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李开仁的诗歌

1.镇雄是什么样的

锁钥南滇、咽喉西蜀:昭通古称朱提,唐以降称乌蒙。

清雍正九年(1731),在完成改土归流并镇压了土司残余势力的叛乱后,云、贵、桂总督鄂尔泰以乌蒙"不昭不通之甚者也",题请雍正思准"举前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前之蒙蔽者,易而宣通",易名昭通府,附郭恩安县。 今昭通地区处云南省东北部,北纬21°34′-28°40′、东经102°52′-105°19′之间。

西、北与四川凉山州、宜宾地区相望,东与贵州毕节地区界邻,南与本省曲靖市、昆明市接壤。辖昭通、鲁甸、巧家、大关、盐津、水富、绥江、彝良、永善、镇雄、威信11市、县,总面积22423平方公里,人口475万。

地委、行署驻地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中心位置,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区位优势明显,风景名胜怡人的发展中的城市。 全区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特征显著。

乌蒙山绵延于东北,横空出世,莽莽苍苍,大气磅礴,雄浑壮美。五莲峰迤逦于西南,峰出岩岫,人云表,灵秀俊伟,万千气象。

山有水之源,水为山之灵。金沙江自巧家蒙姑入境,浩荡北流,穿越5个县、市,至水富出走.区内流长414公里。

牛栏江东向西行,奔走于巧家、鲁甸两县间,区内流长113公里。横江由东向北,支流丛杂,百川融汇,蜿蜒曲折,清波跌宕,萦绕8个市、县,区内流长公里。

两山矗立,三江环抱,山水相得益彰,造化韵致无穷,触目惊山重水复之幽深,举步得柳暗花明之情趣。 全区地貌属中山山原亚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高差悬殊。

区内最高点为巧家大药山,海拔4040米;最低为水富滚坎坝,海拔267米。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形成全区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共存的立体气候分布。

民谚:"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一日之旅,以领略从海南到北国不同纬度带的风光景致;可以追逐从海到北国时序转换奇妙而真实的足迹,春之温煦,夏之火热,风之悠然,冬雪之纯净。

天之赋予,光风霁月,春华秋实;地予承载,明山秀水,风物胜景。这是一片富绕、美丽的土地。

在片土地上,各兄弟民族亲密无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秦开"五尺道",汉族的先民溯横江而上,在乌蒙山、五莲峰若星罗棋布的山间坝子最早建立了生息繁衍的村落。

几乎同时,彝族的先民也从千里迢迢的北方南来,在以堂琅山为中心的万山丛中点燃了拓荒的箐火。昭通是彝族先民六祖国统一他支的地方,是彝族的发祥地之一。

《西南彝志》等典籍记述详备,昭通出土的"汉叟邑长"铜印是历史征信的实物证明。元末明初,或因自然迁徙,或因从征、屯垦、经商、入仕,苗族、回族也先后在昭通落藉。

作为世居民族,汉族、彝族、苗族、回族和其他十个兄弟民族携手并肩,走过了历史的风雨沧桑,走过了历史的幸遇与挫折,为昭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各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各自应有的贡献。同时,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瑰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无疑也是昭通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一道人目耀眼的风景。

物华天宝、俊彩星驰:昭通,夏商属梁州地。周时称窦地甸、大雄甸。

春秋称靡莫部。秦时为蜀郡地。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键为郡,领12县。内有朱提、南广、堂琅3县,境域约当今昭通地区全境及川东南和本省会泽县、昆明市一部。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犍为南部都尉,领朱提、南广、堂琅、汉阳(今贵州威宁、水城一带)、存鄢(今宣威一带)5县。越二年,设犍为属国都尉,领朱提、汉阳2县;堂琅并入朱提,存鄢并入汉阳,南广仍属犍为郡。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改犍为属国为朱提郡。三国时为蜀地。

两晋、南北朝时期仍置朱提郡,其间一度置南广郡。隋置恭州,后为开边县辖地。

唐复置恭州,后分置曲州、靖州、协州;南诏时始称乌蒙部。"宋挥玉斧",今昭通地区为叙州羁縻之地,分设乌蒙、閟畔、易娘、易溪等部。

元初置乌蒙万户、閟畔万户。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乌撒路、乌蒙路。

十五年改称军民总管府。二十五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兼军万户,领乌撒路、乌蒙路、东川路、芒部部,隶四川行省。

明洪武十四年(1318)改隶云南,十七年乌蒙、东川、芒部府升为军民府。明嘉靖五年(1526)改芒部军民府为镇雄军民府。

清雍正五年(1727)改土归流,降镇雄州为镇雄直隶州,乌蒙府、东川府仍旧;从四川划隶云南。九年,改乌蒙府为昭通府,置恩安县附郭。

民初,废府存县。民国32年,设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昭通、巧家、鲁甸、永善、绥江、盐津、大关、彝良、威信10县;民国36年会泽县划人。

1950年昭通解放,设专员公署,后改昭通地区行政公署。1958年会泽县划出。

1981年新设水富县。 据考古发掘资料,昭通开发的历史还要追溯得更为久远。

1982年在昭通市北闸镇过山洞出土距今五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学术上称"昭通人"--牙齿化石,说明早在五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昭通的早期智人逐步离开了洞穴,在依山傍水处建立定居点,开始了渔猎生活。

