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秋葵外貌的句子有哪些1、黄秋葵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茎直立分枝,直根性,根深达1米以上。 2、秋葵主茎直立,高1~2.5m,粗5cm,赤绿色,圆柱形。 3、秋葵的基部节间较短,茎部木质化,自基部节位生侧枝数条,自着花节位起不发生侧枝。 4、秋葵的叶掌状5裂,互生,叶身有茸毛或刚毛,叶柄细长,中空;花大而黄,着生于叶腋。 5、秋葵的叶互生,叶之上下两面被有粗毛,掌状3~5裂或浅裂,在植株下半段的叶片较为圆阔大形,自上半段起叶片逐渐变为细狭小形。 6、秋葵另有圆叶种,叶型圆阔如蓖麻叶。叶柄长,中空,叶背有白色透明小颗粒。 7、秋葵是花腋生,花腋在主株上第4~10多节开始着生,以后通常每节着生一花,花为完全花,花瓣黄色,通常是5片,基部暗红色。 8、秋葵的花期仅有数小时,当天午后即萎谢,花谢后3~4天左右便可采收嫩果。 9、秋葵呈掌形分裂,有5~7个裂片,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 10、秋葵果的边缘有钝锯齿,叶柄细长,中空。 11、秋葵花直径4~8cm,花瓣秋葵籽由白到黄,花瓣根部有红色或紫色斑点,色艳丽,具观赏价值。 12、秋葵果实为蒴果,长10余公分,先端细尖,略有弯曲,细长似羊角或辣椒。 13、秋葵果皮薄革质,先端尖细,果色从淡绿至深绿色,亦有紫红色者。 14、秋葵果形可分长果形或短果形,5角至多角,也有呈圆形者。 15、秋葵果实老熟后转呈黑色,木质化纵裂,心室间有薄膜间隔。 2.有赞美黄秋葵(花)的诗吗菩萨蛮 晏殊 秋花最是黄葵好。天然嫩态迎秋早。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晓来清露滴。一一金杯侧。插向绿云鬓。便随王母仙。 菩萨蛮 晏殊 人人尽道黄葵淡。侬家解说黄葵艳。可喜万般宜。不劳朱粉施。摘承金盏酒。劝我千长寿。擎作女真冠。试伊娇面看。 生查子 洪适 七月到盘洲,枕簟新凉早。岸曲侧黄葵,沙际排红蓼。团团歌扇疏,整整炉烟袅。环坐待横参,要乞珠丝巧。 水龙吟 甲申七月 许有壬 洹堂半月三来,小庭日见添佳致。苍稂疏瘦,黄葵高洁,玉簪清丽。林影波光,新晴景物,嫩凉天气。对溪山如此,田园归去,除诗酒、浑无事。烂漫乡邻鸡黍,比当年、鼎烹加味。古今都说,浮云春梦,功名富贵。何事迷途,直临老境,才寻平地。把尘寰休问,菊花行绽,请重来醉。 3.描写秋葵外貌的作文最近每次吃饭时,饭桌上都会出现一盘绿色的尖尖的辣椒,有时整个凉伴,有时切碎了跟肉片一起炒。奶奶、爸爸、妈妈都很喜欢吃,我觉得很奇怪,问他们:“每次都吃辣椒,难道你们不辣吗?”妈妈笑着说:“这哪是辣椒啊!这叫秋葵!”“啊,这东西原来是秋葵呀,我一直以为它是辣椒呢!” 秋葵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出于好奇,我上网查了下资料,网上写着:秋葵又名羊角豆、咖啡豆、毛茄,原产于非洲,20世纪初由印度引入我国。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新型保健蔬菜。我还发现秋葵有益于视网膜健康,维护视力。秋葵的钙含量也很丰富,比牛奶来得好,对我们发育中的小朋友是很好的钙质来源,它的作用还有好多。看到这些资料,今天晚上我要尝试一下。 下午我跟奶奶去田里摘秋葵,当我看到秋葵的时候,我惊呆了,这一排排的秋葵有的竟然长得比我还高很多。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发现秋葵有红色的和绿色的,形态都一样,都像伞一样散开。茎圆柱形;叶子像手掌分为五裂,长有茸毛;叶柄细长,交叉生长在主杆上,叶柄上长着硬毛;花是黄色的,生长在叶腋;嫩果长的像羊角,外面长有硬毛。枝杆红色的,嫩果也是红色的,枝杆是绿色的,嫩果也是绿色的。奶奶挑了一些果长10厘米左右的剪下来,奶奶说,这秋葵很能生长,一个晚上能长大好多。 晚饭到了,我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凉伴的秋葵,尝了一口,嫩嫩的,汁有点粘粘的,却很滑,里面白色的籽,一粒粒像珍珠似的,清清淡淡,还挺好吃的呢。 4.