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鲁襄公诗经

1.鲁襄公29年,《诗经》基本编订,但没有进行分类对吗

F偩瓵:你好。

鲁襄公〈前575年─前542年〉,姬姓,名午,鲁成公之子,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572年―前542年在位。死后由姬野即位。鲁襄公29年(即公元前546年)。

孔子(前551~前479)在前546年,孔子只有6岁。

据《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原始采编有三千多首,经孔子删编为现在的305首。

孔子研究《诗经》原稿时,是在他50岁以后,即(前500)以后。

所以在鲁襄公29年时,《诗经》未经孔子删编。即是原始《诗经》,有三千多首时。

2.在《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中,兴是指: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兴是借他物来引出此物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周礼.大师》(大音泰)曰: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郑玄笺云:教,教瞽蒙也。

风(音讽),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也。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於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

郑司农(郑众字仲师,后汉书有传)云:古而自有风雅颂之名,故延陵季子观乐於鲁时,孔子尚幼,未定诗书,而因为之歌邶、鄘、卫,其卫风乎?又为之歌小雅、大雅,又为之歌颂(春秋左氏传鲁襄公二十九年)。论语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第九)。

时礼乐自诸侯出,颇有谬乱不正,孔子正之。曰比曰兴,比者,比方於物也。

兴者,托事於物。贾公彦疏云:教六至曰颂。

释曰:按诗上下,惟有风雅颂,是诗之名也。但就三者之中,有比赋兴,故揔谓之六诗也。

注教教至於物。释曰:郑知此教,是教瞽蒙者,按下瞽蒙职云:讽诵诗。

故知教者,教瞽蒙也。云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也者,但风是十五国风,从关雎至七月,则是揔号,其中或有剌,责人君;或有褒,美主上。

今郑云言贤圣治道之遗化者,郑据二南正风而言。周南,是圣人治道遗化;召南(召音邵),是贤人治道遗化。

自邶鄘已下,是变风,非贤圣之治道者也。云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者,凡言赋者,直陈君之善恶,更假外物为喻,故云铺陈者也。

云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於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者,谓若关雎,兴后妃之类是也。云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者,谓若鹿鸣文王之类是也。

云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者,凡言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谓若清庙颂文王之乐歌之类是也。郑司农云古而自有风雅颂之名已下,后郑从之(郑众,先郑;郑玄,后郑),故不破。

若然此经有风雅颂,则在周公时明,不在孔子时矣。而先郑引春秋为证者,以时人不信周礼者,故以春秋为证,以与春秋同明,此是周公所作耳。

按:襄二十九年季札聘鲁,请观周乐,为之歌邶鄘卫小雅大雅及颂等。先郑彼注云: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自卫反鲁,在哀公十一年(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四八四年),当此时,雅颂未定,而云为歌大雅小雅颂者,传家据已定录之言季札之於乐,与圣人同,与此注违者,先郑两解,虽然据此经,是周公时,已有风雅颂,则彼注非也。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3.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本句应该选自诗经,相关内容的详细讲解为:鲁襄公八年,晋范宣子来鲁国,答谢鲁襄公春季朝晋,同时告诉鲁国即将用兵于郑国。

宣子赋《摽有梅》,其意要求鲁国及时出兵。但宣子赋诗流露出霸主口气,不仅有强制性,而且暗示不按时出兵的严重后果。

似乎鲁国已经没按时出兵要兴师问罪。此时,鲁襄公才十一岁。

因此,季武子连忙回答:“谁敢不及时呢!”因为晋宣子赋《摽有梅》,所以季武子也以草木为喻,鲁君对于晋君而言,晋君就象花与果实,鲁君就是散发的芬芳(暗示两国同为一体),鲁君只会欣喜的执行出兵的命令,不可能有时间的推迟。赋《角弓》,取意于“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同时暗示宣子不要听信言,而远兄弟骨肉。

当宣子要离开的时候,季武子赋《彤弓》,其意在于盼晋悼继承晋文之霸业,暗含奉承宣子能助晋悼建功立业。因此宣子十分满足,不仅收住霸气,反倒变得很谦恭。

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语出>第二(孔子写的)

【原文】

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5.《孔子世家》全文翻译

接着上面的 孔子于是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

有只隼落在陈滑公的庭院中而死去,楛木箭杆穿透身子,箭镞是石制的,箭长一尺八寸。陈湣公派人询问孔子。

孔子说:“隼飞来的地方很远啊,这是肃慎部族的箭。从前周武王攻灭商朝,打通与四方各个蛮夷部族的道路,让他们各自将那里的地方特产送来进贡,使之不忘记应尽的分内义务。

于是肃慎部族进贡楛木箭杆、石头箭镞,箭长一尺八寸。先王为了昭彰他的美德,把肃慎进贡的箭分赐给长女大姬,又将大姬许配给虞胡公而封虞胡公在陈。

将珍宝玉器赏赐给同姓诸侯,是要推广加深亲族的关系;将远方献纳的贡品分赐给异姓诸侯,让他们不忘记义务,所以把肃慎的箭分赐给陈国。”陈湣公试着派人到旧仓库中寻找,果真得到这种箭。

