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2)北辰:北极星.(3)所:处所,位置.(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通译】 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犹如北极星,安定自身位置,进而群星环绕着它。 【解义】 其一,西周立德。立国以德治。“小邦周”代替“大邑商”,周朝统治者必须解决统治的合法性问题。这必然对夏商传承下来的天命观进行否认,于是就有了心理念:“天命靡常”,“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大雅·文王》) 新使命是什么?顺民心,行德治。 其二,现实需要。大禹传子,开了宗法封建先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家国天下,同样需要百姓来供养,这是个极简单的弱智问题。禹之子夏启,再传位给儿子太康,仅两代就穷奢“尸位”,也就有其弟五子的骇世之言“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国宁”(《尚书·五子之歌》);商汤代夏,针对前朝教训提出了“人视水见行,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记》)。但是,夏商最终都未走出家国天下“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尚书·汤誓》)。 其三,社会应然。行德治,实质是民本思想的反映。民本思想,能够自然而然产生,因为任何统治,所有利益取自于民,说得更直白是官靠民养,民富才能税丰。从《尚书》记载来看,民本思想历经夏商两朝之兴衰,周朝认识更深刻,成王还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 【启示】 为政以德,是西周的立国原则,也是孔子的为政理念。把德作为理政之纲,举纲张目,这就是孔学的核心政治理念。所以,孔子把它比作群星拱北极。北极是变动的,大约25800年一周期。中国在三古时期就知晓这点,所以采取了北斗七星为北极和群星的观测中介。北斗七星在北中天绚烂夺目、周年不落,使人间观星有了一目了然的定位,北斗七星也因此被君权天授文化比附为“帝车巡天下”。 德治,是民心所向,是社会应然,是良好愿景。所以,孔子把它比作群星拱北斗。但是,社会不同于自然:自然是自己,人世是人为。家国天下从其本质来说,是不会自觉践履德,更不可能贯彻到底。西周立于武王,周公七年还政成王,康王守成,再至昭王一直下坡,“以逸豫灭厥德”(《五子之歌》),最终“烽火戏诸侯”断送了西周。 【附录】 北斗七星星名解读。 枢:门轴也。七星倒转斗柄的轴心。 璇:旋也,玄也。与枢成轴线直指北极;七星自旋之始;北斗中构成不变直线和三角的端点星。 玑:几也,天机也。与璇、衡构成三角形,三角是最简单最稳固的结构,可定全天星位。 权:秤之支点也。璇、玑、权、衡、开阳,五星视位置变化同向,即视觉关系大体不变。 衡:秤之量杆也。古代杆秤,提权,量衡,平衡则知斤两。 开阳:放也。开阳、衡、权、璇,基本是一条不变的直线,杆秤之杆也。 摇光:摇也,秤锤也。摇光与枢的自行方向有异,这两星的不同步,导致北斗七星的“自行”现象。摇光,星光位置如秤锤移动变化也。 璇玑权衡以定星空,万千天象自在心中,故《尧典》云:“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七政,即日月和水金火木土五星)。古人之智慧,远远超过今人的想象。 3.诗经翻译诗经里有一篇<;燕燕于飞>;,麻烦给我翻译下来 爱问知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 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 仁立以泣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 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 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 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 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 以勖寡人 燕子飞来飞去,有前有后。 我的姑娘远嫁,送到郊外分手。望望踪影不见,泪下如雨难收。 燕子飞来飞去,忽降忽升。我的姑娘远嫁,遥遥送她一程。 望望踪影不见,呆立泪流满面。 燕子飞来飞去,忽下忽上。 我的姑娘远嫁,送她送到南乡。望望踪影不见,真正使我心伤。 姑娘能担重任,思虑切实深沉。慈爱而又温顺,为人善良谨慎。 常记先人恩德,这是她的叮咛。 4.那啥、我要文言文的网名希言自然(出自《道德经》)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 安之若素(出自《越谚》) 白露为霜(出自《诗经》) 在水一方(出自《诗经》) 青青子衿(出自《诗经》) 桃之夭夭(出自《诗经》) 清扬婉兮(出自《诗经》) 蜉蝣之羽(出自《诗经》) 把诗经看了一遍,虽然没有带辰字的,但也有还有好多好听的!望采纳! 天宫阁上醉萧辰——白居易 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良辰美景奈何天——汤显祖 良辰未必有佳期——李商隐 星辰日月任停轮——吕 岩 夜望北辰心独在——李 涉 昔时同醉是今辰——白居易 三阳丽景早芳辰——李隆基 九秋高驾拂星辰——陈 陶 黯黯星辰环紫极——唐彦谦 吟去星辰笔下动——殷文圭 瑶台含雾星辰满——李 白 莫将美酒负良辰——杨 发 文聚星辰衣彩霞——章孝标 昨夜星辰回剑履——项 斯 应系星辰天上去——唐彦谦 星辰夜礼玉簪寒——吕 岩 紫垣敕使下星辰——吴文英 《全唐诗》看花了眼啊!望采纳! 5.北辰星拱 的 出处 是北辰星拱的出处是孔子的《论语·为政》。 