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采桑子

1.纳兰性德《采桑子》意思

这首《采桑子》,看上去只是一首泛泛的伤春自怜的小令,其实另有本事。

“桃花羞作无情死”,桃花,是个艳丽娇柔、多情婉转的意象,花开总要花落,而桃花的落地却是不甘心的,因为它是多情的话,无法接受无情的死。和人一样,多情的花总要有某种多情的死法。

“桃花羞作无情死”是从桃花而言,接下来的“感激东风”是从观花的容若而来的。感激东风,把娇红的桃花吹落,没有任它委于尘土泥泞,而是吹它飞进了容若的小窗,让它来陪伴容若这个正陷于烦恼郁闷的才子。——懊侬,就是烦恼、懊恼的意思,这里是指称烦恼中的容若。

下片开始,“谁怜辛苦东阳瘦”,是容若的自况。

东阳瘦是南朝沈约的典故,沈约也是和容若一样的美男子,也一样的才调高绝,我们现在得以欣赏四声分明、抑扬顿挫的诗词音律,还得要感谢沈约这位音律研究的开山鼻祖。沈约曾作东阳守,人们便称他为东阳,这是古人一种习惯的称谓方式。沈约在一次书信中谈到自己日渐清减,腰围瘦损,此事便成为了一个典故,习见的用法是“沈腰”或“沈郎腰”——前者如李后主的名句“沈腰潘鬓消磨”,后者如许庭“东君特地、付与沈郎腰”。有趣的是,沈约的腰肢消瘦本来是愁病所损,但一来因为六朝时代特殊的审美品位,二来因为沈约素来有美男子之称,故而沈腰一瘦,时人却许之为风流姿容。

容若用沈约之典也最是风流自况得得体,因为容若和沈约有太多相似的地方,除了才情与姿容之外,他们都有一副孱弱易病的身体,也都是各自时代里为人欣赏、为人仰慕、为人效法的模特。——容若二十四岁那年刊刻的第一部词集题为《侧帽词》,用的是北朝独孤信的典故:独孤信姿容绝代,大为时人所慕,一天他出城打猎,回来的时候不小心被风吹歪了帽子,独孤信要急忙赶在宵禁之前回城,并没有留心到这个小小的细节。等到第二天,城里却突然出来一件怪事:满城的男子们尽是歪戴帽子的造型,流行就是这样,比风吹得还快。

容若词集用独孤信侧帽的掌故,正是贵公子风流自赏的姿态,和消瘦的沈约正有一拼。所以,容若以东阳瘦的掌故自况,自是贴切得很,同时也交代了自己正在病患愁闷之中,无力出门,故而需要那窗外飞来的多情桃花的陪伴。

“春慵”,是说自己之所以身心如此慵懒,非关他事,只因为春天将尽

2.采桑子(欧阳修)诗词解释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br/

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

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赏析一: 这首词侧重于月色下的西湖。

上片着力表现西湖的恬静脱俗。词人用鸥鹭闲眠来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静谧,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脱俗,没有功利之心:尽管游人往来、管弦声声,但是鸥鹭毫不戒备,依然安睡。

下片写月下西湖的景色及感受。 清风徐徐,月光皎洁,这一湖澄澈的湖水犹如一整快玉田,晶莹透明,月光一照,闪闪发光。

面对如此美景,谁还愿意乘着骖鸾做神仙呢!人在船中享受着如此的美景,不正是神仙一般的生活吗? 赏析二: 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

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宋代士大夫们游湖 ,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

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 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 ,已无机心 ,故能与鸥鹭相处。

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 ,鸥鸟群集 ,与之嬉戏。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 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

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 ,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 人在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

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 念奴娇 》云“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 ”,同此境界 ,同此会心。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 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3.如何理解评析纳兰性德的《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

