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曰开

1.诗经中春日游 杏花开满头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韦庄《思帝乡》

烈酒利刃,其实亦非男子专利。在人人不由自主的追逐游戏里,出演一见钟情,一心渴慕角色的,亦可换做是女子。

这首韦庄的《思帝乡》,幼时只觉浅简,好背,并不知其好在何处。就像年轻时,你我日日憧憬着外面的世界。及至成年,不停漂泊迁徙,走过一座又一座城市,看过一重又一重山水,回首方觉,唯有故园门前的那条梧桐小路,才是通往简单快乐的捷径。

而那一段又一段跌宕情路,徒增无谓蜿蜒回曲。一路跟头摔过来,魂牵梦萦,到死都挥之不去的,总是最初的那刻心动。

天,无限晴好,水彩泼出来般纯净透蓝。草长莺飞。空气中有阳光吸吮青草汁液的宜人芳香。整座杏林似腾起淡粉烟瘴,一树树粉白色娇小花朵正恣意绽放。毫无保留。飘落满地快乐。青春正当挥霍时,便就此美景,索性一颗心抛却。又如何。

同样执拗,泼辣辣一句“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较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彻底,决绝百倍。贺裳说,柳耆卿此句“意即韦意而气加婉矣”。岂止,简直就是为阳光普照的房间拉起厚实的窗帘,气息转而阴晦。

人世间,非十分真情不足以动撼人心。只是吝惜当道。

《花间集》里,如此活泼泼甘心忘情的,还有皇甫松的一首《采莲子》。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舡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四季值替,由春轮转至秋。水光潋滟的一湾湖面上,她是只失魂落魄的呆雁,一任顺流漂走而不自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心仪的那个人哪,难道你仍未察觉吗?

朱光潜说,人生有两种类型,一种生来看戏的,一种生来演戏的。她抛掷莲子,投递情意。定有旁的人在静默观戏,怡然自乐。

况周颐在《餐樱庑词话》中说,这首皇甫松的《采莲子》,写出了闺娃稚憨情态。热衷于描绘娇憨采莲女的词人,亦不独皇甫松一人。温庭筠的《河传》读来同样生动。此番竟连一旁的观众亦被分派了戏文。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舡。红袖摇曳逐风暖,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采莲女啊,请你别向那边岸去啊。似警语似笑语。出此言者,应是见惯江中风浪,经多人间离散的老船夫吧。你看,那少年的船早已花儿满舱。如何还载得动你沉甸甸的一往情深?

有水,有舟,有心悦君而君不知的满心情切。令人想起那首更为古老的《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骑马,驾车,皆不如水上行舟,更能激发歌唱吟咏的冲动。和着摇荡韵律,拥桨而歌者,必是走惯了船的行家。

后人杜撰,安排越女歌唱《越人歌》,与鄂君子皙语言不通,曲调悠扬。起初鄂君子皙不解其歌何意,后经人翻译方恍然顿悟。于是,对于越女本来无望的钟情,竟最终以迎娶作为回报。

设若果真如此,采莲女或可与那令她一时贪看忘形的男子共结连理。亦未可知了。

然,细读刘向的《说苑》,这首先秦古歌所关系到的典故,情形却非如此浪漫。哪里有什么越女。哪里有什么嫁娶。其所欲表明的,不过是鄂君子皙如何礼贤下士罢了。

我们单单被这“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一击而中命门,遂管不得出处。脑海里幻演起凄美爱情剧目。眼中蓄满泪意。

曾几何时,校园里那条浓荫匝地的小路,阳光斜斜,透过枝叶缝隙,照落在那个人的脸上。最不设防时,就这样迎面而来。你一时愕然失魂,胸中似有灼热岩浆,急欲喷涌。那人何时走过身边,你又何时翻然醒转,皆不知觉。风中有槐花苦涩的清香。那是你一生都忘不掉的味道。

也许那个人,永远不会知道。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所想已逐光阴流水,飘去远方。

多少芬芳飘渺的最初,脆弱而浓郁。那些大朵大朵洁白安静的玉兰花,只开放在年少时独自一人的花园。成长后,鲜有人问津。

2.陌上花开那句话 出自诗经还是别的

此之为陌上花开 钱武肃王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 东坡演之为“陌上花三绝句”云:“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还歌缓缓归!” ——王士祯【香祖笔记】 吴王妃每年春天必归临安省亲,钱鏐甚为想念。

