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有哪些修辞手法1 比喻 基本诗里用到 像 如 是 这类的词 就很可能是比喻了: “我所热爱的你——就像恶魔身边的精灵!” 2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用来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宁愿颠覆整个世界,我只想摆正你的倒影.” 明显我没那个能力,但是加强了渲染力. 3 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性格总让人捉摸不定,而我却心甘情愿地 坠入这片优美的沼泽之地.” 把抽象的性格用沼泽地的神秘和优美表现出来. 4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世界上最美好的,我都想献给同样美好的你.就像我在月桂树下的起誓”我觉得你美好 于是觉得世上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5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我喜欢年轻时的你, 可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美丽.”年轻的女子姣好的面容和 岁月摧残后的 面容 形成强烈对比 6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我喜欢年轻时的你, 可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美丽.”这句话出自玛格丽特 杜拉斯的《情人》 我稍作了修改 更押韵一点 7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开头我只写了 冬天和秋天 两段 如果再加上一个春天 或者夏天 就构成了排比 8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同样是开头两段 基本算是对偶了 9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秋天 花谢 风摇曳 来不及告别这个世界” 花是不会跟世界告别的 当做人写了 10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1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与你相遇的季节是夏天 我们的背影被镀金在那条长街” 用 夏天 长街 概括了所有我和她相遇的所有时间和地点 其余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仅说下定义和作用 12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13 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14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5 联想: 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16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7 顶真: 顶真也作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8 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9 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20 呼告: 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 2.哪些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篇一: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对偶)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篇二: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一、含比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二、夸张: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三、对偶: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4、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拟人: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五、设问: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六、反问: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希望可以帮到你!【篇三: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知乎登录加入知乎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显示。 3.诗歌有什么修辞手法及用法确实很多 基本其他题材诸如 小说 散文 戏剧之类用到的修辞手法 诗歌都用的到 还有诗歌专用的修辞手法 以我自己写的一首十四行为例: 我所热爱的你—— 就像恶魔身边的精灵! 性格总让人捉摸不定, 而我却心甘情愿地 坠入这片优美的沼泽之地。 世界上最美好的, 我都想献给同样美好的你。 就像我在月桂树下的起誓—— 宁愿颠覆整个世界,我只想摆正你的倒影。 可是时间总是流驶着消逸! 我怕我们的生命已经来不及…… 或许我们早已垂垂老矣。 那时我一定要在这之前, 缓缓告诉你一个秘密—— 我喜欢年轻时的你, 可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美丽。 1 比喻 基本诗里用到 像 如 是 这类的词 就很可能是比喻了: “我所热爱的你——就像恶魔身边的精灵!” 2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用来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宁愿颠覆整个世界,我只想摆正你的倒影。” 明显我没那个能力,但是加强了渲染力。 3 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性格总让人捉摸不定,而我却心甘情愿地 坠入这片优美的沼泽之地。” 把抽象的性格用沼泽地的神秘和优美表现出来。 4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世界上最美好的,我都想献给同样美好的你。就像我在月桂树下的起誓”我觉得你美好 于是觉得世上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5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我喜欢年轻时的你, 可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美丽。”年轻的女子姣好的面容和 岁月摧残后的 面容 形成强烈对比 6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我喜欢年轻时的你, 可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美丽。”这句话出自玛格丽特 杜拉斯的《情人》 我稍作了修改 更押韵一点 再看我写的另一首 冬天 下雪 却很浅 刚刚盖住记忆中的一切 秋天 花谢 风摇曳 来不及告别这个世界 与你相遇的季节是夏天 我们的背影被镀金在那条长街 心情就此迷失在那个阴天 一人走过 曾经两个人的地平线 被风吹过的夏天 你开始坐在窗前 看那漫天的火焰 被风吹过的每一天 我又越过 你寂寞的窗前 7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开头我只写了 冬天和秋天 两段 如果再加上一个春天 或者夏天 就构成了排比 8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同样是开头两段 基本算是对偶了 9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秋天 花谢 风摇曳 来不及告别这个世界” 花是不会跟世界告别的 当做人写了 10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被风吹过的夏天 你开始坐在窗前 看那漫天的火焰 被风吹过的每一天 我又越过 你寂寞的窗前” 被风吹过的……反复出现 11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与你相遇的季节是夏天 我们的背影被镀金在那条长街” 用 夏天 长街 概括了所有我和她相遇的所有时间和地点 其余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仅说下定义和作用 12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13 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14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 4.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一、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其—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己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球”的意思.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还会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谈互文的具体应用.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同上)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下面类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睛后雨》)这类互文中还有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如: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19.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上述当句互文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其原意.互文除上述表现形式外,还有凡指互文.如: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同上)掌握了互文这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对理解文章内容是有一定好处的.。 5.古诗鉴赏中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都有什么求答案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方法点拨: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 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 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 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 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 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古诗鉴赏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偶,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偶, 双关,顶真,设问,反问, 双关,顶真,设问,反问,互文 描写技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技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 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用典抒情, 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 渲染, 渲染,烘托 行文结构:欲扬先抑,卒章显志, 行文结构:欲扬先抑,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景结情,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画龙 点睛,过渡,铺垫, 点睛,过渡,铺垫,伏笔 语言特色:清新淡雅,质朴,绮丽, 语言特色:清新淡雅,质朴,绮丽, 隽永,简练,含蓄蕴藉,浅近明快, 隽永,简练,含蓄蕴藉,浅近明快, 晦涩 刻画人物特点:粗笔勾勒,白描, 刻画人物特点:粗笔勾勒,白描,浓 墨重彩,体物入微 墨重彩, 写了怎样的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体现的画面 写了怎样的景:以上+评价点评 怎样写景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怎样由景及情:什么景+写景手法+景怎样+怎样的情 形象:相关语句+概括形象特征+结合主旨指出作用效果 炼字:看法+该字在诗句中含义+该字描述景象+营造出的意境或表达情感 诗眼:表达主旨上起的作用+诗围绕字写的内容+在结构上的作用 语言风格: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分析如何体现特色+情感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现的内容+选用的原因+情感 诗句意义:诗句表面意思+深层含义描写作用 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答题方式,老师阅卷都是看得分点给分,按步骤答。 6.【有哪些诗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诗句像"二月春风似剪刀"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处:贺知章《咏柳》)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忆江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