此篇苦寒、孤寂。

作于何年何地,难以确考,而从词中描写的情景看,可能是作于护驾巡幸 途中,有论者以为是在其妻卢氏病殁之后。 词中是写边塞寒夜的感受。

上阕全用景语,写塞上寒夜,而景中已透露出凄苦伤感。首句 “严霜拥絮频惊起”,“絮”字似乎可作两解,一指柳絮般的雪花,二是指絮被。

作雪花解,整句话 谓严寒的霜气卷起雪花如飞絮飘扬;作絮被解,则是说在寒冷的霜夜,半卧着以絮被围裹身体。 但观“频惊起”三字,“絮”应该为絮被,因为夜里奇寒,拥被不能取暖,几次三番地被寒冷惊起。

屋里的境况如此,那外边如何呢? “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天空寒雾迷漫,银河斜横长空,但朦 胧不清,冷气相逼,使得行军的毡帐里燃起的炉火也红不起来。 下阕,联想、回忆、幻境相结合,写似梦非梦的心理感受。

“香篝翠被浑闲事”,回想当 初家 中,熏笼焚香,其暖融融,怀拥翠被,温暖舒适。当然,这种暖意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因为“香篝”也好,“翠被”也罢,都是隐隐地指向词人的妻子。这一切在那时都是“浑闲事”,再 平常不过了,但现在,却是殊难想象,遥不可及的。

“回首西风”,回头看帐外,只有西风在吹,方 知在“冷逼毡帷火不红”的环境中,“香篝翠被”的生活确实似在“梦中”,离自己已经很遥远了。 最后两句,“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这时词人听到稀疏的钟声,而帐中只有“一穗灯花”, 在灯光朦胧中似在梦中,不知身在何处,孤凄情怀,不免难以忍耐。

词中景情倶到,良多蕴致。

4.怎样鉴赏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这首《采桑子》,上阕写仙境,下阕写人间。

天上人间,凡人仙女,音书隔绝,唯有心期。 首一句“彤霞久绝飞琼字”,便点出仙家况味。

道家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有彤霞环绕,于 是彤霞便作了仙家天府的代称。飞琼是一位名叫许飞琼的仙女,住在瑶台,作西王母的侍女。

据说瑶 台住着仙女三百多人,许飞琼只是其中之一,她在某个人神相通的梦境中不小心向凡间 泄漏了自己的名字,为此而懊恼不已一一按照古代的传统,女孩家的名字是绝对不可以轻易示 人的。“飞琼字”的“字”是指书信。

如此,整句话即谓:许久没有收到仙女许飞琼从仙家天府寄 来的书信了。 那么,既无书信可通,不知道仙女现在正在哪里呢?她为何还不寄信给我呢?她 心里到底在想什么?——迭唱“人在谁边”,叹息反侧。

“今夜玉清眠不眠”,玉清也是一位仙女的名字,在人间也留下了几多美丽的故事。据唐人 笔记,玉清为梁玉清,她是织女星的侍女,在秦始皇的时代里,太白星携着梁玉清偷偷出奔,逃到 了一个小仙洞里,一连十六天也没有出来。

天帝大怒,便不让梁玉清再作织女星的侍女,把她贬 谪到了北斗之下。“今夜玉清眠不眠”,也就是说容若在惦记着那位仙女:今夜你玉清在天上可 也和我一般的失眠了吗?——容若自己的无眠是这句词里隐含的意思是:正因为我无眠,才惦 记着你是否和我一样无眠。

容若是在思念着一位仙女吗?这世间哪来的仙女?这,就是文人传 统中的仙家意象了。仙女可以指代道观中的女子,也可以作为女性的泛指。

写爱情诗,毕竟无 法直呼所爱女子的名姓,所以总要有一些指代性的称谓。 词的下阕,由天上回落人间,由想象仙女的情态转入对自我状态的描写。

“香销被冷残灯 灭”,房间是清冷的,所以房间的主人一定也是清冷的,那么,房间的主人为什么不把灭掉的香继 续点燃,为什么不盖上被子去暖暖地睡觉,就算是夜深独坐,又为什么不把灭掉的灯烛重新点 起?那是因为,房间的主人想不到这些,他只是静静地坐在漆黑的房间里“静数秋天”,静静地 计算着日子。 也许仙女该来信了吧?也许该定一下相约的时间了吧?等待的日子总是十分难 挨,等待中的时间总是十分漫长。