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钱鏐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王妃接书后不觉恻然心动道:“王爷迈,既有信来,命我归去,安可有违?”遂传谕即日登程,速返杭州。

陌上花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 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 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骈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回家。

注:苏轼三首《陌上花》,又名《清平调引》。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

英雄相惜,对钱镠敬佩有加,曾书《表忠观记》碑文,高度评价钱镠之功绩。苏公喜欢走动,也常来临安,听到里人之歌后,颇有感触,便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

晁补之——《陌上花》 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满罗衣。

归安城廓半楼台,曾是香尘扑面来。不见当时翠辇女,今朝陌上又花开。

云母蛮笺作信来,佳人陌上看花回。妾行不似东风急,为报花须缓缓开。

陌上花开缓缓归作者:忍冬选自:《散文选刊》1995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的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轻爽而浪漫。“三月风情陌上花”,古远的诗句似乎随风从天边飘来,从历史的深处飘来,拂过阡陌,袭上心头,诗是属于清乾嘉诗人赵翼的,可昂首远望,眼前的陌上风情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由眼帘入心扉。

漫步陌上,心情是诗意的那种,优雅而散淡,不惹匆促,只因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

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子里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

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多少人吟诵了了多少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其时陌上花团锦簇,杨柳轻摇,蝶飞蜂舞,三月风情旖旎之至。这时,一骑快马打陌头杨柳的绿阴中飘然而来,驿者翻身下马,气喘吁吁中把一封书信递给夫人。

夫人展开一看,不禁满面春色。原来,吴越王钱镠身在王宫大殿却惦记着远在临安陌上的爱妃,嘱她只管怜花惜柳,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归,“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钱镠,这位在五代十国的夹缝中占了十二州江山的吴越国王,不提他江山坐得如何,只是这一番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之情,就足以让后人击掌了,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游移在古籍史册中,艳称千古。

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厄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了剑戟弓弩的无情。从此,陌上花开依旧,只是钱镠烟逝,爱妃云去,只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一句话化作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等待后人的凭吊。

终于在吴越“国除”的百十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陌上,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的却是萧瑟。

于是在秋天的陌上花开中,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一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为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归”……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盛衰的感慨。

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漫步陌上,尽管不能如吴越王妃那样一路招摇地走在陌上花丛中,也不能像东坡那样怀一颗忧伤之心,吟出千古不泯的诗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把钱镠与王妃的“缓缓归”,当做人类面对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过陌上花开而生发的历史感悟更以一种强劲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简直就是为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落。

我不敢说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可以觉悟地抚摸陌上娇嫩而以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恬静如花,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缓缓归,我心已。

3.《诗经》开篇第一首是什么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第一首诗,它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要,所以我这里全文采录。

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学者多注重探求“作者本意”;“知人论世”,那当然是必要的。而一般读者只欣赏诗句所造意象,我以为也无可厚非。

我这小文也就先简要介绍和评价各家对“作者本义”的探讨,再谈谈对它的一般欣赏理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河洲上“关关”和鸣的“雎鸠”,据朱熹注解说,是一种“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鷖,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也就是说,古人认为“雎鸠”这种水鸟,具有稳定的配偶关系,互相之间不“乱搞”;配偶经常在一起游水生活,但是人们却没有见过它们戏狎**。

所以《毛诗传》表彰它们感情深挚而又懂得礼仪区别(意思指配偶之间的亲密恩爱应该隐秘进行,在公众场合应该遵循社会礼仪)。“雎鸠”是什么鸟,过去有说是鹗,有说是雕类,有说是鱼鹰的;当代有学者分析论证,认为古人说的这种水鸟应该是指美丽的天鹅,我赞同。

天鹅在河洲上降落,成双作对,“关关”和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景,画意诗情交融。至于最新的科学考察研究发现,天鹅雄雌之间的“爱情”并不如传说中那么“挚而有别”,应该另当别论。

因为,我们祖先没有经过“科学考察”,他们就是那样看“雎鸠”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歌咏的这男女主人公是谁?过去学者多认为是特指。

现存最早的解诗文献《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又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淑女”指“后妃”,那“君子”就是指“王公”了。

朱熹《诗经集传》据此解说:“‘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太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

