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是谁著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不是某个个人著的。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 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 《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③献诗说。 在周代的时候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刺,是有史籍考正的。 当时因为天子为了“听政”和“考其俗尚之美恶”,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 2.诗经国风160篇共是哪几篇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墉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 《诗经》国风中《周南》总计十一篇: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苡、汉广、汝坟、麟之趾。 国风·召南共有十四首诗: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襛矣、驺虞。 《邶风》作品包括: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鄘风所含诗: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卫风》有《考槃》,氓,木瓜,淇奥,伯兮 《王风》有十首。包括: 黍离 君子于役 君子阳阳 扬之水 中谷有蓷 兔爰 葛藟 采葛 大车 丘中有麻 "郑风"共有二十一首诗。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齐风"共有十一首诗。包括:鸡鸣 还 著 东方之日 东方未明 南山 甫田 卢令 敝笱 《魏风》包括《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等七篇诗歌。 唐风,有绸缪,葛生,鸨羽,杕杜,无衣,蟋蟀,扬之水,羔裘,杕之杜,椒聊。有枢,采苓 《秦风》共10首,包括《车邻》、《驷》、《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陈风》共有10首,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桧风》共有四首诗。1 素冠2 隰有苌楚3 羔裘4 匪风 曹风共有四首诗。 包括:蜉蝣 候人 鸤鸠 下泉 豳风1七月2鸱鸮3东山4破斧5伐柯6九罭7狼跋 3.求《诗经.国风》的任意八首,及每首的翻译和赏析哈哈~你是8中的哈?!诗经·国风·桃夭【原文】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⑤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读解】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 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 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诗经·国风·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①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②无已大康,③职思其居。④好乐无荒,⑤良士瞿瞿。 ⑥蟋蟀在堂,岁聿其逝。⑦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⑦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⑧蟋蟀在堂,役车其休。⑨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⑩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⑾【译文】蟋蟀在堂屋,一年快要完。今我不寻乐,时光去不返。 不可太享福,本职得承担。好乐事不误,贤士当防范。 蟋蟀在堂屋,一年将到头。今我不寻乐,时光去不留。 不可太享福,其他得兼求。好乐事不误,贤士该奋斗。 蟋蟀在堂屋,役车将收藏。今我不寻乐,时光追不上。 不可太享福,多将忧患想。好乐事不误,贤士应善良。 【赏析一】 就诗论诗,本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毛诗序》偏说是“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 清方玉润驳得好:“今观诗意,无所谓‘刺’,亦无所谓‘俭不中礼’,安见其必为僖公发哉?《序》好附会,而又无理,往往如是,断不可从。”(《诗经原始》)对《诗序》说纠正较早的当是宋王质,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 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释语达理通情,符合原诗。 较他说为胜。拙著《诗经选注》定本篇为“劝人勤勉的诗”,即是受王质说启发。 本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今年已到了岁暮。 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本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 《七月》用夏历,本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本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 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 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 这一感物惜时引出述怀的写法,对汉魏六朝诗影响很大,《古诗十九首》中用得特多,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亦常见,如其第十四首(依《阮籍集校注》次第):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准……开头与下文若即若离,与《蟋蟀》起句写法一脉相承,只是这里点明了“感物”的意思,而《蟋蟀》三、四句则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 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 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 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本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 4.