全区有7个县先后发现新石器。

2.洪秀全是民族英雄吗

客家精神是来自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积,来自万里迁徙的磨练,来自偏僻山区恶劣环境的锻冶,来自祖辈一代一代的言传身教,来自客属先贤“源于斯,高于斯”的添薪曾彩。

史学界为"客家精神"作了以下的小结:爱国爱民,反压迫反侵略:勤劳刻苦,努力开拓;勇敢无畏,富革命精神:挚诚团结,敬祖睦宗;不亢不卑,平等待人。 所有这些优点也涵盖在中华民族之中,所谓"客家精神",其实是"中华精神"演绎。

刻苦勤俭。这是客家人最突出的特色。

在这方面,广大山区的客家妇女表现得特别突出。她们艰苦卓绝、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精神,历来为中外人士所赞扬。

她们有力地促进了客家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开拓进取。

客家男人,不论出外谋生、立业,或从政、从军、从商,都敢做敢为,富有拼搏进取的精神。从古到今,散布在世界各国各地的客家人,各行各业都不断涌现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杰出人物;有些人甚至成为当地开埠的奠基人。

重教崇文。客家人继承中原优良传统,历来十分重视学习文化。

为了谋求生路,为了经商、做官,都必须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客家地区向来文教事业比较发达。近二十年来,客家地区的 小学、中学蓬勃发展,大学和专科学院也接二连三建立起来。

念祖思亲。历史上客家先人是被迫南迁的,他们怀念故土深沉浓烈。

他们的后裔承传了这种带有儒家观念的传统,色彩更为浓烈。不论 迁移到何处以及海外异国他乡,客家人都不会忘记他们的祖辈来自何处。

大陆各地,客家各姓宗亲,每年春秋祭祀祖宗,侨乡更为隆重。海外也兴祭祖。

有的客家老年华侨、华裔,十几二十次返回祖国寻根问祖,深情感人。 爱国爱乡。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的客家后裔和港澳台客属同胞,纷纷在故乡投资建厂,为振兴故乡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经常慷慨出资赞助家乡的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体现出游子的爱乡情怀。

客家人还有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等等优良传统。 独特的客家精神,是鉴别客家人的四要素之一。

客家人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为汉民族中优秀的一支。美国学者韩廷敦在《种族的特性》中说:“客人这族是中华民族的精华。”

传教士肯贝则说:“客家人确是中华民族最显著,最坚强有力的一派,他们的南迁是不顾屈辱于异族的统治,由于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所以养成他们爱国爱种族的爱国心理,同仇敌忾的精神,对中华民族前途的贡献,将一天大似一天,是可以断言的。”英国学者布肯顿在《亚细亚人》一书中,一连串举出客家人的勤劳、耐苦、节俭、慷慨、团结、爱国、敢作敢为等优点,赞美客家人是“牛乳上的乳酪”,最后认为“客家人的精神就是亚细亚精神”。

外国学者如此高度评价客家人及其精神,那么什么是客家精神呢?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意志、良心等。客家精神应是指客家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客家人自觉的心理状态。

关于客家精神的课题,前辈及学者们已多有探索和论述。他们从客家历史发展及演进中分析客家民性、民风的特点,指出客家精神的特质,如客家学大师罗香林先生提出七点客家特性。

张奋前先生指出客家民性有七点特征。李开仁先生指出客家人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有杰出的表现,光耀全球,举世同钦,是由于客家人具备了八项民风。

客家先贤胡文虎先生根据客家人的传统特征,指出四点客家精神。前辈学者贤人的论述都有相当独到的见解,但有关客家人的特质则是意见大体一致的。

综合而言,客家精神其核心是团结与革新,开拓与进取。 客家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与客家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演变关系密切。

客家精神是在客家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为客家社会的人文发展起引导作用。客家人来源于中原汉民族,北方粗犷豪爽的性格特征,煅造出客家人的乐生迈进、刚强弘毅,勇敢豁达,客家人是“北方强者的血统与遗传”。

客家人作为汉民族一支民系,其形成和发展,经历数次大迁徙,颠沛流离,世事多艰使客家人养成坚忍卓绝,刻苦耐劳,冒险犯难,团结奋进的特性,客家人是“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影响或选择下的适者”。客家人经过历代长期艰苦奋斗使民族性格得到考验和磨炼,使客家人自始至终带有一种浩然正气的民族节操,他们崇尚忠义,反抗压迫,义不帝秦,同仇敌忾,爱国爱乡,注重武术的凛然自傲之气,使他们成为“民族心理发展中的一群勇者”。

客家先民是中原华胄,他们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虽经辗转流徙,其文化气质不变,他们讲礼节,重伦理,好学问,尚教育,敦亲族,敬祖先,隆师道,客家人深重的文化气息使他们成为“优者的遗业与涵儒”。客家民系最值得称道的可贵之处在于客家妇女的地位不同一般。

客家女无缠足怯弱之习,她们能躬操耕作,主持农计,她们朴素节俭,勤劳洁净,崇敬丈夫,热爱儿女,任劳任怨,牺牲自我,维护家庭,她们以坚强和聪颖,在世界妇女中占有重要地位。客家妇女的特性充分体现出客家精神的精髓所在。

客家人普遍存在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这是由于客家民系是在迁徙流移中形成 。客家先民饱。

下一篇
诗经令德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