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中有泽和阳字是那句圣泽阳和宜宴乐——崔日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愆阳泽暂偏——苏颋《奉和马常侍寺中之作》 来布阳和德泽——徐明仲《水调歌头·迟日笼晴昼》 皇心美阳泽——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 泽多终岁遍山阳——陈宓《汤泉》 河阳种桃彭泽柳——戴复古《题上虞县信芳堂》 泽渗阳膏动——元绛《因览状元节推和诗再和一首》 兼天彭泽接浔阳——明·邓氏《金陵九思》 浔阳九派控吴泽——刘炳《浔阳行》 浔阳野客山泽——张羽《胡廷晖画》 2.忍经是诗经吗你好。 【忍经】: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共计156条。而四年后,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 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忍经距离诗经晚了2000多年了.。 【诗经】共305篇,是反映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 不含任何《经》类。 3.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出自诗经哪一篇《国风·豳风·七月》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4.带阳字和坤字的诗句《石淙》李显 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 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 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 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祭汾阴乐章》卢从愿 坤元载物,阳乐发生。 播殖资始,品汇咸亨。 列俎棋布,方坛砥平。 神歆禋祀,后德惟明。 《仪坤庙乐章二首》薛稷 阳灵配德,阴魄昭升。 尧坛凤下,汉室龙兴。 伣天作对,前旒是凝。 化行南国,道盛西陵。 造舟集灌,无德而称。 我粢既洁,我醴既澄。 阴阴灵庙,光灵若凭。 德馨惟飨,孝思烝烝。 乾道既亨,坤元以贞。 肃雍攸在,辅佐斯成。 外睦九族,内光一庭。 克生睿哲,祚我休明。 钦若徽范,悠哉淑灵。 建兹清宫,于彼上京。 缩茅以献,絜秬惟馨。 实受其福,斯乎亿龄。 以上供参考。 5.诗经•采薇的意思是什么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薇,野豌豆苗,可食。 作,生,指初生。 止,语末助词。 曰,言、说。 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 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意指男旷女怨。 【赏析】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 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 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 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 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 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 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 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 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 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 “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 然而,上述种。 6.诗经中有振的诗句吗《殷其雷》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麟之趾》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螽斯》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