朱熹认为,周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到“圣女”太姒为配偶;“宫中之人”迎接太姒到来,看见太姒“有幽闲贞静之德”,就创作了这首诗,歌颂太姒是文王的好配偶,祝愿他们夫妇“相与和乐而恭敬”。朱熹又引用汉代匡衡对这首诗主旨的解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贞淑,不贰其操;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

此纲纪之首,王化之端也”,称赞这是“善说诗矣。” 按照朱熹这样解说,这首诗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君子”选择配偶(特别是君王选择后妃)的标准:那女子既要美丽又要贞淑,只爱丈夫一个人;对丈夫感情深挚、爱得热烈,却又能在公众场合容仪端庄,不表露出情欲狎亵。

认为这是人伦道德的首要基础。《毛诗序》解说《关雎》的主旨是:“《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

是《关雎》之义也。” 章太炎先生根据《毛诗序》这个说法,结合《史记•;殷本纪》的有关记载,在他的《检论•;〈关雎故言〉》中,对《关雎》提出了另一种解读:后妃淑女指“鬼侯(九侯)”之女;鬼侯是辅佐商纣王的“三公”之一,他见“纣淫妲己,为长夜之饮”,国家政治一团糟,就把自己贤淑的女儿献给纣王,希望能够“修其闺门,辅之仁义,正家而天下定”;可惜他的女儿端庄贞静不合纣王心意,反而导致鬼侯被杀成肉酱,连带周文王也被幽囚。

章太炎先生这一论说,头头是道,我很佩服,可惜好像在后来解说《诗经》的学者们中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孔夫子评价这首诗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说:君子陪伴淑女一起时,快乐而不放荡;君子独居相思淑女时,哀愁而不伤痛。

孔夫子对《诗经》总的评价是“思无邪”,就是说《诗经》表现感情思绪中正平和,喜怒哀怨都合度中节,控制激情,没有过分过度的地方。这和他在人伦政治方面要求“克己复礼”、追求“中庸”的理想是一致的。

一般读者不去管“君子”是指周文王还是商纣王,淑女是指太姒还是鬼侯之女;他们就直接把诗中的君子淑女看作青年男女主人公,认为这首诗是歌颂青年男女相爱相思,表现爱情主题的。汤显祖戏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小姐读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后,悄然废书而叹曰“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

今古同怀,岂不然乎?”可以作为代表。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干脆就翻译为“漂亮的好小姐呀,是少爷的好一对儿”,直白通俗。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国古代儒家早就认识了这一点;孔子甚至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言下之意承认人多“好色”。孔子“删定”的《诗经》放它在开书第一篇,这样一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天经地义,“今古同怀”!这也就鼓励了青年男女们勇敢地去追求爱情,歌吟相思情爱。

于是,吴歌、山歌、“信天游”、“蓝花花”,民歌中古往今来情歌。

4.古老而有趣的问题《诗经》上有一句“女曰欢之,男曰既且,对欢”

你可真行~~~!!!哎……不说什么了!!也就是你能想得出来啊~~!! 李敖就是不停地解说中国的传统文学,不过也代表一个观点,可以一笑而过! 李敖不是说过,“这些东西出现以后,男人越玩越欢,女人也越玩越痛快。”

李敖有话说 第二百零四集 (全文) 一连串的一些节目里面都谈到杂七杂八台湾岛上的一些事情,我自己啊谈得都烦了,今天啊 另改一道菜,端出来给大家吃,又回到我的老本行,我的本行是什么?我告诉大家,玩中国的古典的东西,这是我的本行。 我是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的,也念过历史研究所,没念完自己就颠了,就跑掉了。

我觉得我有很多的读书的本领,其中一个本领就表现在,我对古今中外的资料那种融会贯通的这种绝活上面,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长处。我曾经在我的节目里面跟大家谈过,我们这祖宗,祖父祖母祖宗,祖宗这个祖字,这边是个示字部,这个神仙,这个示字部,那边是个且字,而且的且字,这个且字什么字呢?且就是我们现在祖宗牌位,祖宗牌位就是这么一个牌位,下面一个横的,看起来就像而且的且字。

且是什么呢?我在节目里面跟大家讲过,且就是中国古人的,像很多原始的民族,成长的原始民族一样的**的崇拜,对**的崇拜,那且字是对什么**的崇拜呢?对男性的**的崇拜,所以叫做且。我在我的节目里面,曾经举诗经为例,告诉大家那个字啊在我们传统的两千年来的解释,都说那个且字是语助词,没有意义,是帮着这句话的口气的。

