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楚字诗句 诗经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附 《诗经》经典名句集锦(43句) 001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0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003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004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005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经·召南·草虫》 006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007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008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009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010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 011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012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013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014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01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01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01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018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019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020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02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02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023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024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02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026 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02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02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029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030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03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032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03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034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 03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036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037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03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03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040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041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04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043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2.诗经和楚词的特点与区别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下面我就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做一下总结: 首先,诗经的表现手法看,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1.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3.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其次,《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再有,《诗经》中基本上均采用四言的形式。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 活,语气很自然。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 。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们刚刚学过的《 风充良》。 综上所述,《诗经》这部伟大的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因此它的艺术成就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 历来把《诗经》的表现手法,归结为“赋”、“比”、“兴”三类。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 楚辞的特点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3.诗经中同时包含楚佳的诗不要弃妇诗诗经中同时包含 楚 佳的诗 不要弃妇诗《诗经》全书我没有但是我根据《诗经》经典名句43句中并没有发现 “楚”、“ 佳”两字或者同音字楚 chu3 处理 储 础佳 jia1 家 加 嘉《诗经》经典名句集锦(43句)001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0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003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004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005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经·召南·草虫》006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007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008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009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010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011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012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013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014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01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01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01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018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019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020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02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02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023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024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02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026 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02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02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029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030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03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032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03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034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03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036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037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03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03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040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041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04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043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弃妇诗有没有我不知道我给你一首自编的吧 你可以看看楚佳好美楚】河汉界江南水佳】人国色秀亲嘴我】今赋诗献给谁爱】你未曾后过悔押韵七绝句。 4.诗经与楚词的区别诗经与楚词中间间隔 了300年,诗经里主要的都是四言诗,楚词开始了5言或杂言的诗歌 从时间上说,《诗经》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大约600年。 当中哪一首诗产生于哪一代,这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在这段大约600年间流传下来的,这是没有问题的。 