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小宛的诗歌

1.苏小小、柳如是、董小宛、薛涛的诗词

苏小小

史书中没有记载的青楼才女。苏小小生于公元479年,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妓。传说她爱过一个叫阮郁的豪门公子,爱也是爱得轰轰烈烈,可是在阮郁被父亲招回,不准再与苏小小来往后,苏小小也仅难过了一些时候,便放下了。杭州西湖有苏小小墓。

君住襄阳妾住吴,无情人寄有情书。当年若也来相访,还有于潜绢事无?

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 若要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柳如是

秦淮八艳之一,号称“风骨嶒峻柳如是”。浙江嘉兴人。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其墓在江苏常熟虞山花园浜。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素瑟清樽迥不愁,柂楼云雾似妆楼;夫君本志期安桨,贱妾宁辞学归舟。

烛下鸟笼看拂枕,凤前鹦鹅唤梳头;可怜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萧向碧流。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著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金明池·咏寒柳》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麽。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江城子·忆梦》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南乡子.落花》

董小宛

本名董白(1624-1651年),字小宛,一字青莲,秦淮八艳之一,号称“艳艳风尘董小宛”。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又称“针神曲圣”。

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

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绿窗偶成》

独坐枫林下,云峰映落辉。松径丹霞染,幽壑白云归。

幽草凄凄绿上柔,桂花狼藉闭深楼。银光不足供吟赏,书破芭蕉几叶秋。

薛涛

唐代女诗人(约768~832年),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她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春望词》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牋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牡丹》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送友人》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池上双凫》

2.诗经小雅的的小宛篇中“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准确的翻译是什么

《诗经·小雅·小苑》有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按陆机的说法,“螟蛉者,桑上小青虫也,似步屈,其色青而细小。或在草莱上。

蜾蠃,土蜂也,似蜂而小腰,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七日而化为其子。”《诗经》所据的民间传说,是说蜾蠃——这种细腰蜂——有雄无雌无法生殖,所以就捕获“螟蛉”的幼虫,将它哺育长大,以此传宗接代。

因此“螟蛉”在古代汉语里成为养子的代称,这也从反面说明,收养者正如同蜾蠃,并不纯粹出于慈悲心肠。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普及之前,在大多数场合,收养别人子女,其主要动机是为自己老来有所依靠;虽然螟蛉儿未必真能延续家族香火,但是年老之后需要有人奉养时,有养子当然就有了一条相对比较可靠的后路。

也有更低调的追求,只为百年之后,坟头上有人烧一炷香撒几张纸钱。

3.诗经小雅的的小宛篇中“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什么

螟蛉之子,即义子,俗话指干儿子、干女儿,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小苑》的诗句“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蠃不产子,于是捕螟蛉回来当义子喂养。其实,古人的结论是有误的,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

根据科学家的发现,暝蛉虫就是蜾蠃,只不过蜾蠃俗叫螟蛉虫罢了

螟蛉蜾蠃异闻记

《螟蛉蜾蠃异闻记》 清·程瑶田撰。《螟蛉蜾蠃异闻记》记载了程瑶田实地考察果蜾蠃捕螟蛉喂子的全过程。

《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说的是蜾蠃捕捉螟蛉,喂它的幼虫。但古人却错认蜾蠃养螟蛉为子。经过历代多家考证,误说被订正,早成定论。但程瑶田还是撰写了《螟蛉蜾蠃异闻记》,记载了实地考察果蜾蠃捕虫喂子的全过程,进一步证成其说。以前文献记载,都说蜾蠃是细腰蜂。程瑶田根据亲身观察,对这种细腰蜂的形态,作了详细的描述:“其蜂首腹分两段,如小胡卢,中分处几有欲断之势,盖所谓细腰是也。头脑及喙亦如小胡卢,通长太半寸,余于壬寅六月十六日,见其 [扌+连]土如黍子大,其足六,以前二足及口融其土而作之,须臾之间,盖往返十余巡,以成其房……然后往抱青虫大者一,长寸许,又往连抱小者二,并纳房中。”其后他又经过多次观察,记下了细腰蜂茧孵化的经过,虽然非常琐细,但极其具体。最后他总结为“陈言相因,不如目验”。深入实践,通过目验,这是程瑶田名物考证的一大特色。

4.如履薄冰的诗句

小宛

[作者] 佚名

[全文]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谷?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5.关于小草的诗句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3、草长莺飞二月天。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6、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

7、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8、草色遥看近却无。

9、三春时分,南园草木一时新。

10、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1、疾风识劲草,患难见真情

1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13、赋罢流星赋彩云,闲芳野草也殷勤。

1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5、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6.诗词中以专名代泛称的借代诗句有哪些

0.概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杜康”是酒的代称 1.冰心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4、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春草生兮凄。”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12、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1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17、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8、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20、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1、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23、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24、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2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29、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

7.小思的诗歌散文

小思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

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竹 谈 “小斋洒洒颇宜贫,清有竹,静无尘。” 闷热的夜里,读着竹的诗词,不禁又想起了京都嵯峨野。

