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和区别1个】(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后发起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性和创新运动.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 2.浪漫主义诗歌1、浪漫主义:感情强烈 2、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丰富的夸张。 2、现实主义: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3.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与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和不同1、浪漫主义:感情强烈 2、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丰富的夸张。 2、现实主义: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3、浪漫主义诗人有:李白,屈原,竹林七贤, 现实主义诗人有,杜甫,白居易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以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乱为分界线的唐代文学,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也起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这转变,总的说来, 便是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杜甫是这一转变的旗手 4.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各有什么特征现实主义(Realism),又称“写实主义”,认为在人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的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 一般认为现实主义关心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有很多意思,特别是在绘画、文学和哲学中。 它还可以用于国际关系。 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 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它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 一是广义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二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十九世纪起源于法国的现实主义运动。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观众如入其境。瓦萨拉的《画家的生活》曾叙述了一些有趣的艺术史轶事:孔雀啄食贝那左尼画得太逼真的樱桃;乔托的老师用刷子驱赶乔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苍蝇。 这种现实主义概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保留在日常生活中。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 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夏尔·波德莱尔给的定义是:“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特点 思想 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 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 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 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 5.举例说明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具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在各国,浪漫主义诗歌具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这里以郭沫若前期诗歌为例来做一下分析: 1,主张创作自由。我们以《女神》为例,无论是它的创作形式还是它的创作思想,以及感情的自由迸发都体现着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2,描写自然。郭沫若先生早期是一个“泛神论”主义者,在《女神》的艺术创作中,诗人把整个大自然都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于是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川海洋,风云雷电,草木飞禽,统统奔入笔底, 3,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这方面,我们可以从“我创造处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雨雷电”(《湘累》)这样的诗句中体会到其独特的想象力和赋予作为人的自我的超凡的能力。 6.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和区别一、特征 (1)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2)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 2、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 3、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二、区别 1、在描写对象上: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 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在思想内容上: 浪漫主义文学抨击封建专制,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它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歌颂民主自由,尽情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感,热情洋溢地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抗争。 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同时塑造出诸多的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表达了他们对真爱和正义最终必定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充满了战斗力,激励着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和争取自由幸福而进行不屈的斗争。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文学简析 1、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 2、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3、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4、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看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5、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和其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与其他文学创作方法相比,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漫主义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实主义文学。 7.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和区别一、特征 (1)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2)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 2、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 3、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二、区别 1、在描写对象上: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 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在思想内容上: 浪漫主义文学抨击封建专制,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它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歌颂民主自由,尽情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感,热情洋溢地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抗争。 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同时塑造出诸多的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表达了他们对真爱和正义最终必定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充满了战斗力,激励着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和争取自由幸福而进行不屈的斗争。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文学简析 1、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 2、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3、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4、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看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5、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和其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与其他文学创作方法相比,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漫主义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实主义文学 8.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一、时间和概念的区别 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而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它们都对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提出来. 艾布拉姆斯所说的第一种隐喻是将文学比喻为“镜子”,以突出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由此可见,一般的,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巴尔扎克是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人间喜剧》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此外,代表作家还有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等等. 和现实主义一样,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的表现形态,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就已有雏形.以表现幻想和感情为基本特征的浪漫精神是文学生成的一个重要源头,所以艾布拉姆斯将这第二种隐喻比喻为照亮人生启迪心智的“灯”,以突出浪漫主义的本质是表现和抒情.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代表作家有诗人拜伦和雪莱,他们不仅写下瑰丽的诗篇,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以实际行动和鼓舞人心的作品有力地支持了近代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二、题材与主题 “客观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在规定.现实主义的文学观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模仿说”,要求作家在把握生活时,必须对生活现象作细致入微的观察,强调作家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生活,而是按照现实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区表现生活.所以现实主义在表象形态上具有再现生活原貌的特点,具有真实性. 但真实性并不意味着现实主义作家只是记录生活现象,丝毫不介入其中,作家还要有所选择. 与现实主义相反,浪漫主义强调想象具有创造性,并把自然视为人的本性.浪漫主义通过对自然的强调,要求文学表现真实的情感,把诗的抒情视为人对自身热情和生命力的释放.遵循理想化的原则,只要能表现理想的与希望的生活,文学塑造的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也在所不惜,这样,所塑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由以下的诗歌可见分晓: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呵,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拜伦《西风颂》 在这首诗里,诗人用优美而蓬勃的想象写出了西风的形象.那气势恢宏的诗句,强烈撼人的激情把西风的狂烈、急于扫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那句“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更是时时从我们口中传出.在这里,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种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风精神.诗人以西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三、写作手法 现实主义具有写实性,追求再现现实生活的效果,使虚拟的艺术世界像现实生活一样.为了追求艺术表现的真实性和真实感,现实主义特别注重写实白描和细节描写,因为这样容易让人产生真有其人其事的感受. 且看下面的例子: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鲁迅通过对闰土的外貌做详细的描写,一个卑微的农民形象便跃然纸上.不过很明显的,这种对生活再现的效果是经过艺术概括的.巴尔扎克也曾说过,要研究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多种原因,寻出隐藏在无数人物、****和事件总汇底下的意义.着说明,现实主义文学在表现形态上的写实性,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对现实生活材料精心筛选和艺术加工之后的艺术概括的结果.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基本创作方法,按照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富。 9.什么是现实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作品大多数是以同情民众的疾苦,揭露社会腐朽昏庸为主题的,彰显的是诗人的家国意识、忧国忧民心态。 例如杜甫的诗歌被誉为“诗史”,透过具体的现实主义作品可以感知当时的社会情状。 另外,现实主义作品还有表现对国土沦丧的伤痛、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失地不能被收复的悲愤。 这主要体现在陆游等爱国诗人的作品中,例如《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 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叙写了皇帝下诏主和、朱门之内醉舞酣歌、士兵希望报国、遗民渴望回归故国。诗人对偏安一隅、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文武百官进行了嘲讽。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走向现实主义,是从三十五到四十四岁长安的困守开始的。 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 在饥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经想到退隐,作一个“潇洒送日月”的巢父、许由,杜甫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决走上积极入世的道路。 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杜甫也曾有这样的诗句“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又如“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等,这些诗句无一不反映出杜甫身上那种渴望济世扬名,渴望建功立业的雄怀大志,但是杜甫的这种理想和抱负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忧患意识之上的。 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才确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扩展资料: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而发展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向是源远流长。 但作为一种比较自觉的文艺流派,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运动。 现实主义属于纯文学的一种写作手法,它符合纯文学的特征。何谓纯文学?谎言去尽之谓纯,把作品中的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去干净是纯文学的基本特征,因此现实主义手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去尽谎言。 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实主义就不能虚构,恰恰相反,要把谎言去干净,表达得客观必须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虚构不损害现实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实主义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现实主义诗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