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风》指的是什么《国风》,又称《风》,是《诗经》中现实性和艺术成就最高的组成部分。 它来源于周王朝各地的民间乐曲,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处境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一部分诗反映了统治阶级腐朽而荒淫的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国风”具有浓重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作者们通过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倾诉,表现他们的欢喜与悲哀,刻画主人公的行为及其性格特征。在句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也不是千篇一律。 它常冲破四言的规定,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这些随着情感的波动而富于变化的诗句,读起来节奏分明,极富音乐性。 “国风”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精确恰当地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等语言技巧,更增加了艺术魅力。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国风”大大增强了表现力。 2.诗经里的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个是什么意这句诗源于诗经,是曹操《短歌行》引用的。 这诗经里的原意是一首爱情诗。“穿青色衣服的士子啊,我在城头上日日盼望。 你让我的心思念至今,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曹操化用了这首诗,表达是一代枭雄求贤若渴的心情。 诗经原诗如下: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子:男子的美称。衿:衣领。 嗣音:传音讯。 挑兮达兮:跳跃。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第一节释义:你青色的衣裳,时常萦绕在我心中,纵使我不去找你,你怎么能够一点消息也没有? 赏析 从字句上看,很容易就看出这是一首情诗。 主人公与心上人相约城门口,却是左等对方不来,右等对方也不来。情急之下,而出此诗。 将热恋之中的人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很真实地传递了出来。 3.急求诗经 唐诗宋词元曲 中带有“君”的句子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何时休,此恨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褥。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需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 ---------------------------------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番杨柳枝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4.诗经中的尊称对男子的尊称: 对帝王,有“皇王”、“帝”、“王”、“天子”、“君王”、“大王”的尊称; 对先王:有“皇祖”、“皇考”的尊称; 对官员:有“士”、“候人”、“卿士”、“大夫”、“王臣”、“宰”、“辅”、“髦士”的尊称; 对贵族,有“公”、“公侯”的尊称; 对君侯子弟有“宗子”、“公子”、“公姓”、“公族”的尊称; 对父亲:有“父”的尊称; 对兄弟:有“兄弟”的尊称; 对舅父:有“舅氏”的尊称; 对君王的亲属:有“王舅”、“元舅”的尊称; 对男子,有“君子”、“庶士”、“子”、“夫”的尊称; 对战士,有“武夫”、“征夫”、“仆夫”、“武人”的尊称; 对亡故的人:有“先君”、“先人”、“先祖”的尊称; 对兄弟:有“伯”、“叔”的尊称; 对英俊的小伙:有“狡童”的尊称; 对少年:有“总角”的尊称; 对客人:有“嘉宾”、“宾”的尊称; 对有学问、有智慧、有功德的治国才人:有“哲人”、“圣人”、“异人”、“善人”的尊称; 对异姓朋友:有“邦人”的尊称; 对品德良好的人:有“恭人”的尊称; 对好朋友:有“共人”、“好友”的尊称; 对农民:有“农人”、“农夫”的尊称; 对老人:有“黄耇”的尊称; 对孝敬的人:有“孝子”的尊称; 对女子的尊称: 对君王的女儿:有“王姬”的尊称; 对贵妇:有“好人”、“子”、“君妇”的尊称; 对母亲:有“母氏”的尊称; 对妻子,有“妻”、“妇”的尊称; 对姐妹:有“姑”、“姊”、“姨”的尊称; 对女子:有“淑女”、“子”、“硕人”、“硕女”、“美人”、“静女”、“姝”、“孟姜”、“伊人”、“淑姬”、“佼人”、“淑人”、“士女”、“玉女”的尊称; 对保姆:有“师氏”的尊称。 查到了这么多,不一定全。 5.诗经里你最喜欢哪首诗《诗经》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真挚情感,读来朗朗上口,回味悠长。 我最喜欢的当属其中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拂晓岸边、秋风瑟瑟、迷蒙雾霭、秋水茫茫,水中小洲依稀立着心中的伊人,然而路险弯曲,无论怎样的“溯洄”、“溯游”,匆忙往返,都是可望而不可即,仿佛伸手可及却又虚渺飘遥,任一腔柔情空对茫茫秋水,脉脉难言,空嗟叹。 萧索悲凉,情何以堪?这情是哀而不伤,至悲即止。比之悲愤更显得隽永细致。 试想此种心情若放到别处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理想还是事业,在追求的过程中不都是朦胧迷离、若离若即又惹人魂牵?追寻的过程也都是艰难险阻,征途漫漫。所以说此诗情境深远,思来意味无穷,给人无尽的美感,引人遐思。 无论用词还是意境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先说词,诗中写白露从“为霜”、“未??”到“未已”,三个词就描绘出朝露为霜又融为秋水的过程,形象展现了时间的发展,“长”、“跻”、“右”、“央”、“坻”、“?b”的变换,表现了诗人为寻伊人往复急切的情形。 “宛”字把伊人悄立的姿态写活了,引人神思,叹之,此为用词之长。 再说境,诗中之境“如在目前 ”又“见于言外 ”,如幻若梦的感觉和迷蒙秋水浑然一体,仿佛这秋晨水雾皆是人心所化而成,又仿佛伊人仍在水中,亦真亦幻,情景交融。 此为意境之美。 另外像《关雎》和《桃夭》,也都很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把思念心上人的那种情景写的宛如眼前一般。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几个字就把桃花之美写出来了。 因此说《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起点,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所言不虚。