求<诗经 国风>8首,及其翻译和赏析《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 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 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 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 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 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本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 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 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 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 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 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显然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 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国风·桃夭 【原文】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⑤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读解】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 5.《诗经.国风.卫风.氓》原文《氓》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6.诗经的全部诗经共诗经的全部诗 该处有 /page/caabbead/ 诗经 国风 周南 关雎国风 周南 葛覃国风 周南 卷耳国风 周南 樛木国风 周南 螽斯国风 周南 桃夭国风 周南 兔罝国风 周南 芣苡国风 周南 汉广国风 周南 汝坟国风 周南 麟之趾国风 召南 鹊巢国风 召南 采蘩国风 召南 草虫国风 召南 采苹国风 召南 甘棠国风 召南 行露国风 召南 羔羊国风 召南 殷其雷国风 召南 摽有梅国风 召南 小星国风 召南 江有汜国风 召南 野有死麕国风 召南 何彼襛矣国风 召南 驺虞国风 邶风 柏舟国风 邶风 绿衣国风 邶风 燕燕国风 邶风 日月国风 邶风 终风国风 邶风 击鼓国风 邶风 凯风国风 邶风 雄雉国风 邶风 匏有苦叶国风 邶风 谷风国风 邶风 式微国风 邶风 旄丘国风 邶风 简兮国风 邶风 泉水国风 邶风 北门国风 邶风 北风国风 邶风 静女国风 邶风 新台国风 邶风 二子乘舟国风 鄘风 柏舟国风 鄘风 墙有茨国风 鄘风 君子偕老国风 鄘风 桑中国风 鄘风 鹑之奔奔国风 鄘风 定之方中国风 鄘风 蝃蝀国风 鄘风 相鼠国风 鄘风 干旄国风 鄘风 载驰国风 卫风 淇奥国风 卫风 考槃国风 卫风 硕人国风 卫风 氓国风 卫风 竹竿国风 卫风 芄兰国风 卫风 河广国风 卫风 伯兮国风 卫风 有狐国风 卫风 木瓜国风 王风 黍离国风 王风 君子于役国风 王风 君子阳阳国风 王风 扬之水国风 王风 中谷有蓷国风 王风 兔爰国风 王风 葛藟国风 王风 采葛国风 王风 大车国风 王风 丘中有麻国风 郑风 缁衣国风 郑风 将仲子国风 郑风 叔于田国风 郑风 大叔于田国风 郑风 清人国风 郑风 羔裘国风 郑风 遵大路国风 郑风 女曰鸡鸣国风 郑风 有女同车国风 郑风 山有扶苏国风 郑风 萚兮国风 郑风 狡童国风 郑风 褰裳国风 郑风 丰国风 郑风 东门之墠国风 郑风 风雨国风 郑风 子衿国风 郑风 扬之水国风 郑风 出其东门国风 郑风 野有蔓草国风 郑风 溱洧国风 齐风 鸡鸣国风 齐风 还国风 齐风 著国风 齐风 东方之日国风 齐风 东方未明国风 齐风 南山国风 齐风 甫田国风 齐风 卢令国风 齐风 敝笱国风 齐风 载驱国风 齐风 猗嗟国风 魏风 葛屦国风 魏风 汾沮洳国风 魏风 园有桃国风 魏风 陟岵国风 魏风 十亩之间国风 魏风 伐檀国风 魏风 硕鼠国风 唐风 蟋蟀国风 唐风 山有枢国风 唐风 扬之水国风 唐风 椒聊国风 唐风 绸缪国风 唐风 杕杜国风 唐风 羔裘国风 唐风 鸨羽国风 唐风 无衣国风 唐风 有杕之杜国风 唐风 葛生国风 唐风 采苓国风 秦风 车邻国风 秦风 驷驖国风 秦风 小戎国风 秦风 蒹葭国风 秦风 终南国风 秦风 黄鸟国风 秦风 晨风国风 秦风 无衣国风 秦风 渭阳国风 秦风 权舆国风 陈风 宛丘国风 陈风 东门之枌国风 陈风 衡门国风 陈风 东门之池国风 陈风 东门之杨国风 陈风 墓门国风 陈风 防有鹊巢国风 陈风 月出国风 陈风 株林国风 陈风 泽陂国风 桧风 羔裘国风 桧风 素冠国风 桧风 隰有苌楚国风 桧风 匪风国风 曹风 蜉蝣 问问团队```◆听风阁◇ 。 ..为您解惑~~~~如有问题请追问,满意请五星采纳。 7.诗经里的著诗诗经里的著诗 1、原文: 诗经——《著》 俟我于著乎而。 充耳以素乎而, 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 充耳以青乎而, 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 充耳以黄乎而, 尚之以琼英乎而。 2、注释: 俟:等待。 著:通作“宁”古代贵族住宅的正门到屏风之间的地方。 充耳尚之:缀之 琼华、琼莹、琼英:皆美石之名 庭:屏风和正房之间的平地。 堂:正房中一块宽大的地方。 英:也形容玉的光彩 3、赏析: 《著》描写临嫁的新娘等待新郎迎娶时的张望,表现出一种细致入微的观察,体现的正是新娘对自己命运的强烈关注。 诗描写很细,从入门到堂,极富层次,正体现新娘的观察很细,一步一步,一层一层。本来关注的重点是人,诗不写新郎的容貌,却只写充耳,用玉显示人物德行才华,丝线三色,充耳上玉的光泽,都被观察到了。 特别之处还在诗的视角的真切,不写正面,而写侧面,不写其他部位,只写头部。这里透着诗的储蓄,也透着女子的心态。 补充拓展:解密:文学著作《诗经》的具体内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共305篇(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一、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 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二、献诗说 《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三、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但是众学者认为此说法不可信,其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孔子参加了诗经的编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 《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取其整数,成为诗三百)。 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 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 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 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3种,通常称为:赋、比、兴。 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称为:风 雅 颂,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 8.