在诗经里面讲,说狂中之狂也,且,过去的解释里面,就是狂中之狂也,你这个小太保,神气什么嘛,你跟我恋爱,你神气什么嘛就完了,不对的,在我的解释里面,狂中之狂也,上面一点,且字那个且字,是在具体的话来骂人了,骂什么话呢,就是X X,狂中之狂也,你这个小子神气什么嘛 X X,就是那句话骂你的。 所以原来两千年来,都被认为是一个语助的,帮着这个发音的这么一个助词,在我李敖研究之下,那不是助词,那是名词,不但是名词,还是个勃起来的名词。

可现在的小太妹,怎么骂这个小太保?两个人打情骂俏,谈情说爱,然后翻脸的时候,或者打情骂俏的时候,那个女孩在说,狂中之狂也,且,你这个小子神气什么嘛,嗨,X X。 我今天再给大家看个绝活,再举个例子给大家看,大家看我手里拿这东西啊,这是诗经,这个诗经是海峡两岸合作的,诗经由台湾的师范大学的文学院长主编,请了大陆很多的专家来做注解,我们把话说破了,就是拣便宜,什么拣便宜呢?中国大陆这边很多学者们研究中国古典的作解释,台湾这边给点钱,给点稿费,给点版税,台湾这边钱多嘛,就达成了协议。

所以台湾这边没有怎么努力,主要的这个货呢是大陆这边完成的,可是出版呢,是海峡两岸联合出版的。 这本诗经里面,大家看这里面有一首诗,这首诗什么呢?叫做郑风,大家看啊郑风,就是国风里面有很多国,郑国里面这些诗。

这诗里面呢,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一首啊,郑风里面最后一首,叫做溱洧。 溱是一条水的名字,洧也是一条水的名字,我们看这个诗经跟下面的这个白话的翻译,很用心的翻译,是怎么翻的,你看啊,溱与洧,看到翻译没有,溱水河呀洧水河,方涣涣兮,春天来了长满了那沙洲,士与女,青年的小伙和姑娘,方秉蕑兮,清香的兰花拿在手,这都翻译的没有错。

然后女曰:“观乎?”,姑娘说道,我们出去走走吧,就玩玩吧,士曰:“既且。”我把它念成且啊,我们简单念,通俗念法,小伙子说,我去玩过了,虽然玩过了,且往观乎,不妨再去走一走。

洧之外,一走走到洧水河,洵?且乐,地方很大,人很多,真快乐。大家看到这个,我再念一遍给大家听,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中文翻译,溱水河啊洧水河,春来长满那沙洲,前年小伙和姑娘,清香兰花拿在手,姑娘说道且去游,小伙子说虽游过,不妨再去走一走。

一走走到洧水河,地大人多真快乐。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维士与女,挤满了都是男和女,伊其相谑,又是笑来又是说,赠之以勺药,互相赠送芍药。

第二段,溱与洧,溱水河啊溱水河,浏其清矣,河水深清气微波,士与女,青年小伙和姑娘,殷其盈兮,一伙一伙真是多。女曰:“观乎?”姑娘说道去看看,士曰:“既且。”

小伙子说已经看过了,且往观乎,不妨再看乐一乐。洧之外,一走走到洧水河,洵?且乐,地方又宽敞人快活,维士与女,挤满都是男和女,伊其将谑,又是笑来又是说,赠之以芍药,互相赠送香芍药,完了。

大家都看到这个歌,我认为这个翻译啊有一段是有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啊我不瞒大家说,北京四大不要脸之一郭沫若,他发现出来,可是他的解释里面没有我李敖解释的这么明确,这么生动,所以呢以我李敖说的为准。这里面呢就这段话,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什么意思啊?它翻成说姑娘说道,我们那个地方好,我们去玩吧,跑去看一下把,到那边去走一走吧。小伙子说,男生说,虽有过,我去过了,士曰:“既且。”

我已经去过了,然后说 且往观乎,不妨再走,再去一趟吧,再。

5.诗经里你最喜欢哪首诗

《诗经》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真挚情感,读来朗朗上口,回味悠长。

我最喜欢的当属其中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拂晓岸边、秋风瑟瑟、迷蒙雾霭、秋水茫茫,水中小洲依稀立着心中的伊人,然而路险弯曲,无论怎样的“溯洄”、“溯游”,匆忙往返,都是可望而不可即,仿佛伸手可及却又虚渺飘遥,任一腔柔情空对茫茫秋水,脉脉难言,空嗟叹。

