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含有杜

1.求《诗经·唐风·有杕之杜》的赏析

原 文

有杕之杜,①

生于道左。②

彼君子兮,

噬肯适我?③

中心好之,④

曷饮食之?⑤

有杕之杜,

生于道周。⑥

彼君子兮,

噬肯来游?⑦

中心好之,

曷饮食之?

译 文

那棵杜梨真孤独, 长在路左偏僻处。 那君子啊有风度, 可愿屈就来访吾? 爱贤盼友欲倾诉, 何不请来喝一壶? 那棵杜梨真孤独, 长在路右偏僻处。 那君子啊有风度, 可愿屈就来看吾? 爱贤盼友欲倾诉, 何不请来喝一壶?

注 释

①杕(dì 地):树木孤生独特貌。杜:杜梨,又名棠梨。 ②道左:道路左边,古人以东为左。 ③噬(shì 是):发语词。一说何,曷。适:到,往。 ④中心:心中。 ⑤曷:同"盍",何不。饮食(yìn sì 印四):喝酒吃饭。一说满足情爱之欲。 ⑥周:右的假借。 ⑦游:来看。

【赏析】 关于本篇诗旨,历来有多种看法:一、刺晋武公说(《毛诗序》等),二、好贤说!朱熹《诗集传》、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等),三、迎宾短歌说(高亨《诗经今注》),四、思念征夫说(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等),五、流浪乞食说(陈子展《国风选译》等),六、情歌说(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七、孤独盼友说(朱守亮《诗经评释》等)。

以上几说,当以孤独盼友说贴近诗旨。

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本诗就是描写一个孤独者切盼友人来访,共饮谈心,以解孤独寂寞之苦。

人类都有一种“共生欲望”,而这种“共生欲望”又是以人们的相互帮助、彼此交流为基础的,一旦得不到满足或有所缺憾时,就会产生孤独感。当“共生欲望”得以满足时,孤独感也就随之消除。看来,诗中的“我”,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外界隔了一堵“墙”,失去了和朋友的交往,深感孤独。为了摆脱这种孤独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或寄托,他力图改变与世隔绝的处境,渴望有良友来访,彼此建立友谊,交流感情。

诗共两章,各六句。每章的开头均为“兴之比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杜梨长于荒野偏僻处,果小而酸,向来被人冷落,显得孤零零的。作者在此,借物起兴,以物喻人,用触物兴叹的手法引出下文,显得顺理成章。

全诗以“我”的心理活动为主线,以期待的眼光,诚挚的态度,殷勤款待的方式,频频召唤“君子”来访做客。“我”从自己强烈的寻友愿望出发,步步设想双方的心态和行为。“我”对“君子”“中心好之”,然而他“噬肯适我”、“噬肯来游”吗?只恐“求之不得”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肯'字落笔妙,心冀其来,然未敢期其中心肯之而必来也。”(朱守亮《诗经评释》)从全诗看,“中心好之”是关键句子,不可轻易读过。“我”对“君子”有好感,切盼与之交往,但用何种方法进行呢?思之再三,何不请“君子”来家做客,端上美酒佳肴,殷勤待之。借此机会,一则表明自己好客的诚意,二则可以交流情感,加深友谊。或许这就是本诗两章末句均用“曷饮食之”的用意所在。再细细玩味,“曷”字似有“画外之音”——试探的心理;或如牛运震所说:“‘曷’字有欲言不尽之妙也。”(《诗志》)

至于“我”的盼友愿望是否实现?诗中没有交代,这里姑且不论。不过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即原先“我”的孤独感,通过诗歌已有所宣泄,得到一定缓解。

读完这首短诗,眼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荒野古道旁,立着一株孤零零的杜梨树,盼友者站在那里翘首苦盼“君子”来访的神态,殷勤款待“君子”时的情景(此为“我”的想像),历历在目。

本诗章法结构带有民歌反覆咏唱的特点。各章的句数、字数相同。要说有变化,仅在第二章的二、四句末换了三个字,即第一章的“左”改为“周”,“适我''改为“来游”。换字又与换韵有关,第一章的“左”与“我”隔句押韵,第二章的“周”与“游”隔句押韵。