《楚词》到什么时候呢?是到战国的中期,作者是屈原,他生在公元前340年,出生是没有疑问,可以从《离骚》得到考证;但他的卒年前277年是有疑问的。您不要这么细,只要记住一个历史坐标,就是公元前479年,这是孔子的生卒年。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伟人,最伟大的人,没有一个人的影响像他那样深远,那样的丰富。他的《论语》一共是20篇,511条,以后讲散文时再细讲。 有一种说法,说《诗经》是由孔子整理的,从文献的研究说来,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因为在孔子8岁时,就是公元前494年左右,已经有“诗三百”这样的文献记载了,“诗三百”就是《诗经》,因为到汉代把“诗三百”捧到经典的地位。 虽然孔子编纂删改《诗经》是不可信的,但是孔子非常推崇《诗经》,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还说“不学诗,无以言”。如果不学诗,一个人就没法开口说话。 我在给大学生讲课时对他们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走到哪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最突出的事情应该记住。像公元前500年,中国有个孔子在那里,公元前300年有个屈原在那里。 回过来说,《楚词》的时间是战国的中期,就是公元前300年。战国是我们中国文化历史上蓬勃发展的时期。 跟屈原同时代的还有孟子、有庄子、荀子、韩非子,都是大约公元前300年前后。《诗经》是公元前600年,《楚词》是公元前300年,这个之间相差多少年?300年。 这300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低谷,而是散文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春秋的后期到战国的前期,是中国的社会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 所以社会形态要求文学艺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候的诗歌几乎是一张白纸,散文却应运而生。这个低谷正是散文发展的浪峰,第一个浪峰。 第二在地域方面,《诗经》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它一共有305篇,15个诸侯国的国风。国风是160篇,雅是105篇,颂是40篇。 15个国风,国就是诸侯国,相当于现在的山西、河南;从陕西过来到河北、山东,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屈原是楚国人,是湖南、湖北一带的楚国人,所以《楚词》是长江流域南方文化的结晶。 这是第二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时间方面,第二个概念是地域方面。 第三个概念,《诗经》主要是民歌,是集体歌唱,哪一首诗作者是谁,已经不知道了。 而屈原是中国诗歌是上第一个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从《诗经》到屈原,中国诗歌发生了一个伟大的飞跃。什么飞跃呢?就是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歌唱,抒发自己的心胸,自己的理想,对祖国,对家乡的爱的感情。 《诗经》一共305篇,取其概述称为“诗三百”。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最先时称为“诗三百”或“三百篇”。到了汉代,董仲舒把其他都排斥了,独尊儒家,把“诗三百”捧为《诗经》,“经”就是经典。 我们知道,经是不能改变的,只能认识它,不能篡改它,修正它,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经典著作。汉代不仅把“诗三百”捧为《诗经》,而且摆在“五经”之首,所谓“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诗就是《诗经》,书就是《尚书》,礼就是《礼记》,易就是《周易》,春秋就是《春秋》。 先辈教孙子辈的时候要这样背:诗——书——礼,易——春秋。而屈原的作品《楚词》保留下来是25篇,其中有二篇是伪作,是假的。 其中最有名的著作是《离骚》。而《诗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国风》,因此中国有个词,叫“风骚”。 风骚并称表示文学才华。这本来是个很好的词,但在流变过程中就变味了,如说“你挺风骚的”,他会很生气的;其实应该是好得不得了。 **诗词写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面再简单说说《诗经》305篇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呢?是反映社会现实,男女爱情的歌唱。大而言之,世界就是两个世界,一个是人以外的客观世界,一个是人以内的主观世界。 人以外的客观世界,社会,战争,自然灾害都是客观世界。人以内的主观世界,喜怒哀乐,人的悲哀,理想,快乐,慰籍等等都是人的内在世界。 《诗经》在反映客观世界方面有很多好的诗篇,例如像《罚檀》反映的劳动生活:“坎坎罚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嫁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你不干活,怎么取得别人这么多的粮囷?“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兮?”你不去打猎,你们家里怎么挂了这么多野兽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有不同的解释。 有一种解释是,你们不干活却得到好吃的,不是白吃饭吗?尽管有不同理解,但有一条,这首诗反映了阶级社会开始产生了这样一种劳而不食、食而不劳,劳而不获,获而不劳的不平均的社会。《诗经》的内容除了对客观社会的描写以外,就是对爱情的。 5.诗经楚词和各种典故把这些反着看就行了 春兰秋菊 (chūn lán qiū jú) 解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 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美人香草 (měi rén xiāng cǎo) 解释: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出处: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美人迟暮 (měi rén chí mù) 解释: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一概而论 (yī gài ér lùn) 解释:一概:同一标准,一律。 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出处:《楚辞·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而作者安可以方古,一概而论得失?” 颠倒黑白 (diān dǎo hēi bái) 解释: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众醉独醒 (zhòn紶锭官瓜擢盖规睡海精g zuì dú xǐng) 解释: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 出处: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ɡ 〖解释〗短:不足,长:有余。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6.《诗经》和《楚辞》的区别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歌宝库当中,有两颗巨星彪炳千古,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这就是《诗经》与《楚辞》。 有关这两部作品的共同之处,在此不想赘述,在此只想就其区别谈一点管窥之见。 首先,从创作作者而言,《诗经》是由集体创作的,记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风土人情、社会百态等,创作者有达官贵族,也有平民百姓;《楚辞》则是由屈原为代表的士人所作。 其次,从社会功能看,《诗经》以其贴近生活,朗朗上口的特点,故而后代多用于教育与政治,特别在汉代,更被尊为“五经”之一;而《楚辞》则纯粹属于个人抒怀,没有被官方用于宴飨讽颂言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 再次,从写作风格看,《诗经》趋于写实,体式以四言为主,反复咏叹,有民歌的纯朴风貌,有一种和谐、朴厚的美;而《楚辞》则趋于浪漫,则多用五、七言句,在句中或奇句末尾用“兮”字,带用浓厚的楚风,瑰奇变幻,天上地下,无所不在,其丰富的想象,体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 7.《诗经》与《楚辞》的具体区别是什么《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 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 《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思想内容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 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 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 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 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 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 》、《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 8.给我推荐十首经典诗经和楚词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至于后人以《离骚》为代表称之为“骚”,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一样,虽然名不符实,却是有意把楚辞和汉赋两种文体形区别开来。 汉赋是汉代最重要的文学体裁。 吸取《楚辞》、荀子〈赋篇〉的体制词藻、铺张的手法而形成。 重要性—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 来源— 按传统观点,赋源於《诗经》的六义之一的赋—一种铺陈直言的表现手法,发展演变为一文学体裁。 诗赋的关系— 屈原、荀卿等人皆属「贤人失志」之作,直接上承了《诗经》中的「诗言志」的传统。 汉赋中也有全用四言的体制,所以诗和赋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形成— 荀子是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家。 荀赋托物言志,重在说理,体制上与汉赋比较接近。而楚辞华美的词藻,夸张铺排的手法,宏伟的结构,设为问答的形式,则对汉赋的形成起了重大的影响。 汉初的赋,很多形式上采用楚辞的体制。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扬雄的〈太玄赋〉 特点— 汉赋的主要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其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清人彭定求等所编《全唐诗》共收集有唐一代2200余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唐诗在诗体上日臻完善,以五七言为主,四言、杂言的古体诗、乐府诗乃至律诗、绝句无不具备,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出雄浑、冲淡、纤禾农、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疏野、清奇、飘逸、旷达等多姿多态之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举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有唐一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 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陈亮、苏轼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