萧索悲凉,情何以堪?这情是哀而不伤,至悲即止。比之悲愤更显得隽永细致。

试想此种心情若放到别处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理想还是事业,在追求的过程中不都是朦胧迷离、若离若即又惹人魂牵?追寻的过程也都是艰难险阻,征途漫漫。所以说此诗情境深远,思来意味无穷,给人无尽的美感,引人遐思。

无论用词还是意境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先说词,诗中写白露从“为霜”、“未??”到“未已”,三个词就描绘出朝露为霜又融为秋水的过程,形象展现了时间的发展,“长”、“跻”、“右”、“央”、“坻”、“?b”的变换,表现了诗人为寻伊人往复急切的情形。

“宛”字把伊人悄立的姿态写活了,引人神思,叹之,此为用词之长。 再说境,诗中之境“如在目前 ”又“见于言外 ”,如幻若梦的感觉和迷蒙秋水浑然一体,仿佛这秋晨水雾皆是人心所化而成,又仿佛伊人仍在水中,亦真亦幻,情景交融。

此为意境之美。 另外像《关雎》和《桃夭》,也都很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把思念心上人的那种情景写的宛如眼前一般。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几个字就把桃花之美写出来了。 因此说《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起点,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所言不虚。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现代人也经常引用诗经里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诗经》已经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芳香永存。 (个人原创,请勿转载) 。

6.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可译为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24 11:04 【内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玁(xiǎn)狁(yǔn)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mǔ)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mǔ),四牡(mǔ)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mǔ)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xiǎn)狁(yǔn)孔棘(j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fēi)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 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刚刚出生。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变得柔嫩。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7.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荼”总共出现了几次

《诗经》中的“荼”字,是指茶吗? 2500年前,中国出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当代许多学者著书立说之时,谈到茶诗则往往将其源头归结到——《诗经》。他们认为《诗经》中之“荼”字即为“茶”之始祖,故而其中有“荼”之诗句自然而然地成为茶诗了。

但又有许多专家对此则持有反对意见,甚至乎还搬出了前辈茶人的意见以作论据。如宋代车清臣的《脚气集》中就说到:“毛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注:荼,苦菜也。周礼掌茶,以供丧事,取其苦也。

苏东坡诗云:‘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争论之说,议论纷纭之处,实是多如河沙。

有关茶诗之起源是否是《诗经》,这并非由论者之言即可决定,我们还得返回其始,从《诗经》之文本研究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诗经》的产生年代与茶事活动出现时间之比较 关于《诗经》产生的年代这一问题已在文学史研究界得到一致的认同,认为《诗经》的创作时间距今应该有二千五百多年,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时候的作品。

这也就是说,《诗经》的发轫之作也只能是在西周初年,即公元前十六世纪。那么再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茶”进入世人生活的年代。

撇开“神农氏”与茶的故事不说,因为有众多学者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不可充当论据使用,我们来看看史书中的记载,《华阳国志·巴志》所说:“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可见西周初年时茶已用作贡品,人们视茶为珍贵、稀有之物才会把茶作为贡品。

那么在此之前,把茶作为用来祭天、祭神、祭祖的祭品也是合利情理的。随着古代文献的进一步发掘、整理,相信将有更多的可靠的资料能够证明这一点。

那么,也就是说,在《诗经》创作之前已经有了茶的身影在中华大地飘荡。 二、《诗经》流传的区域范围与茶文化传播范围之比较 研究者们都认同这么一个观点,《诗经》中所反映的生活主要是当时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河流域,这可以从《诗经》的内容分类上看出:《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所占比重很大的“风”又分为十五国风,绝大部分都是黄河流域一带民生的歌谣反映。