赏析也有哇

2.想要诗经·小雅·杕杜的全篇注音

杕杜

有杕之杜⑴,有睆其实⑵。王事靡盬⑶,继嗣我日⑷。日月阳止⑸,女心伤止,征夫遑止⑹。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⑺。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⑻,言采其杞⑼。王事靡盬,忧我父母⑽。檀车幝幝⑾,四牡痯痯⑿,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⒀,忧心孔疚⒁。斯逝不至⒂,而多为恤⒃。卜筮偕止⒄,会言近止⒅,征夫迩止⒆。

3 注释译文编辑本段

【注释】

⑴有:句首语助词,无义。杕(dì):树木孤独貌。杜:一种果木,又名赤棠梨。

⑵睆(huǎn):果实圆浑貌。实:果实。

⑶靡:没有。盬(gǔ):停止。

⑷嗣:延长、延续。

⑸阳:农历十月,十月又名阳月。止:句尾语气词。

⑹遑:闲暇。一说忙。

⑺萋萋:草木茂盛貌。

⑻.陟(zhì):登山。

⑼言:语助词,无义。杞:即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小而红,可食,可入药。

⑽忧:此为使动用法,使父母忧。一说忧父母无人供养。

⑾檀车:役车,一般是用檀木做的,一说是车轮用檀木做的。幝(chǎn)幝:破败貌。

⑿牡:公马。痯(guǎn)痯:疲劳貌。

⒀匪:非。载:车子载运。

⒁孔:很,大。疚(jìu):病痛。

⒂期:预先约定时间。逝:过去。

⒃恤(xù):忧虑。

⒄卜:以龟甲占吉凶。筮(shì):以蓍草算卦。偕:合。

⒅会言:合言,都说。一说“会”为聚合(离人相聚),“言”为语助词,无义。

⒆迩:近。

【译文】

孤零零的赤棠,枝头结满滚圆的果实。王事没有止息,要延续我孤独的时日。光阴已临十月,女子伤心之极,远征的人想已闲逸。

孤零零的赤棠,叶子正繁茂翠碧。王事没有止息,我心充满哀伤忧戚。草木还那么萋萋,女子无限悲凄,远征的人哪该可以归里。

登上那北山山顶,且去采摘枸杞。王事没有止息,使我父母也忧愁不已。檀木的役车已破,拉车的四马已疲,远征的人该归来在即。

一辆辆车子没载着你回归,我忧心忡忡痛苦难耐。预定时间已过你仍没到,我的忧郁如山如海。求卜问筮结果一致,都说你回家指日可待,远征的人离乡已近就要归来。

3.含有乔木字的诗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年代: 唐 作者: 罗隐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汉广》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燕昭王》年代: 唐 作者: 陈子昂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二十四诗品》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图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稀。

《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日》年代: 宋 作者: 姜夔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年代: 唐 作者: 王维(册4 卷125 页1245d)与世澹无事。

自然江海人。侧闻尘外游。

解骖(一作弁)[车尼]朱轮。平(一作极)野照暄景。

上天垂春云。张组竟北阜。

泛舟过东邻。故乡信高会。

牢醴及佳辰(一作家臣)。幸同击壤乐。

心荷尧为君。郊居杜陵下。

永日同携手。仁(一作入)里霭川阳。

平原见峰首。园庐鸣春鸠。

林薄媚新柳。上卿始登席。

故老前为寿。临当游(一作送)南陂。

约略执杯酒。归欤绌(一作继)微官。

惆怅心自咎。冬中余雪在。

墟上春流驶。风日畅怀抱。

山川多秀(一作好天)气。[周彡]胡先晨炊(一作丰酌)。

庖脍亦云(一作后)至。高情浪海岳。

浮生寄天地。君子外簪缨。

埃尘良不啻。所乐衡门中。

陶然忘其贵。高馆临澄陂。

旷然荡(一作望理)心目。淡荡动云天。

玲珑映墟曲。鹊巢结空林。

雉[句隹]响幽谷。应接无闲暇。

徘徊以(一作似)踯躅。纡组上春堤。

侧弁倚乔木。弦望忽已晦。

后期洲应绿。《落日怅望》年代: 唐 作者: 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与世澹无事,自然江海人。