北辰星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ēi chén xīng gǒng,意思是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6.曹植曹植赏析 曹植(192-232)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曹植的诗歌,一般皆以建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曹植正 值年少气盛之际,以洋溢的才华令人侧目外,更因此受尽了父亲疼爱 。 曹操对这个「每见进难问,应声而对」的儿子,是「特见宠爱」 的。於是这个时期的曹植,过的是富贵无忧的公子哥儿的生活,诗歌 里也就充满著少年人的雄心壮志及趾高气扬的意味,可作 代表。 而本来凭著出色的天赋与才华,曹植极有可能继承其父的霸业 ,只可惜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终於渐渐使曹操对 他丧失信心。相反的,曹植的同父异母的兄长曹丕却自重自持,虽然 才华光芒皆稍逊其弟,但曹操考量「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 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曹操的逝世,是一代风云的终结,同时也是曹植生命中的转捩点。曹 丕继位以后,对这个一度曾是王位准继承者的弟弟十分防备。 他不只 把曹植分封至京城以外,使他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甚至还设了「监国 使者」,以防其弟图谋不轨,威胁本身的地位。人们耳熟能详的 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说的正是曹植在曹丕的胁迫下,所作的一首哀泣骨肉相残的诗歌。 这首诗歌真正的渊源不可考究,流传的版本亦有不同,出於曹植之手 的可能性也很低,可是从这首诗里,还是得以见出曹丕兄弟间相互争 斗猜忌确属事实。 曹植满腔抱负无处施展,而手足胞兄对自己处处防范,不禁令曹植心 灰意懒。被压制受监视的结果,令他后期所作诗歌多倾向於感伤哀怨 一类,而以弃妇自比更是其诗歌的特色之一。 除了这首,其 他如、等诗里皆有怨妇形象的运用。 怨妇形象的运用,可以追溯至《诗经》。 《诗经》里的女性有两种形 象,一是窈窕贤淑的美女如;另一类则是现实中的弃妇,例 如。到了楚辞,女子常常是一种美好的象徵,用来代指 美好的品性又或是借喻君主。 此后的《古诗十九首》里,怨妇的形象 更是运用得很普遍,如、等,但这里 面的思妇怨妇以写实居多。而发展到建安时期,诗文里的女子形象则 是真实的弃妇形象与用作托讽的象喻两者兼而有之。 曹植这首 >里的弃妇,就是用作象喻的。 曹植一直是有政治野心、期盼成就丰功事业的,他在 中就说:「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应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 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这 种致君为国的理想,不仅是曹植个人的志向,同时也是当时整个时代 的风气反映。建安时代时局动荡不安,曹操的雄才豪行、英伟气势, 在当时的建安文士间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带动了一股求取建功立业的 风潮。 曹植就是如此深受乃父与整个时代风潮的薰染,汲汲渴望能「 名编壮士籍」、「捐躯赴国难」()。 可是抱著成就功名期盼的臣子,如果不能获得君主的赏识任用,那便 全无施展才能抱负之机,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 这样的君臣关系 ,就彷佛那个时代全心托靠男性的女子,一朝被夫君离弃,那就是没 了依傍的怨妇,失去生存的价值以及生命的重心。曹植此时已自知功 名无望,於是将满腔哀怨寄托在和他具备相同情感的怨妇的愁苦里。 刘履评道「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 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也」 。此话实在总括了 此诗的内容思想。 七哀,李冶《古今注》谓人有七情,今哀戚太盛, 喜、怒、乐、哀、恶、欲皆无,唯有一哀,故谓之七哀 。这样阐释 七哀题旨的旨意,可说非常确切合适。 七情失其六,唯余一哀,这份 哀伤弥漫整体,本来应有七情之别如今同为一哀,十分突显了哀伤之 厚重。《文选》就将本篇归入哀伤一类,而本诗的确是笼罩在浓浓的 哀戚伤痛里。 开头两句用的是托物起兴的手法。明月在中国诗歌传统里, 往往起著触发怀想相思的作用 ,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 月光月夜,常常会撩起诗人绵绵不尽的思绪,勾起心中思念 怪挂怀的人或事。所以当皎洁的明月照著高楼,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 止的流水轻轻晃动著,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 下伤叹著无尽哀愁。 曹植接著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牵引出怨妇幽幽 地叙述悲苦的身世,这同时也是曹植牵动了对自己崎岖境遇的感慨。 从明月撩动心事到引述内心苦闷,曹植写得流畅自然,不著痕迹,难 怪能成为「建安绝唱」 。 丈夫外行已经超过十年了,为妻的常常形只影单的一人独处。夫妻本 来像尘和泥那般共同一体,如今丈夫却像路上的轻尘,自己则成了水 中的浊泥。 轻尘浮空飞扬,浊泥却深沉水底,一浮一沉地位迥不相同 ,什麽时候才能重会和好?曹植於此自比「浊水泥」的弃妇,那麽「 清路尘」指的自然是曹丕曹睿了。曹丕继位后不再顾念手足之情,疏 远甚至防范著自己的亲弟。 曹睿称王时,曹植多次上表上书自试,终 究无法获得任用。所以曹植用了浊泥和清尘的远离相互映照,衬托出 和兄长侄子形势两异的遥远距离。 曹植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