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葛衣

1.诗经周南葛潭意思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白话译文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理话,说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内衣洗干净。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2.诗经•小雅中二雅的第一篇

2雅是什么,雅有大小雅之分

小雅第一篇: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大雅第一篇: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3.诗经

诗经·国风·周南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逑:(隹隹)之借字,(隹隹),双鸟之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荇菜:水草名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寤:睡醒,寐:睡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①之。 ①:毛加草头,音帽,有选择之意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葛:植物名。

覃:借作藤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①,为②为③,服之无④ ①:镬去钅加氵,音获,煮 ②:纟希,音吃,细葛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③:纟谷,音戏,粗葛布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④:译繁体去讠加攵,音译,厌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3.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卷耳:野菜名,嫩苗可当菜吃嗟我怀人,①彼周行。 ①:真加宝盖,同置陟彼崔嵬,我马虺②。

陟:登高。②:阝贵。

虺阝贵:音灰颓,疲惫我姑酌彼金③,维以不永怀。 ③:儡去亻加木,酒尊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兕觥:音四公,犀牛角制的大酒杯陟彼④矣,我马⑤矣。

④:石且,音居,有土有石的山丘我仆⑥矣,云何吁矣! ⑤:者加病头,音途,疲病。 ⑥:甫加病头,音扑,义同⑤ 4.①木 ①:缪去纟加木,音纠,乔木的树枝下垂南有①木,葛②系之。

②:儡去人加草头,音垒,葛类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福履:福禄也南有①木,葛②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①木,葛②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5.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螽:蝈蝈。诜诜:音申,多也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薨薨:音轰,形容螽的齐鸣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蛰:音知,和集也 6.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木少盛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于归:指姑娘出嫁桃之夭夭,有①其实。 ①:贲加草头,音坟,果实将熟的样子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7.兔① ①:上四下且,音居,网肃肃兔①,②之丁。 ②:啄去口加木旁,音浊,敲击。

丁:音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干城:守卫之武士肃肃兔①,施于中逵。

逵:音魁,四通八达的大道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仇:通逑肃肃兔①,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8.①② ①②:不加草头,吕加草头,音浮以,车前子采采①②,薄言采之。

采采①②,薄言有之。采采①②,薄言掇之。

采采①②,薄言捋之。采采①②,薄言③之。

③:衤吉,音洁,用衣襟兜东西采采①②,薄言④之。 ④:衤颉,音协,把衣襟角系上兜东西 9.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楚:荆也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蒌:蒌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0.汝① ①:土贲,河堤遵彼汝①,伐其条枚; 汝:汝河,源出河南省未见君子,②如调饥。

②:上叔下心,音逆,忧愁遵彼汝①,伐其条肄; 条:山楸树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②尾,王室如③; ②:赤贞,音成,浅红色。

尾:音以虽然如③,父母孔迩。 ③:火毁,如火焚一样。

孔:甚。迩:近 11.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振振:仁厚的样子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定:额心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4.诗经中“葛屦”的全文翻译

魏风:周诸侯国名,姬姓,故城在今山西芮城县。公元前661年为晋献公所灭。《魏风》是魏国境内民歌,共七篇,大多产生于魏亡以前,内容上以讽刺揭露统治阶级为主。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题解]

这是刺“褊心”的诗。诗中“缝裳”的女子似是婢妾,“好人” 似是嫡妾。妾请嫡试新装,嫡扭转腰身,戴她的象牙搔头,故意不加理睬。这是心地褊狭的表现,诗人因此编了一首歌儿刺刺她。作者或许是众妾之一,或许就是这缝裳之女。婢妾的地位本是家庭奴隶,这诗多少反映出她们的处境。

[注释]

1、屦(句jù):鞋。纠纠:犹“缭缭”,绳索缠结缭绕之状。形容屦上的絇(音渠qú,屦头上的装饰)或綦(音棋qí,系屦的绳)。絇是一条丝线打的带子,从屦头弯上来,成一个小纽,超出屦头三寸。絇上有孔,从后跟牵过来的綦便由这孔中通过,又绕回去,交互地系在脚上。