有没有谁知道咏葵的诗词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长歌行 汉无名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清江引 马致远 西村日长人事少, 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 又早蜂儿闹, 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黄葵花 李涉 此花莫遣俗人看,新染鹅黄色未乾。 好逐秋风上天去,紫阳宫女要头冠 黄蜀葵 崔涯 野栏秋景晚,疏散两三枝。嫩碧浅轻态,幽香闲澹姿。 露倾金盏小,风引道冠欹。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讵知。 茙葵花歌(一作岑参诗) 刘昚虚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酤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 君不见茙葵花。 叹葵花 戴叔伦 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 自不同凡卉,看时几日回 秋葵 唐彦谦 月瓣团栾剪赭罗,长条排蕊缀鸣珂。 倾阳一点丹心在,承得中天雨露多。 使院黄葵花 韦庄 薄妆新著淡黄衣,对捧金炉侍醮迟。向月似矜倾国貌, 倚风如唱步虚词。乍开檀炷疑闻语,试与云和必解吹。 为报同人看来好,不禁秋露即离披。 黄葵 苏轼 弱质困夏永,奇姿苏晓凉。 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 檀心自成晕,翠叶森有芒。 古来写生人,妙绝谁似昌。 晨妆与午醉,真态含阴阳。 君看此花枝,中有风露香 黄蜀葵 陆游 开时闲淡歛时愁,兰菊应容预胜流。 剩欲持杯相领略,一庭风露不禁秋。 红葵 陈与义 恐是牡丹重换紫,又疑芍药再飞红。 妖娆不辨桑间女,蔽芾深迷苎下翁。 园葵诗 陆机 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 朝荣东北倾。夕颖西南晞。 零露垂鲜泽。朗月耀其辉。 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 曾云无温夜。严霜有凝威。 幸蒙高墉德。玄景荫素蕤。 丰条并春盛。落叶后秋衰。 庆彼晚凋福。忘此孤生悲。 园葵诗 陆机 翩翩晚凋葵。孤生寄北蕃。 被蒙覆露惠。微躯后时残。 庇足周一智。生理各万端。 不若闻道易。但伤知命难。 5.有关于向日葵的诗歌吗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重返葵乡,漫步葵湖,诗以咏葵 无花无果欠芳芬 蓬首残衣度夜深 莫笑身枯如朽木 明朝依旧送浓阴 五律 咏向日葵 特立古君子,沉吟大道旁 江山纵高鸟,箬笠挽斜阳。 秋月为谁满,菊花空自香。 平林感摇落,怀瑾一何伤。 赵红娟《葵与古诗文及信仰习俗考辨》节录 先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说起,诗中有一联名句:“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这首诗被选入了多种选注本,对“葵藿”的解释也就产生了多种歧说: 葵、藿:冬葵和豆,其花和叶都倾向太阳,杜甫用以自比。(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葵花和豆叶,复词偏义,只取葵义。 或谓藿亦倾日。(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江苏教育出版社) 葵,葵菜。 藿,豆叶。(林庚等:《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藿,豆叶,并不向日,这是连接葵一并说的。 (季镇淮等:《历代诗歌选》,中国青年出版社) 藿,《广雅》卷十《释草》:“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豆苗也是向阳的,所以这里与“葵”连举。 (社科院文学所:《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说不上什么原故,只是一种脾气性情罢了,好比向日葵老跟太阳转呀。