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现代人也经常引用诗经里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诗经》已经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芳香永存。 (个人原创,请勿转载) 。 6.诗经中描写君子的诗句您好。《诗经》里写君子的句子太多辣,以下列举《诗》中一些带有“君子”一词的诗句: ①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诗经·魏风·伐檀》 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③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诗经·小雅·采薇》 ④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未见君子,我心悲伤。 ——《诗经·召南·草虫》 ⑤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诗经·秦风·晨风》 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充耳璓莹,会弁如星。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诗经·卫风·淇奥》 直接描写君子的有①⑥,其他算是间接描写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7.诗经里的陈风中的“陈”在什么地方《陈风》是陈国地区的诗歌,共十篇。 相传陈国是周武王封给舜的后代妫满的国家,并把大女儿嫁给了他。陈国的疆土就在今天河南省淮阳一带,这一地区的风俗“妇人尊贵,好祭礼,用史巫。” (《汉书·地理志》)诗风“淫声放荡,无所畏忌”(《佐传》杜注)1、诗经·陈风——《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1]。 【注释】: 宛丘:四周高中间低的游乐场 汤:音荡,荡之借字 值:持。鹭羽:舞蹈道具 翿[1]:音到,同鹭羽 【赏析】: 《宛丘》描写对一位跳舞女子的爱怜,但这样爱怜是一种无望的相思,不过这相思之中双含着一种理解,对女子无论冬夏的舞蹈的一份同情。 2、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谷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注释】: 东门:陈国都城东门。 枌:音分,白榆 栩:音许,柞树 子仲:陈国的姓氏 谷:毂去车加上一下禾,音古,指风光美好 鬷鬷迈:音纵力,多次来回走 荍:音瞧,紫红荆葵 【赏析】: 《东门之枌》描写陈国男女在歌舞聚会中的恋爱故事,描绘了他们相识相知的过程,最后相互慕悦,赠物定情,其中“不绩其麻”和“越以鬷迈”的描述,尤能见出热恋中的男女特点,也能见出陈国的特定风气。 3、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注释】: 衡门:横木为门,简陋的门。 可以:何以。 泌:音密,泉水 鲂:鳊鱼,黄河鳊鱼肥美,很名贵。 齐姜:齐国姜姓女子,姜姓是齐国国君姓氏。 宋子:即宋国子姓的女子。【赏析】: 描写隐居自乐的生活,甘于贫贱,不慕富贵,所以朱熹解释说:“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辞。 4、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紵。彼美淑姬,可以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以晤言。 【注释】: 池:城池。 沤:浸泡。 叔姬:姬姓家排行第三的女子。 晤歌:对歌。 紵:苎麻 菅:音间,草名。【赏析】: 《东门之池》描写男子对叔姬的爱慕,抒发了两人情投意合的如悦。 诗以浸泡麻起兴,不仅写明情感发生的地点,也暗示了情感在交流中的加深,麻可泡软,正意味情意的深厚,而根本的还在于两人可以相“晤”,有情感的相互对话的基础。5、诗经·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将将,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注释】: 将将,肺肺:木盛貌。 昏:黄昏 明星:启明星,天将亮时出现在东方的天空上。 煌煌:明亮的样子。 晢晢:音志,同煌 【赏析】: 《东门之杨》描写男女定期相见,约会不见的失望。从黄昏相见的时光,一直等到天空将明的拂晓,可见情之深切,然而,久侯不至,只有天空的明星照耀,一点寒星,又是何等失望的深切。 6、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 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有枭萃止。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注释】: 墓门:墓道的门,也有人考证说是陈国的城门。 棘:酸枣树,人们视为恶树,常用以比喻所憎恶的人。 斯:劈开。 不已:不止,不停止做坏事。 谁昔:由来已久 枭:猫头鹰。 萃:音翠,群栖 【赏析】: 《墓门》讽刺怙恶不悛的恶人,不仅不能正确看待国人的责备,还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颠倒是非观念,所谓“颠倒思予”“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7、诗经·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注释】: 防:枋,常绿乔木,可为红色染料 邛:音穷,土丘。 旨:美。 苕:凌霄花 侜:音舟,谎言欺骗 鷊:绶草,十样锦。 惕惕:担心害怕的样子。 【赏析】: 《防有鹊巢》抒发失爱的忧虑。诗以树有鹊巢,丘有花草取兴,各言其所,反兴“予美”所失的忧虑。 8、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注释】: 佼:姣之借。僚:美丽 舒:舒缓轻盈的样子。 窈纠:形容女子的体态窈窕的样子。 劳心:思念 懰:音刘,妩媚 慅:音骚,心神不安 燎:此形容女子光彩照人。 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赏析】: 《月出》描写在皎洁的月夜之中,对月思念意中人的感情。 诗从望月联想到意中女子的美丽,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体态,越思越忧,越忧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绰绝,月夜的优美,构成了动人情景,又别是一番诗情画意了。9、诗经·陈风——《株林》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匪适株林,从夏南兮!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注释】: 胡:为什么。 株林:株邑的郊外。株,陈国邑名,在今河南省西华县西南,夏亭镇北。 株是陈国大夫夏御叔的儿子百般征舒的封邑。 从夏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