两个三十出头的人。

这个时候外面下起了雨。气温骤降。

车子里的人多不觉得冷,但坐在老年人专座靠窗户位置上的年轻人嘴巴已经发紫了。我冷笑,心想,报应。

这个时候。售票员突然走过来说:“你们这些坐着的年轻人怎么都不让各位子给老人?”坐着的上班族们全然不顾他的话。

售票员四下看了看。盯住了那个嘴巴发紫的年轻人,说:“你来让座。”

年轻人愣了愣,说:“我?为什么是我?”全车人的目光转向他。“这是老年人专座你不知道吗?”年轻人想了想,站了起来,走开了。

这时,一股寒风吹来,售票员不禁打了个哆嗦。发现那寒风就是从年轻人坐的位置旁的小窗来的。

全车人都明白了。这时突然没有寒冷的风吹来,售票员正拿着撑开的伞堵住了漏风的洞口。

接下来,坐上去的老人都用手撑着伞知道他要下车。那年轻人笑了笑,正要下车“是的,我知道年轻人你不是故意要做老年人专座,但是,希望你能记住,做好事可以,但不能因为做好事而损坏自己的名誉。”

售票员微笑着对他说。年轻人坚定的点点头,下车了。

我明白,社会的春色是靠人人和谐,和平互助创造的。我写的只是春色中的一点点而已。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春色满园。夏还记得那首梁静茹的《宁夏》吗?一首幽静中略带韵味的曲子,在叶茂沙沙,蝉鸣声声的夏夜,让人脱离了白天的热火朝天和烦躁。

或许,你已经淡忘它了,那何炅的《栀子花》呢?虽然和《宁夏》一样,早就排不上流行的行列了。但在仲夏的午后,小睡过后的你,也许会在一片清淡的花香中,回想起梦境中如雪的花海和如诗的乐曲…… 不同的曲调和情感,让夏的两种形态在歌中浮现。

一般来说,夏天给人的感觉总是充满活力的,喧闹的。然而,当我们放下这种心态静下心来,会觉得夏季的静之美:含香的茉莉、栀子,绝不比春光下的迎春、桃花来得晚;多汁得西瓜、密梨,也不会让秋风下得柑桔、红柿略胜一筹。

当我们枕着蝉鸣酣睡时,一群活泼的艺术家正藏在碧草中歌唱,当他们熟睡时,一抹灿烂的阳光,正闪耀着生命的光芒,覆盖在它们身上。 蝉,在树干上不分昼夜的歌唱。

它曾苦苦被埋在土中17年。那黑暗枯燥的17年,就像是它为了歌唱而付出了的代价。

秋风的来临,对它而言,不是收获,而是一种静静到来的死亡。干枯的身躯倒在了那片它生活了17年的泥土上,但它的嘴角似乎荡漾着微笑,的确该是这样。

死神虽过早地带走了它的生命,但它不会不甘于三个月的艺术生活,它已把对生命感恩唱进了自己的曲中,用曲子完结了一切:那让它难以释怀的三个月和它自己的戏剧人生。 夏季具有的,不只是静谧与活力。

雨幕中的夏季,更飘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泡上一杯热茶,洒上几粒花瓣,在一片渐渐散开的茶香中观雨,有一种独特的感受。

呡一小口茶,温温的,还带有一丝丝的苦味。是茶,也总是有些苦的。

茶,是久经风雨打击和磨练后的一朵朵,一片片生命的浓缩后精华。雨滴前仆后继地落在叶片上,奏响了一曲曲乐章。

雨末,笼罩的是一种忧伤,或许可以比成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雨后,既是一种全新的开始,也是一种结束。

雨水会冲刷走一切忧虑,换来一片明媚的朝阳。而你这时,也会发现,手中的茶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喝得所剩无几。

余下几片花瓣在杯中晃悠。 四季,就象品读不尽的书,又象四杯各具其味的苦茶,更象四首听不厌的曲子。

夏の乐章,有伸有张,有高潮有跌落,以生命的欣欣向荣为始,以秋风中的第一片落叶为终,气盖山河的豪气与婉转哀怨的柔情共存,唯一不变的永恒的旋律——生命……郑愁予 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柳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此两首一古一今,异曲同工明月夜演唱:张国荣走过千山我历经多少风霜才能够回到你的身边等待的容颜是否依然没有改变迎接我一身仆仆风尘等。

4.

