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务农的诗歌

1.关于务农的诗词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种田诗的有

关于种田的诗句有: 《不遇咏》年代: 唐 作者: 王维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悯农 》 李 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插秧歌 》 冯梦龙手把青秧插野田,抬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归园田居五首 其三》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锄禾 》 聂夷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3.描写“烈日下辛苦务农”的诗句有哪些

《悯农》年代: 唐 作者: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悯农》年代: 宋 作者: 陈宗远 条桑事了蒸麻急,刈麦人兼种稻归。作苦那能衣食足,几多游冶厌轻肥。

《悯农》年代: 宋 作者: 李流谦 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守令民父母,贱士但挽嘿。

《悯农》年代: 宋 作者: 洪咨夔 麦黄蚕登簇,秧青雨催耕。农家竭作诗,无工搏蚊虱。

短杠雁鹜进,修繂蝼蚊行。谟盖溪壑满,名言舆梁成。

4.种田诗的有

我就想到这几首,希望能够帮到您。

锄禾 聂夷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李 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插秧歌 冯梦龙

手把青秧插野田,抬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关于种田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种田的诗句有:

《不遇咏》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悯农 》 李 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插秧歌 》 冯梦龙

手把青秧插野田,抬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锄禾 》 聂夷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6.体现农民辛劳的诗

白居易的《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题解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题原注云:“时为盩厔县尉。”盩厔,今陕西周至。这是三十六岁的诗人于元和二年(807)任盩厔县尉时所写,是诗人早期一首著名的讽喻诗。

句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农户人家一年四季很少有闲暇的时候,特别是到了五月收麦子的季节,人们更是加倍地繁忙。夜里,一阵南风吹起,满地的小麦覆盖着田垄,到处一片金黄。诗一开头,即交代背景。“少”、“倍”二字,是诗眼所在,前者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劳,后者反映出麦收季节的格外忙碌。“垅”,田埂。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姑娘媳妇们肩挑着食盒,孩童们手提着壶浆,互相招呼着送饭到田里去,因为那些青年壮汉正在南冈收割小麦。前两句是互文,“荷箪食”、“携壶浆” 的主语是“妇姑”和“童稚”。“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壶浆”,用壶盛的汤水。“饷田”,给在田里劳作的人送饮食。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他们低头割麦,脚底下蒸腾着湿热的土气,脊背上照射着灼人的太阳。本来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仍顾不上炎热,只想珍惜这初夏较长的天光,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一幅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一种反常心理。正因如此,才会使读者去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常。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还有一个贫穷的妇女,抱着小孩站在他们身旁。她的右手拿着一些撒落下来的麦穗,左胳臂挎着一只破旧的竹筐。篇章至此,视角突然转向拾麦者,描绘出令人心酸的场景。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听她望着大家说出的那番话,人人都不禁为之万分悲伤。为了给官家纳税,她早已把自家的田产卖光,如今拣拾这些麦穗,只不过是为了填一填饥饿的肚肠。割麦者和拾麦者,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今日的拾麦者,正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我又有什么功劳和德望?既不务农,也不采桑,可一年的俸禄竟有三百石,到年末,仓库里还存有余粮。默念着这些,私下里越发感到羞愧,乃至终日都不能把它遗忘。

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评解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多能曲尽人情物态,将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蕴含着感情。在这首诗里,诗人的心灵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震动了。他不仅生动真切地描绘出割麦者与拾麦者辛勤劳碌、悲惨痛苦的生活情景,而且在字里行间浸透着对他们的深切同情。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反躬自思,联想到自己。在那个时代,诗人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确实难得。这样的对比,新颖精警,发人深省,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③田夜绩麻④,

村庄儿女各当家⑤。

童孙⑥未解⑦供⑧耕织,

也傍⑨桑阴⑩学种瓜。

白天锄草夜间搓捻细麻,

农家男女没有片刻闲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

也靠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