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篇诗经,求全文和注释,柏舟·邶风 题解 1.妇人遭受遗弃,又为群小所欺,坚持真理,不甘屈服的抒愤诗。 2.亦有解释,此诗是一个不遇明主、抱负难展的臣子在倾诉自己心中的忧愤。 《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诗序》 原文 泛彼柏舟1,亦泛其流2。耿耿不寐3,如有隐忧4。微我无酒5,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6,不可以茹7。亦有兄弟,不可以据8。薄言往愬9,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10,不可选也11。 忧心悄悄12,愠于群小13。觏闵既多14,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15。 日居月诸16,胡迭而微17?心之忧矣,如匪浣衣18。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译文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 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注释 1.泛:浮行,漂流,随水冲走。 2.流:中流,水中间。 3.耿耿: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说形容心中不安。 4.隐忧:深忧。隐:痛 5.微:非,不是。 6.匪:同“非”。鉴:铜镜。 7.茹(rú如):度,或容纳。 8.据:依靠。 9.薄言:语助词。愬(sù诉):同"诉",告诉。 10.棣棣:安和。 11.选:同"巽",屈挠退让貌。 12.悄悄:忧愁。 13.愠(yùn运):恼怒,怨恨。 14.觏(ɡòu够):同"遘",遭逢。闵(mǐn敏):指中伤陷害之事。 15.寤:睡醒。辟(pì屁):通"擗",捶胸。摽(biào鳔):捶,打。 16.日.月:指君主。居、诸:语助词。 17.迭:交替。微:指隐微无光,昏暗不明 18.匪:彼,那。澣(huàn浣):洗涤。 诗经·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编辑本段注释 蒙:覆盖。蔹:音同“敛”,野葡萄 予美:我的爱人 蔓:音同“万” 粲、烂:灿烂 百岁之后:代指死。 其居、其室:亡夫的墓穴;或指家乡,曾经一起生活过的地方 编辑本段赏析 《葛生》也是一首悼念死去的爱人的作品,至于所悼是亡夫,或者亡妻都可(一般是亡夫)。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 ,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去世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 葛藤藤把荆树盖,蔹草蔓生在野外。我的好人儿去了,谁伴他呀?独个儿待! 酸枣树上葛藤披,蔹草爬满坟园地。我的好人儿去了,谁伴他呀?独个儿息! 漆亮的牛角枕啊,闪光的花棉锦被。我的好人儿去了,谁伴他呀?独个儿睡! 天天都是夏月的天,夜夜都是冬天的夜,百年熬到头,到他身边相会。 夜夜都是冬天的夜,天天都是夏月的天,百年熬到头,回到他的身边。 2.《诗经》中《柏舟》的相关介绍有哪些啊这首诗写在一个恶劣环境中被迫害者的悲愤。也反映了《诗经》时代民间婚恋的现实状况:一方面,人们在政令许可的范围内仍享有一定的**自由,原始婚俗亦有传承;另一方面普遍的情况已是“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礼教已通过婚俗和舆论干预生活。 而从诗中所用的比喻事物来看,大约是位女性,只有细心的女性对洗衣服方有如此深切的感受(如匪浣衣) 全诗五章,也可看做是篇简短的《离骚》,一章写忧愤不眠,二章言其孤独无助,三章诉其耿介不屈,四章补其忧愤之由,五章语其欲摆困境而不可得的凄绝,本篇作者人格的高洁,意志的坚定,性格之孤傲不屈,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却只有《离骚》堪与比肩。此诗主要是想突出:人一旦遇到困境就想离开,但又不能离开,于是就想像鸟一样飞离这个污浊的尘世,孑然高傲的性格特点。 3.李愬的愬怎么读,给个拼音李愬(li sù) 扩展资料: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 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唐邓节度使,参与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叛乱,于次年(817年)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战后以功拜山南东道节度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任武宁节度使,大败平卢叛军,连战皆胜。元和十五年(820年),改任同平章事、昭义节度使,旋即改任魏博节度使。 长庆元年(821年),新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遇害,李愬欲派兵为其报仇,因病重未果,只得返回洛阳养病,任太子少保。同年病逝,获赠太尉,谥号“武”。 4.诗经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译文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 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 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 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 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 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5.诗经翻译柏舟 【概要】妇人遭受遗弃,又为群小所欺,坚持真理,不甘屈服的抒愤诗。 泛(泛Fan4)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rú如)。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sù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Di4),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yùn运)于群小。 觏(ɡòu够)闵(mǐn敏)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pì屁)有摽(biào鳔)。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1.泛(Fan):泛,漂浮,漂流,随水冲走。 2.流:中流,水中间。 3.耿耿:有心事的样子;形容心中不安。 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 4.隐忧:藏在心底的忧愁,深忧。 隐:痛 5.微:非,不是。 6.鉴:铜镜。 7.茹(rú如):吃,包容。 8.据:依靠。 9.薄言:语助词。愬(sù诉):同"诉",告诉。 10.棣棣:上下尊卑次序井然,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得样子。 11.