望生塔上的歌

顾术理

我们的心

在抽象绘画展上,一幅作品吸引住观者的眼睛。

有人说:“这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沙漠中艰难跋涉时留下的凌乱而又清晰的足印。”

有人说:“这是母亲的手,温柔而自豪地轻抚着一个幼小的生命。”

有人说:“这是娥皇与女英舜归来时落下的泪,如此美丽,却又如此凄清。”

无论我们看画时,是因喜悦还是因触景生情而伤心;画还是画,不同的,只是我们的心。

唱歌的乌鸦

友人家养了一只乌鸦。

我去看望他时,他向我抱怨,说乌鸦从早到晚唱个不停,丝毫不为自己又粗又哑的嗓音感到羞耻。

我对他说,乌鸦唱得虽然难听,但它还有“唱”这门本领,起码还知道自己唱功还有待提高,因而不懈练习。这个城市里的许多人,什么本领都没有,非但不努力去“唱”,还要贬低“唱”得好的人。他们尚未脸红,更何况你的乌鸦呢?

拉磨的骡子

有一头骡子名叫“我”,整天在磨房里拉着一台被称为“过去”的石磨,绕着“过去”一圈又一圈,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

终于有一天,“我”拉不动“过去”了。于是“我”被拴到树上,被告知可以在这儿吃嫩草,睡觉,呼吸新鲜空气或是欣赏风景。但这样的日子“我”过不下去,于是“我”还是绕着树兜圈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棵树叫做“回忆”。

寂寞如酒

我画画,画成的是寂寞;我写作,写下的是寂寞;我弹琴,弹奏的是寂寞;我吹箫,吹出的是寂寞。

我想摆脱寂寞,于是我找出一些酒坛,把寂寞轻轻地放进去。当我小心翼翼地用红泥封住酒坛时,我就封住了一个寂寞。我把酒坛藏好,把寂寞藏好。若干年后,我确信寂寞已经溶尽,于是我把酒坛一个接一个打开。我迫不及待地伸头去看,坛中果然什么都没有了。然而当我抬起头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天地间竟全是寂寞。

我真后悔用酒坛封住寂寞。当初我竟没有想到,寂寞如酒,藏得愈久,反而愈浓厚。

言少与言多

墨子曾对他的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青蛙每天叫个不停,惹人厌烦;雄鸡清晨一声报晓,催人奋进。因而说话不在多少,而在于有用与否。

其实他会意错了。雄鸡选择黎明是因为它有学识,了解人们的心;青蛙喋喋不休则是为了掩饰它内心的无知。“只”是少,话说得少便是“识”;“曼”是长,话又多又长便是“漫”,是欺骗了。

人也是如此,真正有学识的人都是少言寡语的;那些大鸣大放的倒多半是胸中少墨之人,只是欺骗别人,同时也欺骗自己罢了。

想与做

有时我想搞艺术,又怕无聊;有时我想做研究,又怕辛苦;有时我想登泰山,又怕太高;有时我想泛东海,又怕风暴;有时我想学溜冰,又怕摔跤;有时我想去冬泳,又怕感冒;有时我想逗狗,又怕挨咬;有时我想养猫,又怕跳蚤。

人总是这样,想得多,做得少。

八十年的车票

梦中,我上了一列火车,在车上遇到一位白胡子老人。

我问老人:“这列火车开往何方?”

老人说:“终点站。”

我又问:“还有多久能到终点?”

老人说:“我快到了,你还有六十多年。”

“六十多年?”我惊讶地问。

老人说:“每个人都拿着一张火车票,期限都是八十年。”

“那我可以中途下车吗?”我问。

老人笑着说:“可以。路途中有无数站,你可以从任何一站下去,从任何一站上来,也可以换车,但这些车都开往同一个终点。”

我好奇地问:“您去过多少个站?还想去哪些站?”

老人笑笑:“这个问题我从来不想,我乘车时,总是看见许多乘客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注意到时间就这样逝去,一转眼便到了终点。他们总是背负着过去,期盼着未来,却偏偏忘记了现在。 ”

“您老是说乘车时不问前程后路,只问是否活在当时?”我问。

老人微笑颔首。

我要在中途一站下车了,老人抚摸着胡子笑道:“记住,不要握着车票在站台上前瞻后顾,要抓紧登上一列你认为应该上的火车。否则,你会错过许多美丽的沿途风景。”

下一篇
诗经带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