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采芳寄情的诗歌

1.借月寄情的诗词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关于寄情山水的诗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嵋山月歌》 李白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寄情于景的诗句

1)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2)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3)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4)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5)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6)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7)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杜牧《遣怀》

8)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9) 昨夜西风凋碧树。——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陶渊明寄情山水的诗句

1:寄情山水诗句: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注释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人境:人世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见:(读jiàn),动词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4、简析 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5.拖雁寄情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6.寄情于景的诗句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

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就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借景抒情之作。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雨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借月抒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头看见天上的明月, 低下头思念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美景何时有,手捧 酒杯问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 南岸,我何时能 在明月照耀下回 到故乡。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的江潮水 连着海水,海 上的明月与潮 水一同起落。

7.【寄情于景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春望》是杜甫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眺望沦陷中的长安的破败景象,想望寄居鄜州的妻小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这首诗紧扣“望”字,将抒情、写景结合起来,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作者缘情而写景,由花鸟之物写起,“感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由此而出.首联写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存在,京城已经沦陷;春天草木丛生,闹市已成荒苑.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凉.长安原是豪华繁盛之都,如今只见草木了.再没有那游人如织、冠盖如云的盛况,再没有那人声如沸、货物如流的闹市,只见细柳新蒲依然绿,昔日宫殿锁千门.颔联由泛览满城荒草树木到收为花鸟的特写镜头:感伤国家时局,热泪飞溅花瓣,悲恨亲人离散,鸟啼令人心乱.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事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伤心.这两句还有一种理解,即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则物亦生情.这两种理解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情怀.诗的前四句,由“望”字统领,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野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层层袒露.从情与景的变化,使人可以想见诗人由翘首远望,慢慢地转入了低头沉思,从而进入了诗的后半部分——想望亲人.颈联说,战火焚烧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书可抵万金,欲得难上加难.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畿、鄜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姓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尾联以诗人望后的情态作结,显示了诗人的愁苦心情:早已满头白发,而今越搔越短;稀疏白发难绾,简直无法插簪.诗人写这首诗时是45岁,但他的头发确实已经花白了.这在他当年秋天写的《北征》中“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的诗句可以得到印证.“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诗人的早衰,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春望》全诗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谨严而不板滞,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确为难得之佳作,无怪乎时隔1200余年仍然脍炙人口.。

8.寄情于景的诗句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 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就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借景抒情之作。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雨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借月抒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头看见天上的明月, 低下头思念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美景何时有,手捧 酒杯问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 南岸,我何时能 在明月照耀下回 到故乡。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 连着海水,海 上的明月与潮 水一同起落。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