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有许多有关天气的记录吗人们在天气现象的观察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经验性的规 律,并将其编成琅琅上口的诗歌。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民歌。《诗经》汇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多年间的诗作, 共305篇。 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歌,它们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奴 隶社会由鼎盛时期到逐步瓦解时期的社会生活,直接而鲜明地表 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就地学方面来说,《诗经》中有关地 学方面的知识很丰富,记有山、阜、丘、陵、穴、谷、岵、冈、原等十多种陆地地貌类型名称和洲、兆、滨、澳、渚、浒、浦等 十多种流水地貌类型名称,还记有地震现象等等。 《诗经》中有关气象方面的诗句更多。如《邶风•北风》中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是说北风冰 凉,大雪飘扬……北风紧疾,大雪不息。 《小雅•信南山》中 “上天同云,雨雪雾雾”,是说天上“同云”密布,就要下大雪。 《鄘风•缀炼》有“朝蜍于西,崇朝其雨”。 即早晨太阳东升时, 西方如有虹,不久就要下雨。《小雅•正月》中“正月(指古周 历六月,相当于夏历四月)繁霜,我心忧伤”;《秦风•蒹葭》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小雅•四月》中“四月维夏,六月徂 暑……秋日凄凄,百丼具腓……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看来这 些诗句没有丰富的生活实践是写不出来的。后世的气象谚语就是 由这些有关气象的诗歌发展而成的。 不仅如此,在《诗经》另一些诗歌中还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 掌握了一定的天气预报经验。如《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 风及雨”,谷风就是东风,这里指出东风往往带来降水天气。 又《鄘风•缀喊)所述的“朝蜍于西,崇朝其雨”,指出早晨西方出 现彩虹,不久将降雨。再有《小雅•渐渐之石》提到“月离于 毕,俾滂沱矣”,意思是月亮离开毕星,会有大雨。 今天人们都 知道,地球上的大气现象常常同一些天体(特别是月亮和太阳的 运行有关)。 而二三千年前的周朝,已经能够看出月亮运行与地 球上降水的关系,并据此作出预报,实在令人惊叹。 此外《小雅•谷风》还有“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句。,注释 中说:“颓,风之焚轮者也。 焚轮,暴风从上下也。”同诗第三章 更说“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这种从上 往下吹,并能使草木枯死的干热风,当时称为颓风或焚轮风,现 代叫做焚风。这是世界上有关焚风的最早记载。 2.《诗经》中写天气好的句子有哪些1、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2、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3、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3、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4、《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3.《诗经》中写天气好的句子有哪些1、北风其凉,雨雪其雾。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2、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3、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3、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4、《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4.古诗中的天气气候和地理的关系嗯,首先是不要偏题,地理课么,最后一定是地理占主要的,但是老师又要求天气和地理的关系,所以看来诗比较难选,留下深刻印象么,要么就是诗词和知识恰如其分的结合了,要么就是形式比较生动,综上有两条建议,也就是两条路子吧: (1)、纯讲课风格,多互动多引导,例如先介绍由于某种地理原因造成的现象——山上的气温比平原低,进而引导大家想出相关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或者反过来,先说诗词再解释,当然,这要求比较好的表达和控场能力,团队合作每个人都要露脸讲话的话可能不一定都能做好。 (2)、制作幻灯片,这个估计现在教室里都有投影吧,这个简单,好图好音乐就交代过去了,别太跑题就成 大概就这样了,你们这个搞成情景剧似的展示估计有点麻烦,当然拉,不嫌麻烦的话也可以演的,一句一幕什么的,比如一个人演进山之后发现桃花开,一个人解释神马的…… 5.古人是如何看天气古人看云识天气。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暖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下雨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2、炮台云,雨淋淋: 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3、云交云,雨淋淋: 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4、江猪过河,大雨滂沱: 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这里所指的云,是低压区里的低云。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天气即将转晴,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6、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7、云往东,车马通; 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8、棉花云,雨快临: 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9、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 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10、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看云识天气 6.形容天气的诗词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1、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