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棠棣诗经翻译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没有正常家庭生活,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休息,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2.《诗经·鲁颂·駉之什》全文全文如下: 【诗经鉴赏--颂】鲁颂·駉之什 ○駉 駉駉牡马,在?s之野。 薄言駉者,有?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s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伞K嘉奁谒迹硭共拧? 駉駉牡马,在?s之野。 溥言駉者,有?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舅迹硭棺鳌? 駉駉牡马,在?s之野。 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有? 有?有?,?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 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 于胥乐兮! 有?有?,?彼乘牡。 夙夜在公,在公饮酒。 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 于胥乐兮! 有?有?,?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载燕。 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 于胥乐兮! ○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纭F?缙?々,鸾声哕哕。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鲁侯戾止,其马蹻々。其马蹻々,其音昭昭。 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狄彼东南。?A?A皇皇,不吴不扬。 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 束矢其搜。戎车孔博。 徒御无?尽。 3.纯懿一词来自诗经中的哪首诗《诗经?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烛,烝断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嬴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种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叨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4.急【原文】 常棣之华1, 鄂不韡韡2。 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3, 兄弟孔怀4。 原隰裒矣5, 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6, 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7, 况也永叹8。 兄弟阋于墙9, 外御其务10。 每有良朋, 烝也无戎11。 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12? 傧尔笾豆13, 饮酒之饫14。 兄弟既具15, 和乐且孺16。 妻子好合17, 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18, 和乐且湛19。 宜尔室家20, 乐尔妻帑21。 是究是图22, 亶其然乎23? 【译文】 常棣花开朵朵, 花儿光灿鲜明。 凡今天下之人, 莫如兄弟更亲。 遭遇死亡威胁, 兄弟最为关心。 丧命埋葬荒野, 兄弟也会相寻。 鹡鸰困在原野, 兄弟赶来救难。 虽有良朋好友, 安慰徒有长叹。 兄弟墙内相争, 同心抗御外侮。 每有良朋好友, 遇难谁来帮助。 丧乱灾祸平息, 生活安定宁静。 此时同胞兄弟, 不如朋友相亲。 摆上佳肴满桌, 宴饮意足心欢。 兄弟今日团聚, 祥和欢乐温暖。 妻子情投意合, 恰如琴瑟协奏。 兄弟今日相会, 祥和欢乐敦厚。 全家安然相处, 妻儿快乐欢喜。 请你深思熟虑, 此话是否在理。 【注释】 1.常棣: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2.鄂:盛貌。不:语助词。 韡(wěi)韡:鲜明貌。 3.威:通"畏"。 4.孔怀:最为思念、关怀。孔,很,最。 5.原隰(xí):原野。裒(póu):聚。 6.脊令:通作"鹡鸰",一种水鸟。 7.每:虽。 8.永:长。 9.阋(xì):争吵。 10.御:抵抗。务:通"侮"。 11.烝:终久。戎:帮助。 12.友生:友人。 13.傧:陈列。 笾(biān)、豆:祭祀或燕享时用来盛食物的器具。笾用竹制,豆用木制。 14.之:犹是。饫:满足。 15.具:同"俱",聚集。 16.孺:相亲。 17.好合:相亲相爱。 18.翕(xì):聚合。 19.湛:深厚。 20.宜:和顺。 21.帑(nú):通"孥",儿女。 22.究:深思。 图:考虑。 23.亶(dǎn):信、确实。 然:如此。 【赏析】 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一篇主旨。不过诗篇对这一主题的阐发是多层次的:既有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和期望。 全诗八章,可分五层。首章为第一层,先兴比,后议论,开门见山,倡明主题。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兴中有比;而诗人以常棣之花喻比兄弟,是因常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而生发联想。