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含棠的成语比喻兄弟情深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出自《棠棣》,《棠棣》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八章,每章四句,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一篇主旨。不过诗篇对这一主题的阐发是多层次的:既有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和期望。《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原文欣赏: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有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肥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白话翻译: 常棣花开朵朵,花儿光灿鲜明。凡今天下之人,莫如兄弟更亲。 遭遇死亡威胁,兄弟最为关心。丧命埋葬荒野,兄弟也会相寻。 鹡鸰困在原野,兄弟赶来救难。虽有良朋好友,安慰徒有长叹。 兄弟墙内相争,同心抗御外侮。每有良朋好友,遇难谁来帮助。 丧乱灾祸平息,生活安定宁静。此时同胞兄弟,不如朋友相亲。 摆上佳肴满桌,宴饮意足心欢。兄弟今日团聚,祥和欢乐温暖。 妻子情投意合,恰如琴瑟协奏。兄弟今日相会,祥和欢乐敦厚。 全家安然相处,妻儿快乐欢喜。请你深思熟虑,此话是否在理。 2.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大意:狐狸独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桥上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 他连裙子都没有。 这一段出自《诗经·卫风·有狐》,为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抒写女子对流离在外的亲人的思念和关怀,情感细腻,反复咏叹,正见情意深节切。这里没有风花雪月,只是生活的如实叙写,也正因为真真实实,才有了动人和力量。就诗篇而言,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她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与忧虑。本诗抒写忧念,为一唱三叹的重章结构,其忧思哀婉感人。这本是一首清新自然的情诗,风致婉约,真挚感人。 《诗经·卫风·有狐》全文为: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全文大意为: 狐狸独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桥上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 他连裙子都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浅滩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 他连衣带也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岸上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 他连衣服都没有。 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裳怎么读读cháng 秦风·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诗经》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中,《秦风·无衣》一诗以其高亢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 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默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风-无衣。 4.《诗经》中描述君子宜之的句子有哪些《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 我觏之子,我心写兮。 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 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 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 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 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风》、《 雅》、《 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 周颂》、《 鲁颂》和《 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 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 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