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写黄鹂

1.帮忙写一篇关于《诗经》的作文

我不知道,应从哪里

切入你的主题。流水、琴音、轻舟

以及飞鸟的扑哧。滑过

青白的水草,铺满谁的孤寂

我与你,似乎只有一桨的距离

却划不出一春的忧郁

风已吹了三千年,吹走了几生几世

几尘几劫!河的彼岸,

有几家女子?

当你的水袖漫过长夜

让我终于不能成眠。一榻的忐忑

在风中摇落,又浮起心底

坐看水穷处——

还有一波钟鼓的鸣曲。

◎无关葛覃

以前,我们不讨论女人

总是说黄鹂鸟,为什么要姓黄?

有人说它有黄的头;

也有人说是因为黄的爪牙,

以及任何可能想得到的黄色器官。

其实他们都大错特错

那是它妈的黄,全身都黄透了。

黄鹂鸟钻进灌木丛中

再用葛叶遮起自己,我们就看不见

那些黄色的故事。所幸的是

黄身子虽然失去了

黄段子,却依旧叫得欢。

黄黄的口水流经很远、很远

泛滥了一行春天

◎采采卷耳

都说一片叶子代表一个思念。

如果收集每片叶子,思念就会

毫不怜惜、不加节制地

堆在时间之巅。

现在,我要关注一切有情。

思考她们活着,以及活下去的根源。

我在想,谁会是我背筐中的卷耳?

我又是谁心中的思念?

也许我就是一株狗尾巴草,

带着与日俱朽的溃烂,搔首弄姿。

然后,骗取一缕衰败的感觉

也将忧伤寄去人间。

夜色不改,当我再次走向窗前

采采不尽的卷耳,丛生如盘。

2.诗经葛覃是谁写的 诗经葛覃讲的是什么故事

【原文】 作者:佚名

葛之覃兮①,施于中谷②,维叶萋萋③.黄鸟于飞④,集于灌木⑤,其鸣喈喈⑥.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⑦.是刈是濩⑧,为絺为綌⑨,服之无斁⑩.

言告师氏⑾,言告言归⑿.薄污我私⒀,薄澣我衣⒁.害澣害否⒂?归宁父母⒃.

【注释】

⑴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俗称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屦),夏日穿用.覃(tán谈):本指延长之意,此指蔓生之藤.

⑵施(yì易):蔓延.中谷:山谷中.

⑶维:发语助词,无义.萋萋:茂盛貌.

⑷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曰;聿,作语助,无义.于飞,即飞.

⑸集:栖止.

⑹喈喈(音jie1接):鸟鸣声.

⑺莫莫:茂盛貌.

⑻刈(yì义):斩,割.濩(huò获):煮.此指将葛放在水中煮.

⑼絺(音chi1吃):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綌(xì戏):粗的葛纤维织的布.

⑽斁(yì义):厌.

⑾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师氏:类似管家奴隶,或指保姆.

⑿归:本指出嫁,亦可指回娘家.

⒀薄:语助词.污(wù务):洗去污垢.私:贴身内衣.

⒁澣(huǎn缓):浣,洗.衣:上曰衣,下曰裳.此指外衣.

⒂害(hé何):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

⒃归宁:回家慰安父母,或出嫁以安父母之心.

【译文】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茂盛.黄雀轻轻飞,栖息灌木上.喈喈啭欢声.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清鲜.割来煮泡后,织成粗细布,穿试百不厌.

轻声告保姆,思归情牵缠.洗罢贴身衣,又忙洗外衫.何洗何不洗?早归父母安.

【作品鉴赏】

《葛覃》这首诗的主旨,全在末章点示的“归宁父母”一句.然而“归”在古代,既可指称女子之出嫁,如《桃夭》的“之子于归”;又可指称出嫁女子的回返娘家,如《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记“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所以,《毛诗序》定此诗为赞美“后妃”出嫁前“志在女工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的美德,其出嫁可以“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而今人余冠英等则以为,这是抒写一贵族女子准备归宁(回娘家)之情的诗.二者对主旨的判断相去甚远,但在诗意上又均可圆通.究竟取“出嫁”说好呢,还是“回娘家”说好,也实在无法与作诗人对证,只能让读者自己去体味了.

不管抒情主人公是待嫁女还是新嫁娘,她此刻正处在喜悦而急切的企盼之中却毫无疑问.诗分三章,展出的是跳跃相接的三幅画境.首章似乎无人,眼间只见一派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静的山沟;然而这幽静的清碧,又立即为一阵“喈喈”的鸣啭打破,抬眼一看,原来是美丽的黄雀,在灌木丛上啁哳(zhāozhā,拟声词.形容声音烦杂而细碎).不过这“无人”的境界,毕竟只是种错觉,因为读者忘记了,在那绿葛、黄雀背后,分明有一位喜悦的女主人公,在那里顾盼、聆听.二章终于让女主人公走进了诗行,但那身影却是飘忽的:刚看到她弯腰“刈”藤的情景,转眼间又见她在家中“濩”葛、织作了.于是那萋萋满谷的葛藤,又幻化成一匹匹飘拂的葛布;而女主人公,则已在铜镜前披着这“絺綌”,正喜孜孜试身呢.那一句“服之无斁”,透露着辛勤劳作后无限的快慰和自豪.三章的境界却又一变,诗行中多了位慈祥的“师氏”.她似乎在倾听,又似乎在指点,因为她的女主人,此刻正央求她告知急需澣洗的衣物.“害澣?害否?归宁父母”——那便是情急的女主人公,带着羞涩和抑制不住的喜悦,终于向师氏透露的内心的秘密.这秘密也被读者偷听到了,于是恍然大悟,不禁莞尔而笑:站立在读者面前的女主人公,原来是这样一位急切待“归”(出嫁或者回娘家)的新人!那么前两章的似断似续,山谷中葛藤、黄雀的美好春景,和“刈濩”、织作的繁忙劳动,就不仅传达着女主人公期盼中的喜悦,而且表现着一种熟习女工、勤劳能干的自夸自赞了.这样的女子,无论是嫁到夫家还是回返娘家,都是足以令夫家爱怜并带给父母莫大安慰的.

在中国的传统中,对女子的要求从来是严苛的.所谓“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便是古代的男子世界所强加给女子必须习练的“妇教”.其要在于规定女子必须“贞顺”、“婉媚”和勤于丝麻织作之劳,老老实实作男子的附庸和婢妾,若非如此,便不配为人之妇.此诗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待归”女子勤于“妇功”的情景.

3.所有有关“黄鹂”的古诗

1、《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3、《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4、《破阵子·春景》

宋代: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巧笑着的东邻女伴。在采桑的路上邂逅,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5、《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上一篇
江离诗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