侧闻尘外游,解骖车尼朱轮。平野照暄景,上天垂春云。

张组竟北阜,泛舟过东邻。故乡信高会,牢醴及佳辰。

幸同击壤乐,心荷尧为君。郊居杜陵下,永日同携手。

仁里霭川阳,平原见峰首。园庐鸣春鸠,林薄媚新柳。

上卿始登席,故老前为寿。临当游南陂,约略执杯酒。

归欤绌微官,惆怅心自咎。冬中馀雪在,墟上春流驶。

风日畅怀抱,山川多秀气。雕胡先晨炊,庖脍亦云至。

高情浪海岳,浮生寄天地。君子外簪缨,埃尘良不啻。

所乐衡门中,陶然忘其贵。高馆临澄陂,旷然荡心目。

淡荡动云天,玲珑映墟曲。鹊巢结空林,雉雊响幽谷。

应接无闲暇,徘徊以踯躅。纡组上春堤,侧弁倚乔木。

弦望忽已晦,后期洲应绿。《满江红·忧喜相寻》年代: 宋 作者: 苏轼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

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

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幽梦里,传心曲。

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

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减字木兰花·阿谁曾见》年代: 宋 作者: 张孝祥阿谁曾见。马上墙阴通半面。

玉立娉婷。一点灵犀寄目成。

明朝重去。人在横溪溪畔住。

乔木千章。摇落霜风只断肠。

4.诗经里的陈风中的“陈”在什么地方

《陈风》是陈国地区的诗歌,共十篇。

相传陈国是周武王封给舜的后代妫满的国家,并把大女儿嫁给了他。陈国的疆土就在今天河南省淮阳一带,这一地区的风俗“妇人尊贵,好祭礼,用史巫。”

(《汉书·地理志》)诗风“淫声放荡,无所畏忌”(《佐传》杜注)1、诗经·陈风——《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1]。

【注释】: 宛丘:四周高中间低的游乐场 汤:音荡,荡之借字 值:持。鹭羽:舞蹈道具 翿[1]:音到,同鹭羽 【赏析】: 《宛丘》描写对一位跳舞女子的爱怜,但这样爱怜是一种无望的相思,不过这相思之中双含着一种理解,对女子无论冬夏的舞蹈的一份同情。

2、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谷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注释】: 东门:陈国都城东门。 枌:音分,白榆 栩:音许,柞树 子仲:陈国的姓氏 谷:毂去车加上一下禾,音古,指风光美好 鬷鬷迈:音纵力,多次来回走 荍:音瞧,紫红荆葵 【赏析】: 《东门之枌》描写陈国男女在歌舞聚会中的恋爱故事,描绘了他们相识相知的过程,最后相互慕悦,赠物定情,其中“不绩其麻”和“越以鬷迈”的描述,尤能见出热恋中的男女特点,也能见出陈国的特定风气。

3、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注释】: 衡门:横木为门,简陋的门。 可以:何以。

泌:音密,泉水 鲂:鳊鱼,黄河鳊鱼肥美,很名贵。 齐姜:齐国姜姓女子,姜姓是齐国国君姓氏。

宋子:即宋国子姓的女子。【赏析】: 描写隐居自乐的生活,甘于贫贱,不慕富贵,所以朱熹解释说:“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辞。

4、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紵。彼美淑姬,可以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以晤言。

【注释】: 池:城池。 沤:浸泡。

叔姬:姬姓家排行第三的女子。 晤歌:对歌。

紵:苎麻 菅:音间,草名。【赏析】: 《东门之池》描写男子对叔姬的爱慕,抒发了两人情投意合的如悦。

诗以浸泡麻起兴,不仅写明情感发生的地点,也暗示了情感在交流中的加深,麻可泡软,正意味情意的深厚,而根本的还在于两人可以相“晤”,有情感的相互对话的基础。5、诗经·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将将,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注释】: 将将,肺肺:木盛貌。

昏:黄昏 明星:启明星,天将亮时出现在东方的天空上。 煌煌:明亮的样子。

晢晢:音志,同煌 【赏析】: 《东门之杨》描写男女定期相见,约会不见的失望。从黄昏相见的时光,一直等到天空将明的拂晓,可见情之深切,然而,久侯不至,只有天空的明星照耀,一点寒星,又是何等失望的深切。

6、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

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有枭萃止。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注释】: 墓门:墓道的门,也有人考证说是陈国的城门。 棘:酸枣树,人们视为恶树,常用以比喻所憎恶的人。

斯:劈开。 不已:不止,不停止做坏事。

谁昔:由来已久 枭:猫头鹰。 萃:音翠,群栖 【赏析】: 《墓门》讽刺怙恶不悛的恶人,不仅不能正确看待国人的责备,还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颠倒是非观念,所谓“颠倒思予”“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7、诗经·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注释】: 防:枋,常绿乔木,可为红色染料 邛:音穷,土丘。 旨:美。

