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名 诗经诗经取名名字 静姝——《诗经•静女》:“静女其姝” 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羽飞——《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雨霏——《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思远——《诗经•国风•鄘风•载驰》:“视尔不藏,我思不远”。 婉如——《诗经•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样 ”。 明哲——《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卉迟——《诗经•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卉字属木。 济桓——《诗经•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石玉——《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乔木——《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欲求超脱高雅,可取乔木。 另如:长庚、思成、邦宪、维汉、其琛、闻天、梦熊、烈文、自牧、洵美、高冈、琼瑶、锡爵、令仪、令德、万年、大任、淑君、白华、公刘、则虞、常棣、柔嘉、凯风、小宛、华棠、斯年、宜之、作人、绥之、维群、纯德、仁美、秉均、其陈、启明、龟蒙、维高、其馨、徽音、友声、绳武、翘楚、辑熙、白驹、鹤鸣 等名字也都出于《诗经》。 诗经取名名人名字 著名建筑学家、古建筑研究与保护专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音,这对志同道合之夫妇的名字都取之于《诗经》。思成,见《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徽音,见《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美誉也。 词学专家唐圭璋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卷阿》“颙颙邛邛,如圭如璋”;“圭璋”是珍贵的玉器,比喻人品高尚,为世所重。 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杨周翰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周翰”意为:“周朝首都的垣墙”;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 哲学家邢贲思之名源自《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贲然之思”;“贲思”意为:“疾驰而来。” 美学家蒋孔阳之名源自《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孔阳”意为:“十分鲜明耀眼。” 文艺理论家郑朝宗之名源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朝宗”意为:“百川归海。” 古文字学家裘锡圭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崧高》“锡而介圭,以作尔宝”;“锡圭”意为:“赐给大块宝玉”,比喻难得的人才。 2.姓张,男孩,求各路大神取名静姝——《诗经•静女》:“静女其姝” 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羽飞——《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雨霏——《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思远——《诗经•国风•鄘风•载驰》:“视尔不藏,我思不远”。 婉如——《诗经•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样 ”。 明哲——《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卉迟——《诗经•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卉字属木。 济桓——《诗经•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石玉——《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乔木——《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欲求超脱高雅,可取乔木。 另如:长庚、思成、邦宪、维汉、其琛、闻天、梦熊、烈文、自牧、洵美、高冈、琼瑶、锡爵、令仪、令德、万年、大任、淑君、白华、公刘、则虞、常棣、柔嘉、凯风、小宛、华棠、斯年、宜之、作人、绥之、维群、纯德、仁美、秉均、其陈、启明、龟蒙、维高、其馨、徽音、友声、绳武、翘楚、辑熙、白驹、鹤鸣 等名字也都出于《诗经》。 3.有哪些人名是出自诗经的~人名与《诗经》 (qeiW1eY0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在古代,人们以《诗经》作为教化人的范本,称为“诗教”。《诗经》内容丰富,自古迄今人们多喜欢从《诗经》文本中取名。 @/q,j9j:m2l0 人们取名于《诗经》,一般有这样几种方式: w$Wx!_8IFF8z0Z0 一是直接采用句中之成词。如:诸葛亮,字孔明。 “孔明”,见《小雅·信南山》:“祀事孔明。”孔明,意谓完备周详也,此正是诸葛亮为人处事的性格特征的体现。 我国原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其名出自《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琛,珍宝。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名字出于《鲁颂·宫》:“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邦国,即国家。 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名字源自《周颂·敬之》:“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著名建筑学家、古建筑研究与保护专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音,这对志同道合之夫妇的名字都取之于《诗经》。思成,见《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徽音,见《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美誉也。 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她的大名出自《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琼瑶,即美玉。 《木瓜》写的是男女互赠信物,双方表示爱慕之纯情的诗歌。琼瑶取名于此,似乎一开始便定下了她终身创作言情小说的路向,甚有意味。 $]%do3C Q0|~0 二是将诗句中相关字组合而成。如我国近代文学大师王国维,取于《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国维”即为“王国”之“国”与“维周”之“维”的重新组合。而“王国”之“王”,又恰与其姓同。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想到周王朝那么多杰出的人才,都产生于本朝。周王朝能够长命不衰,全靠维护周王朝的栋梁之材。 有那么多济济一堂的贤才,周文王便可和乐康宁了。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浙江宁海人。 《诗经》这几句诗,将王国维的姓、名、字、籍贯全包寓其中了。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其名由《周颂·桓》“于以四方,克定厥家”合并而成。 意思是,立志四方,以求能够稳定周朝之天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其名出于《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三槐居语文网#c YK$p/l#v 三是保持《诗经》原词之意而稍作改动以成名字。如:老一辈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穆青同志,其姓其名皆由《大雅·丞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改作而成。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其名也是取意于《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振羽,即振翅发声。 将“羽”改“飞”,更见动感和豪气。 林徽音 《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大姒即太姒,周文王之妻;徽音,美誉。整句话意思是说:太姒继承美誉,膝下生百男。 这个有“美誉” 的女人,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位大才子爱得死去活来,特别是金岳霖,把家都搬到林姑娘隔壁,孤身过了一辈子,有怨无悔,实在是可歌可气。 乔木 我党历史上有两大笔杆子,都叫乔木,南乔木为乔冠华,北乔木为胡乔木,两人曾为谁才是真乔木打得不亦乐乎。 后来**亲自出面调解,把南乔木改名为乔冠华,才了此人名官司。 此名出自《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乔迁”一词,也出于此。现在中国人说话已经很不讲究了,经常在报上看到“本公司乔迁之喜”类的广告,“乔迁”是别人祝贺你挪地方时用的,自己是不好用这个词的,好比如别人称你的儿子为令郎,你却只能说犬子一样。 其实当初乔冠华应该是可以赢这场官司的,同一本书上,《诗经/汉广》有言:“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既然南有乔木,那南乔木当然应该是正宗的了。 以乔冠华的学问,不可能不知道这一典故,或许是他不敢逆主席的龙鳞?谁知道呢?丢名总比丢命强。 琼瑶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中文里,凡是以王为偏旁的,全是玉的一种。这些石头块子在古代不值钱,到山上摘几个野桃子就能换一大堆。 当代作家哲夫 《大雅/瞻昂》: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哲,智慧也,看来聪明的女人自古就不受欢迎,一有头脑就要败国毁家,难怪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了。 不过诗里给出的理由不怎么充分,只是说“妇有长舌”,“乱非降自天, 生自妇人。”不足以服人。 我就觉得有头脑的女人蛮可爱的。 秦邦宪(博古) 《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尹吉甫为周朝大将,能文能武,万邦都以他为榜样。邦宪者,国之榜样也。 邦比国大,央央大邦辖多多诸侯小国。刘邦建汉以后,为了避他的讳,就以国称邦了。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唱得没错;不过没有刘邦也没有中国,可能会叫“中邦”? 张闻天 《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求诗经 商颂 玄鸟的原文翻译原文翻译 天命玄鸟1, 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2。 古帝命武汤3, 正域彼四方4。 方命厥后5, 奄有九有6。 商之先后7, 受命不殆8, 在武丁孙子9。 武丁孙子, 武王靡不胜10。 龙旗十乘11, 大糦是承12。 邦畿千里13, 维民所止14, 肇域彼四海15。 四海来假16, 来假祁祁17。 景员维河18。 殷受命咸宜19, 百禄是何20。 天帝发令给神燕, 生契建商降人间, 住在殷地广又宽。 当时天帝命成汤, 征伐天下安四边。 昭告部落各首领, 九州土地商占遍。 商朝先王后继前, 承受天命不怠慢, 裔孙武丁最称贤。 武丁确是好后代, 成汤遗业能承担。 龙旗大车有十乘, 贡献粮食常载满。 千里国土真辽阔, 百姓居处得平安, 四海疆域至极远。 四夷小国来朝拜, 车水马龙各争先。 景山外围大河流, 殷受天命人称善, 百样福禄都占全。 注释:1.玄鸟:黑色燕子。传说有娀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怀孕生契,契建商。 2.宅:居住。芒芒:同"茫茫"。 3.古:从前。帝:天帝,上帝。 武汤:即成汤,汤号曰武。4.正(zhēnɡ):同"征"。 5.方:遍,普。后:君主,此指各部落的酋长首领。 6.奄:包括。九有:九州。 传说禹划天下为九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南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 "7.先后:先王。8.命:天命。 殆:通"怠",懈怠。9.武丁:即殷高宗,汤的后代。 10.武王:即武汤,成汤。胜:胜任。 11.旗(qí):古时一种旗帜,上画龙形,竿头系铜铃。乘(shènɡ):四马一车为乘。 12.糦:同"饎",酒食。13.邦畿:封畿,疆界。 14.止:居住。15.肇域四海:始拥有四海之疆域。 四海,《尔雅》以"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为"四海"。或释"肇"为"兆",兆域,即疆域。 16.来假(ɡé):来朝。17.祁祁:纷杂众多之貌。 18.景:景山,在今河南商丘,古称亳,为商之都城所在。19.咸宜:谓人们都认为适宜。 20.何(hè):通"荷",承担。 5.诗经•颂——《玄鸟》译文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1]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2]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3]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4]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旗十乘,大糦是承。