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赞美陕西的诗歌

1.赞美陕西的诗句

西安就是古代的长安;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綮毋潜《送章彝下第》)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常建《落第长安》)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长安道》)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卢照邻《结客少年场》)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李山甫《寒食二首》)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崔颢《七夕》)

忆长安,九月时(范灯《忆长安??九月》)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手环堵(杜甫《秋雨叹三首》)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李商隐《滞雨》)

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走车轮不暂闲。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张元宗《望终南山》)

碧池新涨浴桥鸦,分锁长安富贵家(杜牧《街西长句》)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韦应物《酒肆行》)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长安路》)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李贺《沙路曲》)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李白《长相思》)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西安碑林对联

周秦汉唐文武圣地

钟声鼓瑟声闻于天

二、骊山明圣宫对联

临仙神往尘世飞天外

入境情真景满胸怀

三、黄帝陵轩辕廊对联

开天辟地始祖神圣通四海

人文光辉千秋永照遍九州

四、黄帝陵诚心亭对联

院内千秋柏祥云浮紫阁

亭中诚心人喜气绕朱轩

诚心圣地人文祖

心寄神州儿女情

五、大雁塔楹联

秒法传东土,慈云重荫光被万劫众生

胜地自西来,竹杖四春特开千载梵境

大雁塔底层四个门洞两侧分别有一幅砖雕对联。按照南、西、北、东的方位如下:

宝舟登彼岸

妙道辟法门

西极引法雨

东垂布慈云

2.赞美陕西的歌曲或诗歌

我思念的城市

演唱:许巍

我思念的城市已是黄昏

为何我总对你一往情深

曾经给我快乐 也给我创伤

曾经给我希望 也给我绝望

我在遥远的城市 陌生的人群

感觉着你遥远的忧伤

我的幻想

我在遥远的城市 陌生的人群

感觉着你遥远的忧伤

我的幻想

风路过的时候 没能吹走

这个城市太厚的灰尘

多少次的雨水 从来没有

冲掉你那沉重的忧伤

你的忧伤 像我的绝望

那样漫长

风路过的时候 没能吹走

这个城市太厚的灰尘

多少次的雨水 从来没有

冲掉你那沉重的忧伤

你的忧伤 像我的绝望

那样漫长

3.歌颂陕西的诗词

(一)

霞染山河色,乱云天地倾。泉台鼙鼓动,惊起老秦兵。

(二)

赤日柏油路,无风热浪推。灞桥人道是,不见柳丝垂。

(三)秋辞长安吟留别兼和大哥

才识长安好,匆匆辞古都。灞河清浅处,柳下晚风书。

去年去西安旅游,写了三首五绝,看看合用不

赞扬陕西的古诗和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

黄河淹华岳,白日照潼关。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杜甫

威弧不能弦,自尔无宁岁。

川谷血横流,豺狼沸相噬。

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顿兵岐梁下,却跨沙漠裔。

二京陷未收,四极我得制。

萧索汉水清,缅通淮湖税。

使者纷星散,王纲尚旒缀。

南伯从事贤,君行立谈际。

生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幕府辍谏官,朝廷无此例。

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惠。

补阙暮征入,柱史晨征憩。

正当艰难时,实藉长久计。

回风吹独树,白日照执袂。

恸哭苍烟根,山门万重闭。

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递。

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陶唐歌遗民,后汉更列帝。

恨无匡复姿,聊欲从此逝。

《汉中行》宋 黄裳

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

黄云连天夏麦熟,水稻漠漠吹秋风。

七月八月{左禾右罢}稏红,一家往往收千钟。

行人叹息风土好,居人生计何草草。

老翁扶杖泣我前,此事何堪与君道。

君不见屯军十万如貔貅。椎牛酾酒不得饱,

飞刍挽粟无时休。禾稼登场虽满眼,

十有八九归徵求。军前输米更和籴,

囊括颗粒无乾糇。棱棱杀气森平原,

虽食我肉不敢言。阵马如云动雷电,

戈戟摐撞相腾喧。口边夺食与马啮,

马饱人饥无处说。大吏明知但吁叹,

百姓俛首当擭窃。天高日薄炊烟冷,

村落萧条往来绝。君莫问我汉中连年事,

肝膈难言眼流备。似闻今年春,

关外四五州。岁饥人无食,

饿者颇亦稠。蕃人欲寇边,

此事信有不。时涂苟如此,

人生不如死。死即万事休,

生则何时已。语多情极辞转哀,

野风飒飒吹黄埃。荒村相对两呜咽,

收泪问我方来。作官骑马不易得,

具与天子怜婴孩。老翁已老死不惜,

家有儿孙方戢戢。愿群富贵为爱惜

莫教还似翁今日。

《归次汉中境上》宋.陆游

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

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杨日夜流。

遗虏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4.赞美“陕西”的句子有哪些

1、西安就是古代的长安;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

(卢照邻《长安古意》) 2、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3、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

(綮毋潜《送章彝下第》) 4、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常建《落第长安》) 5、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 6、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长安道》) 7、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

(卢照邻《结客少年场》) 8、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9、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李山甫《寒食二首》) 10、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崔颢《七夕》) 11、忆长安,九月时。

(范灯《忆长安??九月》) 12、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手环堵。(杜甫《秋雨叹三首》) 13、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李商隐《滞雨》) 14、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走车轮不暂闲。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

(张元宗《望终南山》) 15、碧池新涨浴桥鸦,分锁长安富贵家。(杜牧《街西长句》) 16、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韦应物《酒肆行》) 17、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长安路》) 。

5.描写陕西景色的现代诗歌

情系陕西

yunzhongjiao

我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

在这里成长 在这里读书

在这里做着美好的梦

毕业后

离开了家乡

在角落里流浪

思念时时带我回到美丽的陕西

气势恢弘的兵马佣

华贵典雅的华清池

以险为名的华山

雍容华丽的大唐芙蓉园

古典神圣的明圣宫

一次次在我的梦里浮现

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

可亲可敬的陕西人

让我在梦里一遍遍念叨

祝愿你们健康快乐

每天象弥勒佛一样

笑呵呵

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6.关于“陕西”的诗词有哪些

陕西开胜壤,召南分沃畴。

年代: 唐 作者: 骆宾王《至分陕》广立湖中义学,盛集陕西义社,良法自家传。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水调歌头·昭代数人物》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

年代: 唐 作者: 顾非熊《秋日陕州道中作》陕西的秦家得了风水,他那蚕食方法起的心高。年代: 清 作者: 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唐君常欲为陕西官,慨然有功名之志。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送唐觐》刺史莫嫌迎候远,相公新送陕西回。年代: 宋 作者: 郭奕《题漫天坡》自从陕西有斯人,灾祸年来何太频。

年代: 明 作者: 韩邦靖《长安宫女行》当时陕西有廖大,此事恐是兹人专。年代: 明 作者: 韩邦靖《长安宫女行》莫忘交游分,从来事一同。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陕西晚思》肴函为客乐,巴蜀故乡荣。年代: 宋 作者: 晁说之《送蒲君赴陕西漕属》释义以及诗人简介肥沃的田畴。

唐 骆宾王 《至分陕》诗:“ 陕 西开胜壤, 召 南分沃畴。”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顾非熊,[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姑苏人,顾况之子。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初年前后在世。少俊悟,一览成诵。

性滑稽,好凌轹。困举场三十年。

武宗久闻其诗名,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放榜,仍无其名,怪之。乃勑有司进所试文章,追榜放令及第。

大中间,为盱眙尉,不乐奉迎,更厌鞭挞,乃弃官隐茅山。王建有诗送别。

后不知所终。非熊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