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各朝皇帝的诗歌金朝皇帝诗词 世宗完颜雍 作品:减字木兰花 内容: 但能了净。 万法因缘何足问。 日月无为。 十二时中更勿疑。 常须自在。 识取从来无碍。 佛佛心心。 佛若休心也是尘。 章宗完颜璟 作品:蝶恋花 内容: 几股湘江龙骨瘦, 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 金缕小钿花草斗, 翠条更结同心扣。 金殿珠帘闲永昼, 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 忽听传宣颁急奏, 轻轻褪入香罗袖。 念奴娇 完颜亮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 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 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完颜亮 作品:鹊桥仙 内容: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 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 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 完颜亮 作品:喜迁莺 内容: 旌麾初举。正力健,嘶风江渚。 射虎将军,落雕都尉,绣帽锦袍翘楚。怒磔戟髯,争奋卷地,一声鼙鼓。 笑谈顷,指长江齐楚,六师飞渡。此去。 无自堕,金印如斗,独在功名取。断锁机谋,垂鞭方略,人事本无今古。 试展卧龙韬韫,果见成功旦莫。问江左,想云霓望切,玄黄迎路 熙宗完颜亶 作品:秦楼月 内容: 寒仍暑。 春来秋去无今古。无今古。 梁台风月,汴堤烟雨。水涵天影秋如许。 夕阳低处征帆举。征帆举。 一行惊雁,数声柔橹。 帝京篇十首】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知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 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 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斋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 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 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知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 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 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斋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 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知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 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 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斋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 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 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知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 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 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斋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 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 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知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 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 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 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 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知 卷1_2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斋 卷1_3 【执契静三边】李世民 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 玉彩辉关烛,金华流日镜。 无为宇宙清,有美璇玑正。 皎佩星连景,飘衣云结庆。 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 烟波澄旧碧,尘火息前红。 霜野韬莲剑,关城罢月弓。 钱缀榆天合,新城柳塞空。 花销葱岭雪,縠尽流沙雾。 秋驾转兢怀,春冰弥轸虑。 书绝龙庭羽,烽休凤穴戍。 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翦暴兴先废,除凶存昔亡。 圆盖归天壤,方舆入地荒。 孔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 循躬思励己,抚俗愧时康。 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 羽贤崆岭四,翼圣襄城七。 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 已知隆至道,共欢区宇一。古 卷1_4 【正日临朝】李世民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 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斋 卷1_5 【幸武功庆善宫】李世民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lq。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 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知 卷1_6 【重幸武功】李世民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 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 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 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 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 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斋 卷1_7 【经破薛举战地】李世民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 2.求助几篇赞美畲族的诗歌或散文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 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 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 散居与杂居特 点。 畲族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山不高但苍翠,水不阔却纵横,气候湿润,资源丰富,除品种多而优的水稻和薯类等农作物外,景宁香菇和惠明茶最负盛名。 畲族人民早在唐代就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繁衍生息。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于史书。 畲族自称“山 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 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精巧的编织工艺 畲族的编织工艺最受赞誉的是彩带和竹编。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 畲族姑娘从五六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彩带,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姑娘心灵 手巧的重要标准。姑娘定婚时,在送给男方的回礼中,必须得有亲手织的彩带。 彩带既是装饰品,又是擦汗掸尘的生活用品。彩带一般长1.3 米,宽0.2 米。 图案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柳条纹组成的两方连图案;另一种是印染的蓝底白花图案。从内容上来说,有“十三行 ”、“十二生肖”、“水击花”、“铜钱帮”、“五字带”等。 直接在彩带上绣吉祥祝福等内容的在畲乡更为流行。 畲族地区盛产石竹、斑竹、金竹、雷公竹等竹子, 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精巧的竹编工艺品从材料破竹到染色喷漆需几十道工序。