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的浩

1.《诗经》中《氓》的全文

1、全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释义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

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

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的将她抛弃。 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

《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二、赏析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 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

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氓。

2.《诗经》中《氓》的全文

1、全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释义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的将她抛弃。

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二、赏析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

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

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氓

3.诗经中《氓》这一篇,第四段中,有一句“淇水汤汤,渐车帏裳”.这一

这句话出现在《氓》的第四节,对于此句,课本译为:“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这样的翻译并没有争议.但是本句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此句写女子被休弃后渡淇水而归的情况;另一种观点是认为这是写女子出嫁时的情景(如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及徐中玉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对两种观点都罗列;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则采纳前说).课本只是简单翻译了事,到底是写什么时候的情景,则语焉不详.那么这句话到底写得是这么时候的情景,需要结合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 此句前一句是“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意思是自从我来到这里,多年来过着贫苦的日子.后边一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意为自己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在陈说自己在夫家不辞劳苦,任劳任怨,但是却遭到“氓”的背弃,此时尚处在控诉的阶段.二人并没有完全的分手.同样从后文“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一句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并没有正式和“氓”分手,如果二人已经分手,兄弟不可能完全不知.在《氓》的结尾,女主人公自叙道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由此句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在这时方看清了“氓”的真实面目,从而表现出很清醒和决绝的一面,下定决心和“氓”决裂.在控诉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并且把它理解成女子被休弃后乘车渡淇水乘车归去的情景,显得很突兀,不符合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况且既然是被休弃,在那个时代怎么可能还乘坐着车子如此“张扬”,不合常理. 那如何理解呢,综合分析这写的应该是女主人公回忆过去的结婚时的情景.前边一句“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诉说自己这些年的辛苦生活.然后追忆“徂尔”时的情景,想当初我渡过浩浩汤汤的淇水而来,嫁到你的家中,任劳任怨,我本身并没有什么差错,但是你为什么感情一变再变,没有定准.这样理解前后文才变得通畅,有逻辑可寻,也能够符合语境的需要.并且此句和诗歌第二节写结婚的场景时的句子“以尔车人来,以我贿迁”相照应.另外一层意思是,从“三岁食贫”句可见,当时“氓”的家庭状况很贫穷,结婚时女主人公可能受到家庭的阻力,用“淇水汤汤”表明自己与“氓”的结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如果渡过淇水般的艰难,这样理解也符合诗经惯常使用的“比兴”手法.郑玄对此句笺注为“我不以汝贫之故,犹涉此汤汤之淇水,渐车之帷裳,冒难而来.言已专心於汝如是.今而见弃,所以悔也.”《毛诗正义》据《郑笺》注解此句时曰:“帏裳在傍,渡水则湿,言已虽知汝贫,犹尚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明已专心於汝,故责复关有二意也.”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也就是此句写的应该是结婚时的情景.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4.提供一篇《诗经》中的好的诗 有解析 要全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周南·汉广》)

【译文】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这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帐的愁绪。

外部结构看,《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方玉润曾写道:“首章先言乔木起兴,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为题正面;三兼言刈蒌,乃采薪余事”(《诗经原始》)。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三、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划“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徽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王士禛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带经堂诗话》),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锺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5.求诗经中《汉广》《麟之趾》《汝坟》的解释译文

汉广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麟之趾 森林里高贵的麒麟脚 像主人高尚的品德 我赞美麒麟呵家国大吉 若隐若现的麒麟尾 像主人的气度令人敬畏 我赞美麒麟呵永不后悔 云雾山中的麒麟角 是主人完美的人格 我赞美麒麟呵给我美好的生活 汝坟 沿着汝河堤岸走, 用刀砍下树枝叶。 久未见到心上人, 如饥似渴受煎熬。 沿着汝河堤岸走, 用刀砍下细树枝。 已经见到心上人, 千万别把我远离。 鲂鱼尾巴红又红, 王室差遣如火焚。 虽然差遣如火焚, 父母近在需供奉。

希望采纳

6.诗经.国风.周南 周南是什么意思

“周南”是当时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武王灭商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而治。

扩展资料:

《诗经.国风.周南》原文节选:

1、《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白话译文: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出处:出自先秦尹吉甫的《诗经.国风.周南》。

2、《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白话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出处:出自先秦尹吉甫的《诗经.国风.周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周南

7.浩浩乎白水是什么意思

这里是出处,后几句就是你想要的

桓公使管仲求宁戚,宁戚应之曰:“浩浩乎。”管仲不知,至中食而虑之。婢子曰:“公何虑?”管仲曰:“非婢子之所知也。”婢子曰:“公其毋少少,毋贱贱。昔者……百里徯,秦国之饭牛者也,穆公举而相之,遂霸诸侯。由是观之,贱岂可贱,少岂可少哉?”管仲曰:“然,公使我求宁戚,宁戚应我曰:‘浩浩乎。’吾不识。”婢子曰:“诗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宁子其欲室乎?”

翻译:

齐桓公觉得这人很神奇,于是让管仲去查看一下怎么回事。仲到了跟前,只听到那人唱道:“浩浩乎白水!” 管仲听了很茫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向齐桓公报告,思来想去十分郁闷,在家里憋了5天都不敢去上朝。婢子问道“您在忧虑什么?”管仲说:“不是你可以知道的呀。”婢子说:“你听说过当年的姜太公么?他70岁了还能杀牛,80岁当上天子的师傅,90岁被封为齐国的诸侯,这么看来,他年纪虽大,可并不是老糊涂啊?那你再看伊尹,他的出身只是有莘氏女儿陪嫁的奴隶,最后却成为辅佐商汤治理天下的三公之一,这么说来,他虽然出身卑贱,却不能因此而鄙视他的能力啊;再说到皋陶之子伯益,五岁就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这么说来,你也不应该因为对方年幼不懂事而忽略他的智慧和才干;而骏马駃騠(駃音决,騠音啼),刚出生第七天就能跑的比成年母马还快,如此说来,虽然对方貌似弱小,也不应该因此而轻视啊。”管仲说:“是这么回事:那天大王让我去查看那个唱歌的乡下人宁戚,见到之后,他却只说了一句话:‘浩浩乎白水!’,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该怎去回复皇上,真是伤透了脑筋呀”。婢子说“《诗经》里面不是有诗云:‘水浩浩然盛大,鱼育育然相与而游其中,如果国君来召我辅佐国政,那我就像被钓离水面的鱼一样,不能再回到水中;而如今国家还没真正稳定强盛,我又怎么能袖手旁观安之若素呢?’(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这人明摆着是想入朝从政嘛。”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