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邶风·击鼓》全文不带,下面的是原文,只不过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这几句话.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击鼓其镗1, 踊跃用兵2。 土国城漕3,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4, 平陈与宋5。 不我以归6, 忧心有忡7。 爰居爰处8?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9?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10, 与子成说11。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12, 不我活兮13。 于嗟洵兮14, 不我信兮15。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2.《诗经·邶风·击鼓》最拉风的译文、怎么说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很多人 最期望的 感情 只是、在这冰冷的钢铁森林渐渐就是奢望了、它代表着 勇气、责任、足够强烈深沉的爱 但、值得寻觅终生 呵、文章大体的译文是——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3.《诗经·国风·邶风·击鼓》的全诗是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词句注释镗(tāng):鼓声。其镗,即“镗镗”。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城漕:土:挖土。城:修城。 国:指都城。漕:卫国的城市。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平:平定两国纠纷。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爰(yuán):哪里。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哪里可以住,我的马丢在那里。于以:在哪里。 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 成说(yuè):约定、成议、盟约。于嗟:叹词。 活:借为“佸”,相会。洵:久远。 信:守信,守约。白话译文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 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 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 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 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 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 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 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 《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 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 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 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 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 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 “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 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 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名家点评《毛诗序》:《击鼓》,怨州吁也。 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 孔颖达《诗疏》:怨者,情所恚恨。……经五章皆陈兵役之怨辞。 ……当往之时,不于我以告归期,不知早晚得还,故我忧心忡忡然,忧不得归也。钱钟书《管锥编》:《笺》:“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 志在相存救也;‘俱老’者,庶几俱免于难”;《正义》:王肃云:“言。 4.《诗经·邶风·击鼓》的背景1、背景:鲁隐公四年(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卫国再度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 2、《国风·邶风·击鼓》是《诗经》中一篇典型的战争诗。全诗共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 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3、作品原文: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4、注释译文:⑴镗(tāng):鼓声。 其镗,即"镗镗"。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⑶土国城漕:土:挖土。 城:修城。国:指都城。 漕:卫国的城市。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⑸平:平定两国纠纷。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⑹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 ⑺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⑻爰(yuán):哪里。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哪里可以住,我的马丢在那里。 ⑼于以:在哪里。⑽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 契,合;阔,离。⑾成说(yuè):约定、成议、盟约。 ⑿于嗟:叹词。⒀活:借为"佸",相会。 ⒁洵:久远。⒂信:守信,守约。 5、白话译文: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 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 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5.诗经邶风 击鼓 的拼音和注释【拼音注音】《诗经(shījīng)邶风(bèifēng)击鼓(jīgǔ)》击鼓其镗(jī gǔ qí táng),踊跃用兵(yǒng yuè yòng bīng)。 土国城漕(tǔ guó chéng cáo),我独南行(wǒ dú nán xíng)。从孙子仲(cóng sūn zi zhòng),平陈与宋(píng chén yǔ sòng)。 不我以归(bú wǒ yǐ guī),忧心有忡(yōu xīn yǒu chōng)。爰居爰处(yuán jū yuán chù)?爰丧其马(yuán sàng qí mǎ)?于以求之(yú yǐ qiú zhī)?于林之下(yú lín zhī xià)。 死生契阔(sǐ shēng qì kuò),与(yǔ)子(zǐ)成(chéng)说(shuō)。执(zhí)子(zǐ)之(zhī)手(shǒu),与(yǔ)子(zǐ)偕(xié)老(lǎo)。 于嗟阔兮(yú jiē kuò xī),不我活兮(bú wǒ huó xī)。于嗟洵兮(yú jiē xún xī),不我信兮(bú wǒ xìn xī)。 【词句注释】⑴镗(tāng):鼓声。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城漕:土:挖土。城:修城。 国:指都城。漕:卫国的城市。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⑸平:平定两国纠纷。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⑺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⑻爰(yuán):哪里。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哪里可以住,我的马丢在那里。⑼于以:在哪里。 ⑽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 ⑾成说(yuè):约定、成议、盟约。⑿于嗟:叹词。 ⒀活:借为“佸”,相会。⒁洵:久远。 ⒂信:守信,守约。【邶风.击鼓】原文: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 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 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6.请问诗经中最脍炙人口的是那几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7.《诗经·邶风·谷风》的全文原文] [译文] 习习谷风, 山谷狂风呼啸, 维风及雨。 风恶雨势凶暴。 将恐将惧, 祸患惊惧飘摇日, 维予与女。 唯我为你分忧劳。 将安将乐, 眼看时光乐逍遥, 女转弃予! 你竟将我抛弃掉! 习习谷风, 山谷狂风怒号, 维风及颓。 风旋地动山摇。 将恐将惧, 忧患恐惧飘摇日, 置予于怀。 你把我紧搂怀抱。 将安将乐, 眼看时光乐逍遥, 弃予如遗! 将我遗忘脑后抛! 习习谷风, 山谷狂风不停, 维山崔嵬。 袭击崇山峻岭。 无草不死, 百草槁伏无幸存, 无木不萎。 林木摧折尽凋零。 忘我大德, 不念如海恩爱情, 思我小怨。 专把小错记在心。 8.经典的诗经、唐诗、宋词、汉赋诗经 邶风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 王风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归田赋 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鸧鶊哀鸣; 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 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鯋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