选:同"巽",屈挠退让貌。 12.悄悄:忧愁的样子。 13.愠(yùn运):恼怒,怨恨。 14.觏(ɡòu够):同"遘",遭逢。闵(mǐn敏):痛,指患难。 15.寤:交互。辟(pì屁):通"擗",捶胸。 摽(biào鳔):捶,打。 16.居、诸:语助词。 胡:何。 17.迭:更动。 微:指隐微无光 18.澣(huàn浣):洗涤。 【译文】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 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 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 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 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赏析】 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俞平伯认为:“通篇措词委婉幽抑,取喻起兴巧密工细,在朴素的《诗经》中是不易多得之作。” (《读诗札记》)关于此诗的作者和主旨,在历史上曾有长期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是两派:一派认为作者是男性仁臣,《毛诗序》说:“言仁而不遇也。 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另一派认为作者是女子,鲁诗即以为是卫宣夫人所作,说:“贞女不二心以数变,故有匪石之诗。” (刘向《列女传·贞顺》)现代学者多认为是女子所作。我们观察整首诗的抒情,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确实不像男子的口气。 从诗的内容看,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 全诗共五章三十句。 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这两句是虚写,为设想之语。 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但却漂荡于水中,无所依傍。这里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 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笔锋落实,一个暗夜辗转难眠的女子的身影便显现出来。饮酒邀游本可替人解忧,独此“隐忧”非饮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见忧痛至深而难销。 次章紧承上一章,这无以排解的忧愁如果有人能分担,那该多好!女子虽然逆来顺受,但已是忍无可忍,此时此刻想一吐为快。寻找倾诉的对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谁料却是“不可以据”。 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自己的手足之亲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既不能含茹,又不能倾诉,用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话说,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词)。 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我虽不容于人,但人不可夺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 读诗至此,不由人从同情而至敬佩。那么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又是从何而来呢?诗的第四章作了答复:原来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是一个对句,倾诉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胸连声叹息,自悲身世。 末章作结,前两句“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于无可奈何之际,把目标转向日月。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司马迁语),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辉。内心是那样渴望自由,但却是有奋飞之心,无奋飞之力,只能叹息作罢。 出语如泣如诉,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那么女主人公是怎样的人呢?小人又何指呢?各家之说中,认为女主人公是贵族妇人,群小为众妾的意见似乎比较可取。 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五章一气呵成,娓娓而下,语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浓烈而深挚。 诗人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更是生动形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几句最为精彩,经常为后世诗人所引用。 6.诗经中对浣衣的描写《葛覃》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柏舟》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7.诗经中关于“酒”的诗有哪些1、《大雅·既醉》: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景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类维何,家室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明有仆。 其仆维何,厘尔女士,厘尔女士,从以子孙。 2.《小雅·鱼藻之什·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3.《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7、《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8.诗经柏舟讲的什么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俞平伯认为:“通篇措词委婉幽抑,取喻起兴巧密工细,在朴素的《诗经》中是不易多得之作。”(《读诗札记》)关于此诗的作者和主旨,在历史上曾有长期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是两派:一派认为作者是男性仁臣,《毛诗序》说:“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另一派认为作者是女子,《鲁诗》即以为是卫宣夫人所作,说:“贞女不二心以数变,故有匪石之诗。”(刘向《列女传·贞顺》)现代学者多认为是女子所作。观察整首诗的抒情,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确实不像男子的口气。从诗的内容看,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