孔子在陈国居住三年,适逢晋国、楚国争霸,轮番攻伐陈国,还有吴国也侵犯陈国,陈国经常受到劫掠。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些小子志向远大,努力进取而没忘记初衷。”

于是孔子离开陈国。 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

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带着五辆私车随从孔子。他为人长大贤能,又有勇气力量,对孔子说:“我昔日跟着您在匡遭遇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遭遇危难,这是命啊。

我与您再次蒙难,宁可搏斗而死。”搏斗非常激烈。

蒲邑人恐惧,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去卫都,我们放了你,”孔子和他们立了盟誓,蒲邑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接着前往卫都。

子贡说:“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 卫灵公听说孔子前来,非常喜欢,到郊外迎接。

卫灵公问:“蒲邑可以攻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卫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

如今蒲邑,是卫国用以防御晋国、楚国的屏障,用卫国军队去攻伐蒲,恐怕不行吧?”孔子说:“那里的男人有决死的志气,女人有保卫西河的志气。我们所要讨伐的叛乱者只不过四、五个人。”

卫灵公说:“好。”然而没有攻伐蒲邑。

卫灵公年老,懒于理政,没有任用孔子。孔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如果有人起用我的话,只需一年的时间罢了,三年的话就会大见成效。”

孔子上路离去。 晋国佛肸任中牟邑宰。

赵简子领兵攻打范氏、中行氏,进攻中牟。佛肸反叛赵简子,派人召请孔子。

子路说:“我听您说过这样的话:‘那个人本身在做不好的事,君子是不会去加入的。’如今佛肸自己占据中牟反叛,您却打算前往,怎么解释呢?”孔子说:“我是说过这句话。

但不是说坚硬吗,再磨砺也不会变薄;不是说洁白吗,再污染也不会变黑。我哪能是匏瓜呢,怎么可以挂在那里而不能食用?” 孔子击奏石磬。

有个扛着草筐从门口经过的人,说:“有心思呀,就击打石磬吧!硜硜的声音啊,是在诉说没人赏识自己罢了!”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啁。”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

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在卫国得不到任用后,打算西行去见赵简子。

来到黄河边而听说窦鸣犊、舜华被杀身死,他面对黄河而感叹道:“美啊,黄河的水,浩浩荡荡啊!我不能渡过它,是命中注定的啊!”子贡快步上前说:“请问您说的是什么?”孔子说:“窦鸣犊、舜华,是晋国的贤能大夫。赵简子没有得志掌权的时候,等待这两个人然后从政;及至他已经得志掌权,就杀死二人而从政。

我听说过,剖腹取胎,杀死幼兽,麒麟就不会来到郊野;竭泽而渔,一网打尽,蛟龙就不会调和阴阳;捣毁巢窠,打碎鸟蛋,凤凰就不会飞翔前来。什么缘故呢?君子忌讳伤害他的同类啊。

鸟兽对于不义之举尚且知道躲避,何况我孔丘呢!”于是返回住宿在陬乡,撰作了《陬操》的琴曲来哀悼被害的晋国大夫。接着返回卫都,进入蘧伯玉家寄居。

有一天,卫灵公询问用兵的阵法。孔子说:“摆弄礼器的事倒曾听说过,军队作战的事没有学过啊。”

第二天,卫灵公与孔子交谈,看到天上飞翔的雁,仰头注视,神色心思不在孔子身上。孔子于是上路,又前往陈国。

夏季,卫灵公去世,卫人拥立灵公的孙子辄即位,这就是卫出公。六月,赵鞅将卫太子蒯聩送入戚邑。

阳虎让太子身着孝服,又派八个人穿戴丧服,装成是从卫都前来迎接太子的,哭着进入戚邑,于是太子蒯聩就居住在那里。冬季,蔡人迁都到州来。

这一年是鲁哀公即位的第三年,而孔子年已六十了。齐国帮助卫人围攻戚邑,因为卫太子蒯聩在那里的缘故。

秋季,季桓子病重,坐在辇车上望见鲁都的城墙,深深地叹息道:“昔日这个国家将要振兴了。

上一篇
广汉诗经
下一篇
诗经玉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