待到忽然惊觉的时候,才发现“又误心期到下弦”。就在这一 天天的苦挨当中,不知不觉地晃过了多少时光。

末一句,语义朦胧,难于确解,但意思又是再明 朗不过的。 若“着相”来解,可以认为容若与仙女有约于月圆之日,却一直苦等不来,挨着挨着, 便已是下弦月的时光了;若“着空”来解,可以认为容若以满月象征团圆,以下弦月象征缺损,人 生总是等不来与爱侣团圆的日子,一天一天便总是在缺损之中苦闷地度过。

此正如《诗经•关 雎》所言: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5.纳兰性德的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的意思和赏析

【作品名称】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纳兰性德 【作品体裁】词 编辑本段诠解 "桃花羞作无情死",桃花,是个艳丽娇柔、多情婉转的意象,花开总要花落,而桃花的落地却是不甘心的,因为它是多情的话,无法接受无情的死。

和人一样,多情的花总要有某种多情的死法。 "桃花羞作无情死"是从桃花而言,接下来的"感激东风"是从观花的容若而来的。

感激东风,把娇红的桃花吹落,没有任它委于尘土泥泞,而是吹它飞进了容若的小窗,让它来陪伴容若这个正陷于烦恼郁闷的才子。--懊侬,就是烦恼、懊恼的意思,这里是指称烦恼中的容若。

下片开始,"谁怜辛苦东阳瘦",是容若的自况。 东阳瘦是南朝沈约的典故,沈约也是和容若一样的美男子,也一样的才调高绝,我们现在得以欣赏四声分明、抑扬顿挫的诗词音律,还得要感谢沈约这位音律研究的开山鼻祖。

沈约曾作东阳守,人们便称他为东阳,这是古人一种习惯的称谓方式。沈约在一次书信中谈到自己日渐清减,腰围瘦损,此事便成为了一个典故,习见的用法是"沈腰"或"沈郎腰"--前者如李后主的名句"沈腰潘鬓消磨",后者如许庭"东君特地、付与沈郎腰"。

有趣的是,沈约的腰肢消瘦本来是愁病所损,但一来因为六朝时代特殊的审美品位,二来因为沈约素来有美男子之称,故而沈腰一瘦,时人却许之为风流姿容。 [1] 编辑本段赏析 从最初《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待嫁女子的饱满惊动;到唐诗要案“人面桃花相映红”主犯崔护的迷离惆怅,再到貂蝉仰面对云长说的那句“乱世桃花逐水流”,诉尽乱世女儿的坎坷流离。

桃花这东西,惹起人太多遐思。她可以满山满野涨破眼帘的妖艳,也可以是居在人家的小院回廊处,合着艳阳云影,好一番清正飞扬。

桃花的飞扬,落在眼底是春光迷离,亦或是桃花随水水无情的悲凉。只看观花赏春人的心境了。

然而“桃花羞作无情死”,容若作此哀语,我不信他是独独为了伤春。 窗间台上,看见被风吹落的桃花,飞伴在那个失落的人的身边,满地桃花飞,容易叫人想起那个“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的息夫人。 绝色的容貌,出众的才情,让我彻底爱上你,也让他们有了将你从我身边带走的理由。

你也入了宫,成为权力祭台上圣洁的祭品。从来好物难留。

我以为是一生一世的执手相看,而你不过是月上桃花,偶尔晃动在我的梦境里。 我将你比作桃花夫人,你知道,我明白你的苦衷,从没有误解你的意思。

你入宫为妃也只是身不由己,身不由己。 古词里说沈腰潘鬓消磨,以此来指姿态、容貌美好男子在岁月中折损,令人惋惜。

潘岳初入东都时是“掷果盈车”的檀郎,惊艳到洛阳少女老妇全城出动来观赏帅哥,宦海浮沉被贬为河阳县令,十年风霜老了华发,再入洛阳时,已是沧沧男子。[2]。

6.欧阳修的《采桑子》及译文

原诗如下: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如下: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扩展资料: 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暮春时节来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7.纳兰的《采桑子》具体翻译下,谢谢