“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寓议论于抒情的点题之笔,既是诗人对兄弟亲情的颂赞,也表现了华夏先民传统的人伦观念。 上古先民的部族家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他们看来,“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颜氏家训·兄弟》)。 因而,比之良朋、妻孥,他们更重兄弟亲情。钱钟书论及《常棣》时也指出:“盖初民重‘血族’之遗意也。 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观《小雅·常棣》,‘兄弟’之先于‘妻子’,较然可识”(《管锥编》)。 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更深刻揭示了《常棣》主题的历史文化根源。 二、三、四章为第二层。 诗人通过三个典型情境,对“莫如兄弟”之旨作了具体深入的申发,即:遭死丧则兄弟相收;遇急难则兄弟相救;御外侮则兄弟相助。这可能是历史传说的诗意概括,也可能是现实见闻的艺术集中。 这三章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点。毛先舒说:“《常棣》,俗笔必先从和乐叙至急难,便乏味”(《诗辩坻》)。 此篇则与之相反,事例的排列由“死丧”、“急难”到“外御”,从而由急而缓、由重而轻、由内而外,构成一个颇有层次的“倒金字塔”,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审美效果。其次,采用对比手法,把同一情境下“兄弟”和“良朋”的不同表现加以对照,更见出兄弟之情的诚笃深厚。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又更深一层:即使兄弟墙内口角,遇到外侮,也会不加思索一致对外。“阋于墙”与“外御其务”,两句之间没有过渡,情绪和行为的转变即在倾刻,有力表现出手足之情出于天然、发自深衷。 由转折手法构成的这一典型情境,因表现了最无私的兄弟之情,成为流传至今的典故成语。 第五章自成一层。 如果说,前面是诗人正面赞颂理想的兄弟之情,这一层则由正面理想返观当时的现实状况;即由赞叹“丧乱”时的“莫如兄弟”,转而叹惜“安宁”时的“不如友生”。“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叹惜是沉痛的,也是有史实根据的。 西周初年,出现过周公的兄弟管叔和蔡叔的叛乱。据此,《诗序》似认此诗为成王时周公所作,曰:“《常棣》,燕兄弟也。 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西周末年,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手足相害的事更频频发生。据此,《左氏春秋》的作者认为此诗为厉王时召穆公所作,《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云云。” 《常棣》的作者,是周公抑或召穆公,尚难定论;但有一点可肯定,诗人的叹惜是有感而发的,且有警世规劝之意。不过,这是在宴饮的欢乐气氛中所唱之诗,因此,在短暂的低沉后,音调又转为欢快热烈。 六、七章为第四层,直。 5.《诗经·大雅·韩奕》中“奕奕梁山,”二“因时百蛮”。 按《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朱熹《诗集传》 作者认为,以上解释均错,《春秋·谷梁传》曰,有倬其道。” 这是地理环境。梁山在韩城市东南,故而训“燕”为“安”,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为“古平安时,众民众之所筑完。” 如此郑玄作了曲解。 那么他先提出周有二韩:“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则姬姓之韩当受封于武王之世。” ——唐李泰《括地志》 “梁山,韩之镇也??? “燕”。《诗经译注》对燕的解释:“周有二燕,一为南燕,武王子封于此。 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即此诗的韩侯(据陈奂的考证),传说为黄帝之后,彘地在汾水旁,所以时人称他为汾王。”百度“彘”。 厉王被国人干赶跑,流亡与彘,其后为晋所灭,以赐大夫韩万。” 于是上网找到这篇地名考辨(刘石《有有高楼续稿》,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首先将其观点略作陈述,折合推算,蛮服距王畿当和燕与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的距离相吻合。 就是说,百蛮在燕一带,同州、颌阳为今大荔,就是从西安的东南方向出城,这是去西安北方古今必走路线。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 《诗经译注》解释:“汾王即厉王,章章可考。”如此,得出结论? 下面略谈我的观点,又其外方五百里日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今陕西大荔县。 而《大雅》中“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现在高速250公里,那不正是河南的燕国吗?而河南的燕.,郑玄错把姬姓之韩(今韩城)当成武穆之韩(古河北韩国),并且从诗中举出三个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一“燕师所完”。燕国帮韩筑城:“其追其貊”。 追、貊,都是北方戎狄国名,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三百步为里,又其外方五百里日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男服。根据上面推算,百蛮之地距王城四千里。”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接着用清人陈奂的解释说明韩国应在冀州:“武王克商,举姬姓之国四十人。因为同州即冯翊治所。 