苕:凌霄花 侜:音舟,谎言欺骗 鷊:绶草,十样锦。 惕惕:担心害怕的样子。

【赏析】: 《防有鹊巢》抒发失爱的忧虑。诗以树有鹊巢,丘有花草取兴,各言其所,反兴“予美”所失的忧虑。

8、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注释】: 佼:姣之借。僚:美丽 舒:舒缓轻盈的样子。

窈纠:形容女子的体态窈窕的样子。 劳心:思念 懰:音刘,妩媚 慅:音骚,心神不安 燎:此形容女子光彩照人。

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赏析】: 《月出》描写在皎洁的月夜之中,对月思念意中人的感情。

诗从望月联想到意中女子的美丽,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体态,越思越忧,越忧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绰绝,月夜的优美,构成了动人情景,又别是一番诗情画意了。9、诗经·陈风——《株林》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匪适株林,从夏南兮!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注释】: 胡:为什么。

株林:株邑的郊外。株,陈国邑名,在今河南省西华县西南,夏亭镇北。

株是陈国大夫夏御叔的儿子百般征舒的封邑。 从夏南:。

5.诗经里有淼字的诗句 问淼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唐 ·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 清 · 纳兰性德《送荪友》

节既秋兮天向寒,沅有漪兮湘有澜,沅湘纠合淼漫漫 —— 唐 · 李如璧《明月》

南逸浩淼际,北贫硗确中 —— 唐 · 孟郊《秋怀十五首》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 唐 · 王建《水夫谣》

淼淼望湖水 —— 唐 · 李白《奔亡道中其五》

际天东望眼,淼淼但平芜 —— 宋 · 何耕《春日》

江海淼清荡,丘陵何所如 —— 唐 · 李绅《忆登栖霞寺峰(效梁简文)》

几欲乘桴泛淼茫,世间讵着次公狂 —— 宋 · 刘克庄《和季弟韵二十首其一》

平湖淼淼莲风清,花开映日红妆明 —— 宋 · 邹登龙《采莲曲》

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唐 · 白居易《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扁舟水淼淼,曲岸复长塘 —— 唐 · 刘商《题山寺(一作题悟空寺)》

6.《诗经·枤杜》主要讲什么意思

译文有棵孤独棠梨树,绿叶茂密又繁盛。

孤身一人在行走,难道没有人相依?不如同宗兄弟亲。路上行人真可叹,为何不同他亲近?独行人没兄弟,何不帮他解忧戚?有棵孤独棠梨树,绿叶苍翠又茂盛。

孤身一人无依靠。难道没有别的人?不如同姓兄弟亲。

路上行人真可叹,为何不同他亲近?独行人无兄无弟,何不帮他解忧戚?赏析 看来,孤独感并非现代人才具有的独特生存感悟。西方哲人尼采曾宣称:上帝死了,人类从此成了孤独无靠的流浪儿。

这一宣言被看作是惊世骇俗之言。那么,照这个标准来看,从来没有上帝保佑的中国人,岂不是早就是孤独无靠的流浪儿了吗? 差不多可以这么说。

《杕杜》所表达的,远不止是一个流浪汉的具体孤独感,同时还具有某种形而上的意味,也就是说,它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喟叹,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孤独并非完全可以按外在形式来判断。

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处在颠沛流离的状态中才会感觉到孤独无靠;即使身处闹市,在亲朋好友的包围之中,也会有孤独感。真正的孤独感是心灵的一种状态,是心灵牌沉寂时一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之中,心灵失去了激活的源泉,没有碰撞、发出火花的机会,对外在事物的反应陷于麻木和绝望之中,仿佛只有心灵本身在黑暗不断漂浮游移,完全丧失了向上的活力。 处在孤独状态之中,心灵和肉体是分离的。

一个人尽管可以吃喝住行,甚至可以谈笑风生、寻欢作乐,这仅仅是外在的、肉体层面的机械生命活动,而内存的心灵却处在游离的孤独状态。这同强装笑脸、强忍悲痛完全不同。

心灵的孤独是绝对的,无可救药的;现实的孤独是相对的,可以战胜的。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一定孤独;一个身处闹市的人,完全可能孤独。

因此,是否孤独,难以用是独自一人不是众多人相片这个外在标准来衡量。 尤其可注意的是,我们害怕孤独,却又喜欢独处。

这里面有太多的话可说。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