2、履:践踏。葛屦是夏季所用(冬用皮屦),“可以履霜”是说它不透寒气,也就是形容它的工细精致。

3、掺掺(纤xiān):一作“扦扦(千qiān)”,形容女人手指纤细。这里的“女手”有所指,就是制葛屦的手,也就是缝裳的手。

4、裳:即下裙。这里以“裳”与“霜”叶韵,举裳也包括衣。

5、要:就是衣裳的腰。襋(即jí):衣领。两字都用作动词,言一手提领一手提腰。

6、好人:犹“美人”。在这首诗里似属讥讽之词。以上二句是说缝裳之女将缝成的衣裳拿给“好人”去穿。

7、提提:《尔雅》注引作“媞媞(题tí)”,细腰貌。

8、宛然:迥转貌。辟:即“避”。“左避”犹“回避”。

9、象揥(替tì):象牙所制的发饰。女子用揥搔头,同时用来做装饰。

10、褊心:心地狭隘。

11、刺:讥刺。末二句诗人自道其作诗的用意。

[余冠英今译]

葛布鞋儿丝绳绑,葛鞋穿来不怕霜。巧女十指根根细,细手缝出好衣裳。一手提腰一手捏在领儿上,请那美人儿试新装。

只见美人儿腰肢细,一扭腰儿转向里,戴她的象牙发针不把人搭理。好个小心眼儿大脾气,待我编只歌儿刺刺伊。

5.《诗经·葛覃》全诗大意

《诗经·葛覃》

【原文】

葛之覃兮①,施于中谷②,维叶萋萋③。

黄鸟于飞④,集于灌木,其鸣喈喈⑤。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⑥。

是刈是劐⑦,为纟希为纟谷⑧,服之无肄⑨。

言告师氏⑩,言告言归⑾。 薄污我私⑿,

薄浣我衣⒀。 害浣害否⒁,归宁父母⒂。

【注释】

①葛:葛藤,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纤维可以用来织布。覃(tán):长。

②施(yì):蔓延。中谷:谷中。

③维: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萋萋:茂盛的样子。

④黄鸟:黄鹂。于: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⑤喈喈(jie):鸟儿鸣叫的声音。

⑥莫莫:茂密的样子。

⑦刈(yi):用刀割。劐:煮。

⑧纟希:细葛纤维织成的布。纟谷:粗葛纤维织成的布。

⑨服:穿着。无肄(yi):心里不厌弃。

⑩言:语气助词,无实义。师氏:管女奴的老妈子。

⑾归:指回娘家。

⑿薄: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污(wu):洗去污垢。私:内衣。

⒀浣(huan):洗涤。

⒁害(he):曷、何,什么。否:不。

⒂归宁:指回娘家。

【译文】

葛草长得长又长,

漫山遍谷都有它,

藤叶茂密又繁盛。

黄鹂上下在飞翔,

飞落栖息灌木上,

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

漫山遍谷都有它,

藤叶茂密又繁盛。

割藤蒸煮织麻忙,

织细布啊织粗布,

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理话,

说我心想回娘家。

快把内衣洗干净。

洗和不洗分清楚,

回娘家去看父母

6.《诗经·国风·周南·葛覃》原文及赏析

【原文】

葛之覃兮①,施于中谷②,维叶萋萋③。黄鸟于飞④,集于灌木⑤,其鸣喈喈⑥。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⑦。是刈是濩⑧,为絺为綌⑨,服之无斁⑩。

言告师氏⑾,言告言归⑿。薄污我私⒀,薄澣我衣⒁。害澣害否⒂?归宁父母⒃。

【注释】

⑴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俗称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屦),夏日穿用。覃(tán谈):本指延长之意,此指蔓生之藤。

⑵施(yì易):蔓延。中谷:山谷中。

⑶维:发语助词,无义。萋萋:茂盛貌。

⑷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曰;聿,作语助,无义。于飞,即飞。

⑸集:栖止。

⑹喈喈(音jie1接):鸟鸣声。

⑺莫莫:茂盛貌。

⑻刈(yì义):斩,割。濩(huò获):煮。此指将葛放在水中煮。

⑼絺(音chi1吃):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綌(xì戏):粗的葛纤维织的布。

⑽斁(yì义):厌。

⑾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师氏:类似管家奴隶,或指保姆。

⑿归:本指出嫁,亦可指回娘家。

⒀薄:语助词。污(wù务):洗去污垢。私:贴身内衣。

⒁澣(huǎn缓):浣,洗。衣:上曰衣,下曰裳。此指外衣。

⒂害(hé何):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

⒃归宁:回家慰安父母,或出嫁以安父母之心。

【译文】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茂盛。黄雀轻轻飞,栖息灌木上。喈喈啭欢声。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清鲜。割来煮泡后,织成粗细布,穿试百不厌。

