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情山水的诗词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年代:【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游山西村 陆游 宋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怎样理解寄情于山水寄情于山水,即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美,去体验茶之美 妙。 如明代青藤道士徐渭提出的品茶十二宜:宜精舍、宜 云林、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 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属寄情于山水。 忘情于山水,是指茶人在大自然中品茗乐而忘归。如唐代高僧灵一和尚曰:“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 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再如元代茶人马 臻云:“竹窗西日晚来明,桂子香中鹤梦清。 侍立小童闲不 动,萧萧石鼎煮茶声。”属茶人忘情于山水的绝妙写照。 心融于山水,指茶人在品茶过程中忘却了红尘,忘却 了烦忧,甚至也忘了茶,忘了自己,达到超然无我,天人 合一的境界。如唐代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 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再如唐代曹 松:“少年云溪里,禅心夜更闲。 煎茶留静者,靠月坐苍 山。”都属于忘情于山水的典范。 3.李白寄情山水的诗要四首,帮帮忙吧>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是一首山水诗。 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包括东梁山与西梁山二山 ,两山夹江兀立,崖峭如削,对峙如门,合称天门山。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成功地再现了长江中下游天门山磅礴奇诡鬼斧神工的自然美,表现了诗人豪放、傲岸的非凡个性,流露了其一腔爱国热情。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18 22:21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18 22:23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荆门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18 22:24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18 22:28 《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