采桑子《赏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从最初《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待嫁女子的饱满惊动;到唐诗要案“人面桃花相映红”主犯崔护的迷离惆怅,再到貂禅仰面对云长说的那句“乱世桃花逐水流”,诉尽乱世女儿的坎坷流离。桃花这东西,惹起人太多遐思。她可以满山满野涨破眼帘的妖艳,也可以是居在人家的小院回廊处,合着艳阳云影,好一番清正飞扬。

桃花的飞扬,落在眼底是春光迷离,亦或是桃花随水水无情的悲凉。只看观花赏春人的心境了。然而“桃花羞作无情死”,容若作此哀语,我不信他是独独为了伤春。

窗间台上,看见被风吹落的桃花,飞伴在那个失落的人的身边,满地桃花飞,容易叫人想起那个“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

绝色的容貌,出众的才情,让我彻底爱上你,也让他们有了将你从我身边带走的理由。你也入了宫,成为权力祭台上圣洁的祭品。从来好物难留。我以为是一生一世的执手相看,而你不过是月上桃花,偶尔晃动在我的梦境里。

我将你比作桃花夫人,你知道,我明白你的苦衷,从没有误解你的意思。你入宫为妃也只是身不由己,身不由己。

古词里说沈腰潘鬓消磨,以此来指姿态、容貌美好男子在岁月中折损,令人惋惜。潘岳初入东都时是“掷果盈车”的檀郎,惊艳到洛阳少女老妇全城出动来观赏帅哥,宦海浮沉被贬为河阳县令,十年风霜老了华发,再入洛阳时,已是沧沧男子。

沈约曾作东阳(今属浙江)太守,故又称沈东阳。齐、梁更迭之际,沈约是萧衍谋取帝位的主要谋士之一。他甚至引用谶语“行中水,作天子”,以证萧衍(按“衍”字即是“行”中有“水”)上应“天心”、下符“人情”,当作天子。萧衍称帝(即梁武帝)后,沈约始终受到重视,仕途顺畅,地位超然。沈约虽是文人,却有宰相之志,很想更多地直接参与、掌管具体政务,旁人也认为他能够胜任,但梁武帝始终不把朝政实权交给他,只是给了他很高的虚衔。沈约要求“外放”,到地方做官,也不曾得到梁武帝的允许。沈约不是一般的文人,他在武帝即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展露的韬略,使得武帝器重他又提防他。同梁武帝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使他感到抑郁。《南史·沈约传》记沈约与徐勉书云:“百日数句,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革带移孔,即腰带移孔,指人消瘦。

“东阳瘦”,以前我以为不过是美男子的自怜自恋,晒然一笑而已。而现在仔细地读,才明白容若的深意。容若以沈东阳自比,原不止说自己因为爱情消瘦,他的处境和沈约也相似,也是妄负才名,空有虚衔不被重用,心情自然也是抑郁。

容若喜欢化用王次回的诗意,像这句:“一片幽香冷处浓”就是出自《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容若反用其意,谓此时心情还不如芙蓉,芙蓉于冷处还能发出浓郁的香气,人心却如桃花已谢,春光不再。上阕写到春阑花残,春尽人慵。下阕结句除了呼应上阕所写的桃花零落,随风飘飞的凄美景色。芙蓉更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在如影随形的伤感情绪中,伤心的人已经捱到夏天。花瓣不会因为人的惋惜而停止凋谢,时间并不会因为人的悲伤而停止流转。一味地沉湎于伤感中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桃花来说,心里不存情意地死去,是件丢脸的事情。”

意思是桃花是很多情的东西。娇柔,不舍,敏感,依恋是她的气质。

她为了东风把她吹下来,就飞进了窗户伴着我。

谁能理解我瘦削如东阳呢?

8.求《采桑子》这首词的全文,谢谢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

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

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 夜已三更。

一阕悲歌泪暗零。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

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采桑子 九日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