(《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葵:指冬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藿:豆叶。二者都倾叶向日。 (山东大学中文系:《杜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像葵花的向日一般,……藿是豆叶,葵向日,藿并不向日,这是一种“复词偏义”。(萧涤非:《杜甫诗选注》) “葵藿”究竟是什么?见仁见智,五花八门。 综上至少可得出五种解释:(一)冬葵和豆的花与叶,(二)葵花,(三)葵菜,(四)葵与豆苗或豆叶,(五)向日葵。 “葵藿”真的那么难以弄清么?其实并不。 葵藿的确是两种不同的植物。陆机《杂诗》:“无以食肉姿,取笑葵与藿”。 他说食肉者不要去嘲笑蔬食者,“葵”与“藿”明明是指两物。藿是豆菽类的苗,苗当然有嫩叶。 豆苗豆叶也有向光性,说它倾阳完全不妨。认为“复词偏义”、连类而及反为多事。 藿在文学上的向阳象征意义,远不及葵那样悠久而广远,乃是历史习俗形成的。这些可不必存疑。 现在专来说葵。向日葵在后世由海外引进,大诗人杜甫无从见到,注释纯属讹误。 剩下来的是冬葵、葵花、葵菜等几种的异同,确实成了问题。明吴宽《葵》:“倾心识忠臣,卫足成古典。 作羹谅非菜,名同亦须辨。”足见距今五百年前已出现同名异物的严重混淆现象,无怪乎今天我们视力模糊,为之考辨非常必要。 北朝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将种葵列为蔬菜首篇,为人们普遍栽培并食用。《本草纲目·草五》称葵为“五菜之主”。 元代《农书》卷八则曰:“葵为百菜之王,备四时之馔。”古代最早记载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 此后文学作品中屡屡可见,如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晋陆机《园葵诗》:“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朝荣东北倾,夕颖西南稀。” 这些说的是家植园内的葵菜。南朝宋鲍照《园葵赋》还描写了它的旺盛茁长的外观特征:“下葳蕤而被茎,上参差而覆畴。 承朝阳之丽景,得倾柯之所投。”至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先说“井上生旅葵”,再说“采葵持作羹”,则指的是野生的葵菜了。 若有草籽遗散野外,也会生长的。还有唐刘长卿《咏墙下葵》:“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 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青青”显系指葵叶而言,咏的仍该是葵菜了。 由于种植季节的不同,葵菜分为秋葵、冬葵和春葵。《本草纲目》:“四五月种者可留子;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经年收采;正月复种者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 没有提到四五月种的是否称夏葵,但可知为了大量供人食用,种植的茬数和产量一定很高。《农桑通诀》亦谓:“种之早者,俗呼为秋葵,迟者为冬葵。” 所以,冬葵不过是葵菜之一种,仅秋季下种隔冬采收而已。朱东润先生的书注其实只要指出葵菜,不必特别标明“冬葵”,否则倒易使人误为另一物。 唐代以后,大量新菜种引进和培植,葵菜逐渐衰落以至被淘汰。到了明代,它已退出日常餐席。 李时珍《本草纲目》:“今人不复食之,亦无种者”,就把它列入草部,不再把它当作蔬菜对待了。今江西、湖南、四川有少量栽培,是为了取其种子,即冬葵子供药用,远远不如杜甫及其以前的时代来得重要。 中晚唐开始,除了继续把葵藿作为典故少量使用外,咏物之作出现的都是倾阳的葵花,而不是葵菜。葵花是观赏植物,有秋葵、蜀葵、黄蜀葵等。 秋葵非葵菜里面的秋葵,在秋天开花,色蜜蕊紫,朝暮倾阳。蜀葵又称戎葵,花如木槿花,色有红紫、白墨、深浅桃红、茄紫,杂色相间,明高濂《遵生八笺》誉为“五月繁花,莫过于此”。 黄蜀葵并非蜀葵中黄色者,而是另一种,又径称黄葵,六月开花,元好问有诗题作《甲辰秋,洛阳得黄葵子,种之南庵?明年夏六月作花…》。花大如碗,鹅黄色,紫心,六瓣侧出,旦开午收暮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