司宵子是指什么司宵子 作曲编曲:鮟此 作词:古飏名 后期:啊鲤 歌:冥月 曲绘:亚音 PV:冰镇甜豆浆 企划监督:小穆 § 晚林风 卉木萋茏 蝃蝀在隅 游龙夜憩坂乔松 百汀洲 鸣鹿相酬 笙吹瑟鼓 玉梧箫桓凰引凤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① 泱泱长空无垠隙 云牧群青 远畔子规啼 美目盼兮,巧笑倩兮。② 银曳珠辉 尘燃琉璃 莫倚愁阑误佳期 萍踪且踏莎行 § 燎沉香 漙露瀼瀼 子有衣裳 亦曳亦娄婉清扬 饮琼觞 秉蕳执簧 子有车马 亦驱亦驰穹苍 礼以迎 且咐山鬼 有女同舆 颜胜舜华褧胜妆 酌以醉 且问冯夷 有我旨酒 燕乐嘉宾之飨 著 飘渺之我文履 翩翩 缱绻之我轻裾 皓腕攘袂步云来 染红尘换缀一方天隅 时 骖骈俨齐首 鸿鹄也喑 月华濯辉为锦 且试摇光兑羽毨 酬神子 翿舞九歌去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③ 猗嗟九嶷 柝惊枭雎 尘烬琉璃 款红残寐语 和鸾雝雝,鞗革冲冲。④ 猗嗟绯月 谯望鼓钟 银散珠辉赴洪濛 千窅百冥同攸 晓将离约罢 神宵无怅 乘归以浮槎 汲一觞醉月 抿朱砂 夙彼晨霞 别广寒梦醒 玉銮惊腾隐天涯 洵情自有 纵也无冬无夏 ———————————————————— ①《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②《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③《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④《诗经•小雅•鹿鸣之什•蓼萧》 9.《诗经·邶风·击鼓》全文不带,下面的是原文,只不过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这几句话.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击鼓其镗1, 踊跃用兵2。 土国城漕3,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4, 平陈与宋5。 不我以归6, 忧心有忡7。 爰居爰处8?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9?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10, 与子成说11。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12, 不我活兮13。 于嗟洵兮14, 不我信兮15。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10.<<诗经>>中的著名篇目召南: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殷其雷、 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麇、何彼襛矣、 驺虞 齐风:鸡鸣、还、著、东方之日、南山、甫田、卢令、 敝笱、载驱、猗嗟 王风: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 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 秦风: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 无衣、渭阳、权舆 魏风: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 硕鼠 郑风: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 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 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 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陈风: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 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唐风: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 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曹风:蜉蝣、侯人、鸤鸠、下泉 豳风:七月、鸱枭、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桧风: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 鄘风: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 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邶风: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 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 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卫风:淇奥、考蒰、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 有狐、木瓜 周颂: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 时迈、执竞、思文、臣工、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 雝、载见、有客、武、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载芟、 良耜、丝衣、酌、桓、赉、般 鲁颂:駉、有駜、泮水、閟宫 商颂: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 大雅:文王、大明、绵、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 文王有声、生民、行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 卷阿、民劳、板、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 江汉、常武、瞻昂、召旻 小雅: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棠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 杕杜、南陔、白华、华黍、鱼丽、由庚、南有嘉鱼、崇丘、 南山有台、由仪、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六月、 采芑、车攻、吉日、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 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 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谷风、 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 信南山、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 頍弁、车舝、青蝇、宾之初筵、鱼藻、采菽、角弓、菀柳、 都人士、采绿、黍苗、隰桑、白华、绵蛮、瓠叶、渐渐之石、 苕之华、何草不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