看竹,自然想起嵯峨野。 那边的竹林,有一个叫筛月林,全是纤弱纤篁,没试过夜访看它如何筛月,只觉植在寺院里,还嫌可惜,潇湘馆伴着冷雨敲窗,倒十分配衬。

天龙寺再过去一点,那参天的竹薮,是常去的地方。里面总有烟雾如萝带,清澈空气透着阵阵竹香,仿佛跟外边世界毫不相干地存在;几声鸟鸣响得就似发自耳畔。

偶尔抬头,有一丝一丝阳光,经竹叶筛过才下来,闪亮着神秘如月的光芒,我常眯着眼,看这像夜空的奇象。有时,来一阵好风,萧萧索索,使人步步想到:衣袂飘然,持酒狂歌的七贤。

当然,我一定说到直指庵。 那藏在竹林中,洒洒小斋,有如隐者。

小小木庵里,住了一个老尼姑和两只猫。向庭院一边的台阶上,铺着红毡。

客来,可盘腿静坐,看雨后初晴下的苔痕白沙。几块钱,要来一盏茶,有人浸入禅思冥想中里。

我总爱倾听完全寂静时,耳朵里响着的无声之声;也看老尼姑低头兀自拿着毛笔和了墨,在卷轴上正写些什么。更多时候,会全心看住那只纯白的猫,低眉闭目,似佛,在红毯上睡去。

它真像佛,或该说似马致远。当它醒时,我看过它的眼——了解猫,应看眼,完全一派“物来不乱”的神态。

对于这只猫,简单不敢动念去摸一摸它,甚至不敢当它是猫。想想:竹林丛中,红毡之上,它不吃人间烟火。

爱竹,绝不是为了什么清俗——反正,我同时也爱分花拂柳的艳媚。而是,竹薮里真有一股幽深,叫人从淡中,洗涤了许多杂念。

六月天,能到竹林里,然后,清凉得一心如洗回来,是此刻想做的事。 1977年6月14日 怀 旧 怀旧,不该是一股潮流! 怀旧之情,永远藏在我们生命里! 多少过去了的人、事、物,无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美的丑的,都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跟我们乐过忧过。

不是时刻缠在回忆里,但偶尔,在某一瞬间,会无由地泛起几乎在记忆中湮没了的一个名字、一节情景、一种滋味、一段对话,或者一件完全无关重要的旧事。清晰得如在目前,可是再仔细追查下去,它们又会变得朦朦胧胧,仿佛像梦的碎片,叫人无法捕捉得住。

在匆匆的步伐中,只有回顾,才看得清楚自己走过多少路,留下多少笑和泪。 现在,怀旧潮来,但愿它带着“不忘故旧”的温厚感情,回看我们今天铺路的昔日一切。

又或者,不必计较什么成败得失,不把事情看得那么严肃,只在匆忙的今天生活中,稍作温馨的回望。 思 索 工作极度繁忙的五月过去后,我把积存下来的报纸杂志逐一看完,发现一口气要消化许多大问题小问题实在不容易,但毕竟那些都是必须思索的问题——尽管思索也未必找到答案,尽管有人摇首慨叹:社会已经坏到这个地步,一小摄人的力量和心愿没有什么作为,我们只好无可奈何地活一天过一天。

人能从不同角度思索问题,又能自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可跟不同意见的人论辩,目的不在妖言惑众,而在寻求对人类有好处的结论,这样的社会,到底还有它的优点,这样的群体,还是有希望的。但思索和论辩的过程中,有一些原则是必须遵守,否则,既得不到圆满结果,也看不出问题的症结,甚至很易流于意气之争。

激动的情绪最有碍于思索,而且往往会把问题局限或停滞在某一点上,这样便无法追根寻源,来来去去在中间层面转。 不够客观和冷静,就看不见人家的优点,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争论下去,只有各走极端。

最后,最不幸的就是演变成了私人恩怨。 普通人的私人恩怨,顶多连累两人的一生一世,但遇上有权有位或具有无形影响力的人,就会连累许多无辜的人。

原来的问题没有解决,却又横生了枝节,有时甚至枝节惹来的麻烦重重叠叠把原来的问题遮盖了。到头来,竟忘了原本要寻求的答案。

这样的论争,对甚么人都没有益处。 我很怕论争,因为怕自己不够冷静,更怕遇上诡辩或根本不守原则的对手,但我愿意思索,希望从思索中,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楚。

可惜,现在是一个热烈论辩的时代,有人告诉我:默默思索,已经不合时宜。这也是个值得我思索的问题。

短调两章 始 读着古老的中国神话…… 盘古在一个大鸡蛋里孕育了一万八千年。当他突然睡醒了,只见四周黑漆一片,不禁闷得心慌,便抡起大斧,朝着混沌砍去,哗喇!混沌初开。

轻清的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浊的沉沉下降,变成了地。于是,乾坤始奠。

这一斧,使光明初露,让天地开始新的生命,并不简单啊!力量和勇气,孕育了一万八千年。要说这不过是个神话,倒不如说是壮伟、坚忍的开天辟地、人类历史故事。

在博物馆里,看到原始人类用过的石球、古斧、石铲,就不禁想:人类从无到有,是多么的艰辛;而当第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