[5]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6]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7] 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8] 【注释】: [1]玄鸟:燕子。可能是商的图腾。传说有娀氏女简狄吞燕卵生了商的始祖契。宅:住在。芒芒:大貌。 [2]古帝:上帝,昊天。正域:正其封疆。 [3]方命厥后:遍告诸侯。九有:九州。 [4]殆:怠。 [5]糦:酒食。 [6]肇:始,开。域:有。 [7]假:至。 [8]景员维河:四面皆河。景,广,东西为广;员,运,南北为运。何:荷。 【分析】: 殷商后代祀殷高宗。 《玄鸟》宋国诸侯祭祀殷高宗武丁,追述了殷商民族的始祖和开国君主成汤的功绩,热烈赞颂了殷商高宗武丁复兴殷商,国泰民安,四方来朝,表现出热烈庄重的祭祀氛围和虔诚的祝愿。《玄鸟》以简炼的笔墨勾画殷商史事,史笔而有神话,处处不忘受命,正见其殷人是“率民以事神”。然而,诗又塑造 了一个人神合一的英雄,“武王靡不胜”,表现了人的力量。 找不到完整的翻译,我也不敢随便翻译. 6.《诗经·周颂·载芟》的译文题解:周王亲耕农田,祭神劝农。 原 文 译 文 载芟载柞, 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 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 侯亚侯旅。 侯强侯以, 有嗿其馌, 思媚其妇, 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 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 厌厌其苗, 绵绵其麃。 载获济济, 有实其积, 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 有飶其香。 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 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 匪今斯今, 振古如兹。 译文: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在才这样, 不是今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7.《诗经·周颂·载芟》的译文译文如下: 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 在才这样, 不是今 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诗歌赏析: 这篇诗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它创作的时代,从诗的内容、在《周颂》中的编排及其艺术风格来看,当在成王之后,晚于《臣工》、《噫嘻》等篇。 全诗三十一句,不分章,但有韵,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几篇有韵诗中用韵较密的一篇。它的内容记述了西周前期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也是历来被历史学家重视的篇章。 它为研究西周社会形态,了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在现代,它的历史文献价值,要超过文学价值。 全诗虽未分段,其叙事自成段落,层次清楚,依次叙述以下内容: 首四句写开垦。 描写了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呈现热烈的春耕大生产景象。“千耦其耘”的“耘”字,单释为除田间杂草,与“耕”合用则泛指农田作业。 开垦时重在耕(翻掘土壤),这里是为了用韵,略为“耘”,实即“千耦其耕”。所谓“耦耕”,是上古一种耕作方式,即二人合作翻掘土壤。 如何并力,可有几种形式,如挖掘树根,宜对面合作;开沟挖垅,不妨并肩;盖使用耒耜翻地,必须一推一拉。这里言“千耦”,是言极多,从低洼地到高坡田,遍布田野,开垦面积多,出动的劳动力多,这只可能是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性质的大生产。 第五至第十句写参加春耕的人,男女老少全出动,强弱劳力都上场,漂亮的妇女,健壮的小伙,在田间吃饭狼吞虎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据文献所载,周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他只直接拥有一大片土地,以封建形式将土地分封下去,他取贡赋,并有权随时收回土地。 所以被分封者只有较长期的、较固定的使用权,各土地领主又以同等形式分给下属,这样可以层层分下去,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当时的家庭实际是家族,以家长为首,众兄弟、子孙多代同居,这种土地分配和家庭结构形式,在诗中都反映了出来。 第十一至第十四句写播种。锋利的耒耜,从向阳的田地开播,种子覆土成活。 “啊!多么锋利的耒耜!”“播下百谷就出芽!”在这赞叹声中饱含着欢欣,反映出金属(青铜)农具的使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五至第十八句写禾苗生长和田间管理。 “驿驿其达”,“厌厌其苗”,也是赞叹中饱含喜悦;“緜緜其麃”,表示精心管理,努力促进作物生长,表现了生产的热情。 接下去三句写收获。 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以“万亿及秭”形容露天堆积的谷物广大无边,表现丰收的喜悦。“万亿及秭”一句是全诗的转折处。 此句以上是写农事,从开垦叙述到收获;此句以下则转人祭祀和祈祷,可以说是诗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前四句写制酒祭祀,是全诗的思想中心,表明发展生产是为烝祖妣、洽百礼、光邦国、养耆老。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答祖先,光大家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这也是周代发展生产的根本政策。 周代制酒主要用于祭祀和百礼,不提倡平时饮酒。末尾三句是祈祷之辞,向神祈祷年年丰收。 《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后人多以此篇为不限于藉田祀神之用,与《丰年》诗大致相同,亦可为秋冬祀神之诗。 全诗叙述有层次、有重点,初言垦,继言人,言种,言苗,言收,层层铺叙,上下衔接;至“万亿及秭”而承上启下,笔锋转势,言祭,言祷。在叙述中多用描写、咏叹,时或运用叠字、排比、对偶,押韵而七转韵,都使全诗的行文显得生动活泼,这在《周颂》中是相当突出的。 对诗中所反映的农政思想,龙起涛《诗经本事》有一段评析文字很有参考价值,兹录于下:“此篇春耕夏耘,备言田家之苦;秋获冬藏,极言田家之勤。至于烝祖妣,洽百礼,供宾客,养耆老,于慰劳休息之中,有坚强不息之神焉,有合众齐力之道焉,有蟠结不解之势焉。 是以起于陇亩之中,蔚开邦家之基;以一隅而取天下,其本固也,此之谓农战。”(朱守亮《诗经评释》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