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睢诗经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关关:水鸟叫声。 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 洲:河中沙洲。 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 淑:善,好。 逑(通仇):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寤(音务):睡醒。 寐(音妹):睡眠。 思:语助。服:思念。 悠:忧思貌。 辗:半转。反侧:反身,侧身。 琴:五弦或七弦乐器。 瑟:二十五弦乐器。 友:交好。 芼(音帽):有选择之意。 钟:金属打击乐器。 鼓:皮革打击乐器。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2.【《诗经·关雎》全文译文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关关:水鸟叫声.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 关雎 ⑵洲:河中沙洲. ⑶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 ⑷好逑(hǎoqiú):理想的配偶.逑,配偶. ⑸参差:长短不齐.荇(xì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⑹流:顺水势采摘. ⑺寤(wù务):睡醒;寐:睡着. ⑻思:语助.服:思念、牵挂. ⑼悠:忧思貌. ⑽辗(zhǎn):半转.反侧:侧身. ⑾友:交好. ⑿芼(mào冒):选择,采摘.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3.《诗经•关雎》译文《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原文: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亲 4.诗经中《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应该读第几声呢不知道别瞎说,看完再说【原文】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 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其实“好”确实应该念三声,就是我们现在的意思 关键问题在“逑”上 这里的“逑”通“仇”,我们现在仇作姓氏还念做求,仇在上古汉语中是伴侣的意思 所以这里“好逑”就是好的伴侣 现在再说“好”为什么不可能念做四声,如果稍微了解一些古代声韵学知识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 我们知道古代有些字可以破读,就是把原来的字念做去声(相当于现在的四声)之后词的词性或词义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雨读三声与今同,读四声就是下雨的意思,再如衣读一声与今同,读四声就是穿衣的意思 这种破读的现象直到今天还有遗留,就比如说“好”,读三声是形容词,四声就是动词,现代汉语普通话里还有很多多音字就是这么形成的 但关键就是破读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认为破读应该起源于南北朝(其实直到南北朝人们才知道汉语是有声调的),当时的教书先生为了教学方便就让学生用改变声调的办法区别词性(虽然当时还没有词性的概念,但是已有这种语言直觉) 这样我们就知道诗经著于南北朝之前,当时还没有破读这么回事,就不可能让“好”两读 《牡丹亭·闺塾》一出里私塾老师陈最良就把“好逑”解释成“好好的求她”,就犯了这种典型的错误,而实际上是汤显祖犯的这个错误。 5.诗经蒹葭 关雎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 jiā):蒹,荻,像芦苇。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念.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沿着直流的河道走向上游寻找她。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宛,仿佛,好像。 萋萋:茂盛的样子。现在写作“凄凄”。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登,上升。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 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关雎(jū)鸠(jiū):雎鸠鸟不停地叫。雎鸠,鸟的和鸣声,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不乖居,不乱偶。 雎鸠,篇名。《诗经》每篇都用第一句里的几个字(一般是两个字)作为篇名。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住东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东北),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在周公统治下的南方(今洛阳以南直到湖北)的诗歌。《关雎》是一首情歌,写一个男子思慕一位女子,并设法去追求她。 洲:水中的陆地。这里以在小洲上叫的雎鸠引出下文两句话,这种表达方法叫做兴。兴用一种事物引出自己想要说的事物,两种事物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但在解释时,不能牵强附会。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善心为窈,美容为窕。淑,品德好。 荇(xìng)菜:水草名,一种可食的水草。 左右:指采荇菜女子的双手。 流:摘取。 逑:配偶。 寤(wù):睡醒,寐:睡眠。 寤寐:日日夜夜。 思服:思念。 悠:思念。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友:亲爱,向……表示友爱。这里用作动词。 芼(mào):挑选。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欢乐。 乐:使……快乐。 6.关 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小题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1分)。(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 小题2:(2)(2分)《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小题1:试题分析: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 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时,(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小题2:试题分析:《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 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 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 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所以让人感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点评:分析时要看此诗句之前写了什么,之后又写了什么,前后有什么关联,与表现中心有什么关系等,做到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出诗句的作用及作者的意图。 当然,分析时也要结合诗的种类,看是写景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7.谁知道诗经《关睢》的意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 窈窕淑女②,君子好逑③。 (一章)参差荇菜④,左右流之⑤。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 悠哉悠哉⑦,辗转反侧。(二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⑧。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⑨。(三章) ①关关,毛传:“和声也:”雎鸠,鱼鹰:牛运震曰:“只‘关关’二字,分明写出两鸠来。 先声后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鸠,其鸣关关’,意味便短。” ②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 《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窈窕,好貌。” ③君子,朱东润曰:“据毛诗序,君子之作凡六篇,君子或以为大夫之美称,或以为卿、大夫、士之总称,或以为有盛德之称,或以为妇人称其丈夫之词。” “就《诗》论《诗》,则君子二字,可以上赅天子、诸侯,下赅卿、大夫、士。”“盛德之说,则为引申之义,大夫之称,自为妻举其夫社会地位而言。” 逑,毛传:“匹也。”按好逑,犹言嘉耦。 ④荇,毛传曰“接余”,其他异名尚有不少,李时珍云“俗呼荇丝菜,池人谓之莕公须,淮人谓之靥子菜,江东谓之金莲子”,等等。龙胆科,多年生草本,并根连水底,叶浮水上。 自古供食用。陆玑曰:“其白茎以苦酒(按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 近人陆文郁说:“河北安新近白洋淀一带旧有鬻者,称黄花儿菜,以茎及叶柄为小束,食时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颇爽口。” ⑤流,毛传:“求也。” 用《尔雅·释言》文。朱熹曰:“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⑥思,语助词。服,毛传:“思之也。” 《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郭象注:“‘服’者,思存之谓也。” ⑦朱熹曰:“悠,长也。” 按悠哉悠哉,思念之深长也。 ⑧芼,毛传:“择也。” ⑨钟鼓,金奏也,是盛礼用乐。王国维曰:“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大夫士,鼓而已。” 按此诗言“钟鼓乐之”,乃作身分语。由两周墓葬中乐器和礼器的组合情况来看,金石之乐的使用,的确等级分明,即便所谓“礼崩乐坏”的东周时期也不例外。 中原地区虢、郑、三晋和周的墓葬,已发掘两千余座,出土编钟、编磬者,止限于个别葬制规格很高的墓,约占总数百分之一。从青铜乐钟的制作要求来看,这也是必然——非“有力者”,实不能为。 而这一切,与诗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恰相一致。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 大概它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 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 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 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 《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如《泽陂》,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然而不论作为乐还是作为歌,它都不平衍,不单调。 贺贻孙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平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调,何以被诸管弦乎。 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叠之间插此四句,遂觉满篇悠衍生动矣。”邓翔曰:“得此一折,文势便不平衍,下文‘友之’‘乐之’乃更沉至有味。 ‘悠哉悠哉’,叠二字句以为句,‘辗转反侧’,合四字句以为句,亦着意结构。文气到此一住,乐调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 虽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依此说,则《关雎》自然不属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经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来。 其实也可以说,“诗三百”,莫不如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 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则何敢轻易来谈。 然而既读《诗》,兴的问题就没办法绕开,那么只好敷衍几句最平常的话。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吧,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 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题,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 至于景与情或曰物与心的关联,即景物所以为感为悟者,当日于诗人虽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则已是微妙,其实即在诗人自己,也未尝不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时过境迁,后人就更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何况《诗》的创作有前有后,创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带着兴义的句子,后作者现成拿过来,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时之感,则同样的兴,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但也不妨以我们所能感知者来看。罗大经说:“杜少陵绝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