看似合乎逻辑,可是他在这篇考证中,接下来对《大雅·韩奕》中的地名“梁山”却认为是今韩城梁山,是在燕国帮助下完成的。似乎无任何理由说明,燕国会越过晋国去帮助秦晋边界上的一个小小的地方韩城修建城池。 所以作者又说郑玄似乎也认识到这种不可能性:“古者,不知道古代路程。三: “韩,姬姓之国也,后为晋所灭。 梁山于韩国之山最高大:一受封于武王之世,在今陕西韩城县南,又其外方五百里日蛮服。(《十三经注疏》本)古里短于今里,今在同州韩城县,“屠”为今西安杜陵一带没有争议。 韩城西隔黄河与临汾相望。”从镐京出城,途经杜地。” 假如三步为一米,那就是40万米,即大约400公里,在今河南汲县,国君姓姞,大禹治水在此。(甸,召公始封于此。 这里指北燕。”如果韩侯的妻子姓姞(上文有证)、合阳也没争议。 这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吗。一为北燕,在今河北大兴县,国君姓姬,春秋时被晋国所并。 一受封于成王之世。……武穆之韩封自成王之世,至西周之季尚存,其国在《禹贡》冀州之北,故得总领追、貉北国。 载诸诗篇,因为蹶父为周宣王时的卿士,他要把女儿嫁给韩侯为妻。韩姞姓姞。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今左冯翊夏阳西北。” ——郑玄《十三经注疏》 “韩城在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古韩国也诗经译注》注释: “韩侯:春秋前有二韩..,治理。)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南宋罗苹说过“北燕伯云亦结姞姓。 “百蛮”,在今山西霍县,而霍县地处临汾、晋中盆地交界。” 明确说韩国的建设。 6.诗经中“渌水澹澹”出自哪里东京赋 《东京赋》 ——张衡 汉文化遗产传续至今的既有《东京赋》、《西京赋》、《灵宪》、《七弁》、《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东京赋》中的安处先生否定和批判了他的观点,警告凭虚公子“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又对东都洛阳的盛况进行了一番描绘,意在称颂东京的兴盛而不流于奢侈。 东京赋 安处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怃然有闲,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苟有胸而无心,不能节之以礼,宜其今而荣古矣。 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缪公于宫室,如之何其以温故而知新,研核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始于宫邻,卒于金虎。嬴氏搏翼,择肉西邑。 是时也,七雄并争,竞相高以奢丽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思专其侈,以莫己若。 乃构阿房,起甘泉,结云阁,冠南山征税尽,人力殚。然后收以太半之赋,威以参夷之刑。 其遇民也,若氏之芟草,既蕴崇之,又行火焉。〔A11C〕々黔首,岂徒高天、厚地而已哉!乃救死于其颈,驱以就役,唯力是视。 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高祖膺受图,顺天行诛,杖朱旗而建大号。 所推必亡,所存必固。埽项军于垓下,绁子婴于轵涂。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作洛之制,我则未暇,是以西匠营宫,目玩阿房,规摹逾溢,不度不臧。 损之又损之,然尚过于周堂。观者狭而谓之陋,帝已讥其泰而弗康。 且高既受命建家,造我区夏矣,文又躯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武有大启土宇,纪禅肃然之功。 宣重威以抚和戎狄,呼韩来享,咸用纪宗存主,飨祀不辍。铭勋彝器,历世弥光。 今舍纯懿而论爽德,以《春秋》所讳而为美谈,宜无嫌于往初,故蔽善而扬恶,祗吾子之不知言也。必以肆奢为贤,则是黄帝合宫,有虞总期,固不如夏癸之瑶台,殷辛之琼室也,汤武谁革而用师哉!盍亦览东京之事以自寤乎?且天子有道,守在海外。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岩险与襟带?秦负阻于二关,卒开项而受沛。 彼偏据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奥,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 审曲面势,溯洛背河,左伊右,西阻九阿,东门于旋。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 回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に辕。大室作镇,揭以熊耳。 底柱辍流,钅覃以大丕。温液汤泉,黑丹石辎。 王鲔岫居,能鳖三趾。宓妃攸馆,神用挺纪。 龙图授羲,龟书畀姒。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周公初基,其绳则直。苌弘魏舒,是廓是极。 经途九轨,城隅九雉。度堂以筵,度室以几。 京邑翼翼,四方所视。汉初弗之宅,故宗绪中圮。 巨猾闲,窃弄神器,历载三六,偷安天位。于是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 我世祖忿之,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授钺四七,共工是除。 枪旬始,群凶靡余。区宇宁,思和求中。 睿哲玄览,都兹洛宫。曰止曰时,昭明有融。 既光厥武,仁洽道丰。登岱勒封,与黄比崇。 逮至显宗,六合殷昌。乃新崇德,遂作德阳。 启南端之特闱,立应门之将将。昭仁惠于崇贤,抗义声于金商。 飞云龙于春路,屯神虎于秋方。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其内则含德、章台,天禄、宣明,温饬、迎春,寿安永宁。飞阁神行,莫我能形。 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涯。 渚戏跃鱼,渊游龟。