轻声告保姆,思归情牵缠。洗罢贴身衣,又忙洗外衫。何洗何不洗?早归父母安。

【作品鉴赏】

《葛覃》这首诗的主旨,全在末章点示的“归宁父母”一句。然而“归”在古代,既可指称女子之出嫁,如《桃夭》的“之子于归”;又可指称出嫁女子的回返娘家,如《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记“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所以,《毛诗序》定此诗为赞美“后妃”出嫁前“志在女工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的美德,其出嫁可以“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而今人余冠英等则以为,这是抒写一贵族女子准备归宁(回娘家)之情的诗。二者对主旨的判断相去甚远,但在诗意上又均可圆通。究竟取“出嫁”说好呢,还是“回娘家”说好,也实在无法与作诗人对证,只能让读者自己去体味了。

不管抒情主人公是待嫁女还是新嫁娘,她此刻正处在喜悦而急切的企盼之中却毫无疑问。诗分三章,展出的是跳跃相接的三幅画境。首章似乎无人,眼间只见一派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静的山沟;然而这幽静的清碧,又立即为一阵“喈喈”的鸣啭打破,抬眼一看,原来是美丽的黄雀,在灌木丛上啁哳(zhāozhā,拟声词。形容声音烦杂而细碎)。不过这“无人”的境界,毕竟只是种错觉,因为读者忘记了,在那绿葛、黄雀背后,分明有一位喜悦的女主人公,在那里顾盼、聆听。二章终于让女主人公走进了诗行,但那身影却是飘忽的:刚看到她弯腰“刈”藤的情景,转眼间又见她在家中“濩”葛、织作了。于是那萋萋满谷的葛藤,又幻化成一匹匹飘拂的葛布;而女主人公,则已在铜镜前披着这“絺綌”,正喜孜孜试身呢。那一句“服之无斁”,透露着辛勤劳作后无限的快慰和自豪。三章的境界却又一变,诗行中多了位慈祥的“师氏”。她似乎在倾听,又似乎在指点,因为她的女主人,此刻正央求她告知急需澣洗的衣物。“害澣?害否?归宁父母”——那便是情急的女主人公,带着羞涩和抑制不住的喜悦,终于向师氏透露的内心的秘密。这秘密也被读者偷听到了,于是恍然大悟,不禁莞尔而笑:站立在读者面前的女主人公,原来是这样一位急切待“归”(出嫁或者回娘家)的新人!那么前两章的似断似续,山谷中葛藤、黄雀的美好春景,和“刈濩”、织作的繁忙劳动,就不仅传达着女主人公期盼中的喜悦,而且表现着一种熟习女工、勤劳能干的自夸自赞了。这样的女子,无论是嫁到夫家还是回返娘家,都是足以令夫家爱怜并带给父母莫大安慰的。

在中国的传统中,对女子的要求从来是严苛的。所谓“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便是古代的男子世界所强加给女子必须习练的“妇教”。其要在于规定女子必须“贞顺”、“婉媚”和勤于丝麻织作之劳,老老实实作男子的附庸和婢妾,若非如此,便不配为人之妇。此诗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待归”女子勤于“妇功”的情景。

7.如何学习《诗经》《葛覃》

首先,“葛覃”与“归宁父母”没有特定的联系,诗经里面出现了很多的植物名字,但是往往并不一定与内容有很大的关系,这与诗经的表现手法相关,“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至于为什么它做题目,诗经往往是从它文中开篇的第一句话选择词语做题目的。

其次,“言”是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薄”也是语气助词,含有勉励的意思。“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是走去告诉我的女仆,我要探亲回娘家。内衣外衣都要勤洗勤换。“污”是洗净的意思。

8.谁读过一篇关与诗经药名的散文,里面有关于车前子等植物描述,请发

芣苢满阡陌

五月,阳光明媚。天空辽阔旷远,洁白柔软的云朵在遥远的天际悠悠地飘浮。

林间风煦,陌上草薰,碧色连天。蒲公英、苦麻菜、紫云英及其它不知名的小草一簇簇,一片片,热热闹闹,幽深浓密,铺满了陌上。各色细碎的花儿在浓浓的绿意里极力绽放着,展示着它们短暂的不为人知的美丽。泥土的湿润、植物的清香在空气里无声地弥漫着。