除日常生活用的屏风、挂联、枕头、席子、椅子等外,还有许多造型生动,美观精巧,色彩鲜艳的筐、篮等。 如鹅形筐, 以鹅身为容体,以回首的曲颈为提梁,以乳白原色竹篾为羽毛,栩栩如生,美观实用。许多竹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外,深受人们的青睐。 竹编中堪称畲族一绝的是斗笠。其竹篾细若发丝,一顶斗笠的上层篾就有2 2 0 至2 4 0 条之多。 从斗笠的外缘看,有两条边和三条边两种 。从斗笠的上面看,有斗笠燕、顶、四格、三屋檐、云 头、燕嘴、虎牙、斗笠星等多种不同的花纹。 斗笠以五 彩九重篾编织而成,既精致轻巧,又滴水不漏,配上水红绸带及各色珠子,更加耀眼夺目。畲族妇女在外出赶集或走亲访友时,都要戴上花斗笠。 男女互嫁的婚俗 在畲族民间,除通常的嫁女之外,还有男嫁女方的婚俗。男嫁女方有两种:入赘到未婚女子家的叫“做女 婿”;入赘给寡妇的叫“上门”。 无儿子的家庭多行招赘,但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中留“招儿子”(即招女婿)。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两个儿子分别随父母姓的。 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几年之后,才能确定在夫妻娘家中 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落户。 婚前有说亲和定亲两个阶段,礼仪讲究颇多。娶亲时,男方派出由新郎的叔伯、善歌的“赤郎”、作为伴郎的“接姑”、厨子和能说会道的“赤郎子”组成迎亲 队伍,由媒人带领于婚礼两天前赶到女家,鸣鞭炮叫开 门,送上礼品,行“脱鞋礼”(脱掉草鞋,洗脚,穿上新布鞋),双方歌手对歌欢宴,新娘在席间敬酒,并接受宾客与长辈赠送的红包,谓之“讨百家银”。 当晚的 歌宴要通宵达旦,男方的歌手若唱答不上女方歌手的问题,脸上要被抹锅底灰,引得哄堂大笑。第二天,在女家行“请祖公”礼,即向祖宗牌位报告婚事,请求保佑 。 尔后,新娘的母亲把嫁妆摆在床上,母女坐在床旁哭 得难舍难分,叫做“哭嫁妆”。第三天是正式婚礼,新娘依夫家远近决定上轿启程的时间,原则是天亮前要赶 到新娘家。 途中新娘不得回头,以保证婚后白头到老。到新娘家大门外,新娘要张伞通过不断接替铺在前面的 红布袋,象征着传宗接代。 在通往中堂的路上,夫家的亲友要撒生花生,预祝多生贵子。在中堂拜祖宗时,新郎始与新娘见面。 婚后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行回门礼。住两夜或四夜再回夫家。 直至今日,这一古老的 规矩在畲乡仍在沿袭。 风格独特的凤凰装 畲族妇女服装,各地略有差别,其共同特点是上衣多刺绣。 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装,在衣领、大 襟、服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绣花纹图案和花鸟龙凤图案。畲族妇女最主要的装束,那就是“凤凰装”。 红 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 合手巾)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 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 的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鸣。已婚妇女一般头戴“ 凤冠”。 它是在精制的细竹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3 0 多厘米长、3 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冠上有一块圆银 牌,下垂3个小银牌于前额,称为“龙髻”,表示是“ 三公主”戴的凤冠。 关于凤凰装有个传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他 。成婚时帝后给女儿戴上凤冠,穿上镶着珠宝的凤衣,祝福她象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祥瑞。 三公主有了儿女后,也把女儿打扮得象凤凰一样。当女儿出嫁时,凤凰从广东的凤凰山衔来凤凰装送给她做嫁衣。 从此,畲家女便穿凤凰装,以示吉祥如意。有些地方把。 3.跪求一篇古代歌咏潮州城的诗歌,是歌咏哦,附上赏析更好,可以发到寄韩潮州愈作者: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贾岛初为僧,好苦吟,由于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的赏识而还俗应举,所以他与韩愈感情深挚。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寄韩潮州愈》诗。 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流露了一种深情的眷念和神往的心曲。作者说,我的心早与您同乘兰舟,水宿风餐,一直流到岭南韩江潮水的尽头了。两句笔力奇横,体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中二联直抒别后景况。“篇章”即指韩愈《左迁》一诗。作者说,你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到京师(“华岳”指代长安),我怎能不内心共鸣,驰书慰问?当出关驿马驰过泷流,谪贬中的知友就可得到片纸慰藉了。这一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愈诗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贾岛则报以“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这是互诉衷曲之语。“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象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 这是途中景况。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况。“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切心情。 写到第三联,已把坚如磐石的友情推到绝顶,诗的境界也达到了高峰。第四联则宕开一笔,别开生面:“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疫的瘴气,总有一天会象风卷残云那样一扫而光。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朗照在潮州浪西楼上,整个大地也将变成琼玉般的银装世界了。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愿,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深挚的友情。八句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均从丹田流出。诗的语言酷似韩愈《左迁》一诗的和诗,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4.根据“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发挥想象,写一段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 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 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 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 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 可是在1900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 到了1912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 在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 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 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 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 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 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 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 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 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 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 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 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 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 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 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 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