而“雅”则是周王室都城区域内的人们生活的文学反映。“颂”就更不必说了,是对先祖丰功伟绩的赞颂之词。

所以说《诗经》主要歌说的是黄河流域的生活习俗。 而茶事活动,则产生于南方的巴蜀之地。

在当时而言,这一区域,相对于北方的黄河流域还是“蛮荒之地”。因而有的学者以此为据,认为流传于黄河流域的《诗经》当中不可能有反映南方巴蜀之地茶事生活的诗歌篇章的。

而《诗经》当中的“荼”字自然只能是当地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苦菜”一类的植物。 事实上,虽说巴蜀山水是滋养茶树最早的土壤,但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今山东境内)就业已出现了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中就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当然,当时传入的茶叶还只是作为菜肴一类的食用之物,而并非是品饮之物。

那要等到战国末期,秦灭巴蜀之后,黄河流域才受其影响,饮茶之风才开始流行。“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顾炎武《日知录》)。

由此可知,并非茶叶产自巴蜀,就说明在春秋时期黄河流域就没有茶事活动。 三、《诗经》中有关“荼”字诗句的解读 前已说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经过翻检,找出有“荼”字诗句的诗篇共有七首。下面分别根据《诗》学研究专家之言,按照“风”、“雅”、“颂”的顺序进行解说。

1、《邶风·谷风》,这是弃妇自叙悲怨之情的诗。诗中写被弃情节,出自故夫喜新厌旧,不说故夫相待之薄,却说待新婚之厚,言外隐照。

对于治生持家之道,低回呻吟,几不成声。一旦生活好转,反被遗弃,可见故夫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对她是绝情负义的。

其中有“荼”字之诗句为: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句的大意是指:被赶出门步子慢,心里有恨气难散。路并不是那么远,你只送到大门坎。

谁说苦菜味儿苦,比我痛苦荠还甜。新婚快乐迷着你,更比兄弟还缠绵! 此例之“荼”,一般释为“苦菜”。

因毛传载:“荼,苦菜也。”汉王逸《九思·伤时》句:“堇荼茂兮扶疏。”

清代曹寅《和孙子鱼食荞诗寄二弟》之二:“平生哺餟意,未改茹园荼。”荼荠皆菜名。

荼味苦,荠味甘,因以两者对举而成比较。故又有以“荼荠”喻小人与君子,《楚辞·九章·悲回风》:“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茞幽而独芳。”

2、《郑风·出其东门》,这是写一个青年的爱情是专一的,虽说东门游女如云,也不能打动他的心,转移他的目的,他还是深深地爱着那位“缟衣綦巾”装饰朴素的姑娘。其中有“荼”之诗句为: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耳。缟衣茹芦,聊可与娱。

诗句的大意是指:走出东城重门下,游女多如白茅花。虽然多如白茅花,可我都不去牵挂。

白衣红巾的那位,愿同游乐恋着她。 此处之“荼”,指茅、芦之类。

8.求诗经各五首 每首要附带鉴赏 要求字少的

诗经没有字很少的啊。

.1、《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赏析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

(《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2、《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

於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於我归说。赏析此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并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结构,句式简单,句义好懂。

诗经中很多诗句是变易一两个字的重章叠唱,变易之处形成互文,合起来理解意思才全面,本诗也是如此。综合全文,诗人用“比”先描绘了小小昆虫蜉蝣的羽翅的光艳、鲜洁的特点,然后心动之,触物起兴,自然联想到蜉蝣虽然生命短促,过着不知晦朔的生活,却知道展示本身的价值,从生到死,犹自修饰追求着自己的美丽,作为一名小国中人(可以是君主也可以是臣民)生命也就是昙花一现。

难道就不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怎样建功立业,发挥自身作为一个人的优点,怎样活的更有价值吗?难道就不会在感叹人生须臾的同时也能不卑不亢地展开自己美丽的翅膀吗?3、《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qi)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闍(yindu),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lv),聊可与娱。

赏析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旧说颇有争议。《毛诗序》以为是“闵乱”之作,在郑之内乱中“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朱熹《诗集传》则称是“人见淫奔之女而作此诗。

以为此女虽美且众,而非我思之所存,不如己之室家,虽贫且陋,而聊可自乐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并驳二说曰:“小序谓‘闵乱’,诗绝无此意。

按郑国春月,士女出游,士人见之,自言无所系思,而室家聊足娱乐也。男固贞矣,女不必淫。

以‘如云’、‘如荼’之女而皆谓之淫,罪过罪过!”驳得颇为痛快。但断“缟衣綦巾”者为其妻室,却也未必。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之”。可见还是定为恋人,较为妥当。

4、《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赏析《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

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

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

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

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

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

“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

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