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云的诗句诗经1、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唐·李商隐《咏云》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唐·齐己 4、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唐·刘禹锡《观云篇》 5、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唐·陆畅 6、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唐·李邕《咏云》7、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唐·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2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25、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唐·齐己《看云》26、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唐·李中《云》27、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唐·李中《春云》28、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唐·李世民《赋得含峰云》29、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唐·于季子《咏云》30、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唐·李商隐《齐梁晴云》31、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唐·韩琮《云》32、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唐·李峤《云》33、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唐·焦郁《白云向空尽》 34、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唐·韦庄《春云》 35、薄彩临溪散,轻阴带雨浓。——唐·裴澄《春云》 3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7、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唐·李中《夏云》 38、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唐·杜甫《云》 39、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唐·于武陵《孤云》 40、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唐·陆凭《咏浮云》 41、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唐·董思恭《咏云》 4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44、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唐·韦庄《云散》 45、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唐·郭震《云》 46、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唐·贯休《孤云》 4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8、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唐·施肩吾《讽山云》 49、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唐·来鹄《云》 50、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唐·齐己《片云》 51、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唐·郑准《云》 52、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唐·姚合《咏云》 53、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唐·吴融《云》 54、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难亲。——唐·沈亚之《山出云》 2.求楚辞、诗经中名句《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经典之作,不是名句怎么进中学课本 3.诗经中有“脸如蝤麒”,请问蝤麒是什么意思,一种动物吗楼主你记错了 是“领如蝤蛴”不信你百度一下? 【读音】qiú qí 【解释】[lonicorn's larva]蝎虫。天牛的幼虫, 天牛科。黄白色,身长足短,呈圆筒形。蛀食树木枝干,是森林、桑树和果树的主要害虫。借以比喻妇女脖颈之美( 又如:蝤蚓(蝤蛴与蚯蚓);蝤蛴项,蝤蛴颈(即蝤蛴领);蝤蛴领(比喻女子洁白丰润的颈项)) 领如蝤蛴 诗经中有语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可见手的美化在整体美中占有了很重要的位置。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短短二十八个字便勾勒出那个处处吟唱民歌的时代,一个自然清新、摄人心魄的窈窕美人。而卫夫人庄姜以她的绝美仙姿,走进了诗经,亭亭玉立在千年的历史中。合上书本,心中还在感叹这样的美丽。 4.诗经含云和珑字1、云何不乐 [先秦] 诗经 《扬之水》 2、云何其忧 [先秦] 诗经 《扬之水》 3、云何吁矣 [先秦] 诗经 《卷耳》 4、莫予云觏 [先秦] 诗经 《抑》 5、云胡不夷 [先秦] 诗经 《风雨》 6、云胡不瘳 [先秦] 诗经 《风雨》 7、云胡不喜 [先秦] 诗经 《风雨》 8、云徂何往 [先秦] 诗经 《桑柔》 9、荓云不逮 [先秦] 诗经 《桑柔》 10、如云不克 [先秦] 诗经 《桑柔》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5.云溪上出自诗经吗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可以拿这句话去蒙小女生哦,后边是“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嘿嘿。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追求的)对象。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 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和玉器媲美。 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 (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15.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16.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 理想新乐土。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19.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 2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2.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2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 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4.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 召南.江有汜》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2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2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27.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2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2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30.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埋怨飞无翅膀。 31.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 6.《诗经》中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 【成语】 拼音:āi āi fù mǔ 解释:哀哀:悲哀不止。 可悲哀啊,我的父母啊!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因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叹。也指与父母生离死别的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父母可怜 示例1: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诗》云:‘~,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 示例2: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词性:中性成语 近义词:可怜天下父母心 灯谜面:可怜天下父母心 “典故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应用举例”: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诗》云:‘~,生我劬劳。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7.子衿 这首诗经是什么意思注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宁:难道。 嗣音:传音讯。 挑达:独自来回走动。 城阙:城门楼。 译 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本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我们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8.求楚辞、诗经中名句《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经典之作,不是名句怎么进中学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