在这生机盎然的阡陌上,车前草也正默默地生长着。车前草,《诗经》里叫“芣苢”,春初生,圆润的叶片紧贴着潮湿的地面,舒展着纯粹而明净的绿意。不妖娆,不张扬,温良敦厚,独自散发着淡淡的香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恍然间,有清越的歌声隐隐响起,若远若近,飘飘渺渺,随着茸茸青草的幽香,漫过绿野,漫过阡陌。

伴随着歌声,陌上走来了一群《诗经》里的葛衣女子,挎着竹篮,三三两两,笑语盈盈,且歌且舞,左右采之。车前草啊密又多,快点把它采下来;车前草啊叶儿圆,撸不尽来采不完;车前草啊绿又嫩,快快把它采回家。

采回家做什么呢,一定是晾晒干了做药吧。一直以来,只知道车前草是一味中药,可以当菜食用还是近来才知晓的。

周末游玩九龙瀑布,来到布依山寨的农家乐就餐。原木小方桌上,蕨菜翠生生、青玉米饱满香糯、五彩的花米饭晶莹圆润,各种布依特色的食物摆满桌。

待我们坐下,主人又端上一汤盆色青翠的绿叶菜,放在中央,说,这是野菜,猪耳朵叶,味道不错。

我疑惑地看着,这不是车前草吗?还是可以食用啊。挑起一棵,白根绿叶,赏心悦目。入口,清香滑爽,无一点苦味。

在我的记忆里,车前草一直跟常喝的中药一样苦。

小时候,身体不好,隔三差五,母亲就带我去找镇上的王老先生瞧病。抓好一大包中药后,总需车前草做药引子,有时是桑叶或竹芯。因在田埂、河沟等到处都有车前草,老先生便不开这味药。

回到家后,母亲拿了镰刀,拎着竹篮,带我去田埂上挖车前草。

蜿蜒的陌上,芳草萋萋,翠色欲滴。青青的麦苗已开始吐穗,蒲公英开着一朵朵金黄的小花。绿绿的车前草,这儿一簇,那儿一丛,嫩嫩的叶片平滑如匙面,闪烁着光泽。

母亲小心翼翼地连根劁起一株肥嫩的车前草,对我说,孩子,这车前草,它是那么的普通、朴素,不被人注意,但它的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车辙马道上生长,即使被马蹄踩烂了,也能重新挺起腰杆。所以,也叫马蹄草。我们人哪,也要像车前草一样。

母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只是在想曾读过的一句“踏花归来马蹄香”,那踏青归来的马蹄上,可有车前草的清香呢?

挖了两三株车前草,回家洗净。白白的细密的根须好似老人的胡须,根与茎叶的长度几乎相等。母亲把先前抓好的中药放进一个土制的黑色陶罐,再把车前草放在最上面,倒上水没过药面,便盖上盖子,浸泡一会儿,就放在炉子上熬着药。

我坐在小板凳上,看着。慢慢的,药熬开了,扑扑地响着,白色的水汽升腾,屋子里弥漫着浓郁的药味。母亲把火关小,又用文火熬上10多分钟。然后,把药罐拿下来,倒了一大碗酱色的中药给我,浓浓的,酽酽的,极苦。

我揭开盖子,看那车前草,不再鲜活青绿,已经跟其他中药一般色泽。

就这样,中药的苦涩,车前草的记忆,几乎伴随了我整个童年时光。

此时,已值初夏。陌上,到处都是车前草的身影,那样的翠绿水灵,沉静优雅。有的车前草已抽穗扬花,叶柄长长,花穗亭亭,犹如素婉的女子,立在阡陌上,姿态清秀,等待有人把它想起,在它身边留下足迹。无论是否有人经过,是否有人驻足,它都是那么素朴静然,不喜亦不悲,在清寂的风里安静地等候着,守望着。。

在那遥远的故乡,我那容颜苍老的母亲,是否也似这样,默默地等待着独自天涯的女儿?

注释:芣苢就是车前草,是一味中药。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