永安离宫,修竹冬青。 阴池幽流,玄泉冽清。鹎ス秋栖,鹘鸟春鸣。 且鸠丽黄,关关嘤嘤。于南则前殿灵台,和欢安福。 讠移门曲榭,邪阻城洫。奇树珍果,钩盾所职。 西登少华,亭候修敕。九龙之内,实曰嘉德。 西南其户,匪雕匪刻。我后好约,乃宴斯息。 于东则洪池清。渌水澹澹。 内阜川禽外丰葭。献鳖蜃与龟鱼,供蜗{庳虫}与菱芡。 其西则有平乐都场,示远之观。龙雀蟠蜿,天马半汉。 瑰异谲诡,灿烂炳焕。奢未及侈,俭而不陋。 规遵王度,动中得趣。于是观礼,礼举仪具。 经始勿亟,成之不日。犹谓为之者劳,居之者逸。 慕唐虞之茅茨,思夏后之卑室,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规天矩地,授时顺乡。造舟清池,惟水泱泱。 左制辟雍,右立灵台。因进距衰,表贤简能。 冯相观,祈褫禳灾。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 百僚师师,于斯胥洎。藩国奉聘,要荒来质。 具惟帝臣,献琛执贽。当觐乎殿下者,盖数万以二。 尔乃九宾重,胪人列,崇牙张,镛鼓设。郎将司阶,虎戟交铩。 龙辂充庭,云旗拂霓。夏正三朝,庭燎,撞洪钟伐灵鼓,旁震八,平盖隐訇,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 是时称警跸已,下雕辇于东厢。冠通天,佩玉玺,纡皇组,要干将,负斧,次席纷纯,左右玉几,而南面以听矣。 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璧盖皮帛之贽既奠,天子乃以三揖之礼礼之。 穆穆焉,皇皇焉,济济焉,将将焉,信天下之壮观也。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 访万机,询朝政,勤恤民隐,而除其眚。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 荷天下之重任,匪怠皇以宁静。发京仓,散禁财,赉皇寮,逮舆台。 命膳夫以大飨,饔饩浃乎家陪。春醴惟醇,燔炙芬芬。 君臣欢康,具醉熏熏。千品万官,已事而。 勤屡省,懋乾乾。清风协于玄德,淳化。 7.诗经采薇节选中重要词语的意思(1)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的故事。《史记 周本纪第四》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刺就是指《采薇》。《汉书·匈奴传》记载: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2)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3)止:句末助词,无实意。 (4)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 (5)莫:通“暮”,也读作“暮”。本文指年末。 (6)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7)不遑(huáng):不暇。遑,闲暇。 (8)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9)猃(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10)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11)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 (12)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13)戍(shù):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14)聘(pìn):问候的音信。 (15)刚:坚硬。 (16)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17)靡:无。 (18)盬(gǔ):止息,了结。 (19)启处:休整,休息。 (20)孔:甚,很。 (21)疚:病,苦痛。 (22)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一说,我从军出发后,还没有人来慰问过) (23)常:常棣(棠棣),既芣苡,植物名。 (24)路: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语气助词,无实义。 (25)君子:指将帅。 (26)小人:指士兵。 (27)戎(róng):车,兵车。 (28)牡(mǔ):雄马。 (29)业业:高大的样子。 (30)定居:犹言安居。 (31)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32)骙(kuí):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马强壮的意思。 (33)腓(féi):庇护,掩护。 (34)翼翼: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 (35)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一说弓两头的弯曲处。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鲨鱼鱼皮制的箭袋。 (36)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37)棘(jí):急。孔棘,很紧急。 (38)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39)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40)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 (41)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42)迟迟:迟缓的样子。 (43)往:当初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