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寻求关于什刹海的诗词名句夜读什刹海(诗歌) 文 / 出水浮萍 这个夏日我从未留恋 夕阳是早些年的残红 当露珠回到花朵 夜已弥留 余温尚在 是谁在深夜里徘徊 不沉的湖心岛 一个幽灵从桨声灯影里走来 啤酒的泡沫还在上升 天边的绯红还在上升 内心的燥热还在上升 直至失重 我心飞扬 一袭淄衣照耀着唐时的月光 曲终人散沿着水草弥漫的方向 抵达一个带露的清晨 什刹海 苍天几度过飞鸿,后海依稀故梦匆。 仆噪锣喧拥贵轿,花明柳暗掠骄骢。 嫩荷才捧晶莹露,衰叶又摇凄肃风。 太液相通非旧水,白云舒卷碧粼中 二、寻求关于什刹海的诗词名句什刹海 苍天几度过飞鸿,后海依稀故梦匆。 仆噪锣喧拥贵轿,花明柳暗掠骄骢。 嫩荷才捧晶莹露,衰叶又摇凄肃风。 太液相通非旧水,白云舒卷碧粼中。 行香子一首》 07年什刹海记 太液荷香,垂柳轻扬,丝丝夏雨沾衣裳。斜街小巷,曲水边旁。远客相访,波荡漾,语衷肠。 文墨荟萃,词短诗长,裁剪云片写文章。银锭观山,瀛州远望。且再添酒,重把盏,醉夕阳。 《七绝二首》 携侣浪漫后海旁,骤雨更添游兴昂。遍寻豆汁皆不见,隔岸飘来烤肉香。 十里荷花连天碧,两岸垂柳翠欲滴。燕子呢喃休多语,芙蓉可解狂生意? (请其它答者不要重复) 三、形容后海的句子形容后海的句子后海,是北京城里的一汪水儿,和它相通的还有前海和西海,连一块儿就叫什刹海。 什刹海的南面,也有三个海,是南海,中海和北海,又称前三海。相对于这三海,什刹海也叫后三海,而后海就在其中。 虽然它们都算不得大,每面水域不过数十公倾,但有了这几汪水儿,北京城就显得不干不燥了,也就有了赏荷泛舟的去处,四四方方的皇城才不至于拘谨,这整肃的皇气里面,也就跟着添了几分活泼的灵气。去后海,最近便的走法儿,还是先到鼓楼,往南走一点儿就能看见烟袋斜街的牌楼。 从这底下穿过去,沿街前行数百步即是。如果不急,还可以在街里流连一会儿,虽然几经历史变迁,这里早就不卖烟袋烟嘴儿鼻烟儿壶了,甚至文玩店、画店也已销声匿迹,但在这儿还是能寻到一些有意思的玩艺儿。 比如买上一件印有奥巴马**形象的T恤,或是白底儿蓝条的海魂衫,一只写着“抓革命,促生产”的洋磁儿缸,或是绣着“为人民服务”的绿色军挎,画着周璇的旧电影海报,以及斗彩的茶具,古色古香的陶笛,彩蝶大花儿的对襟盘扣儿小袄……这里不是东单王府井,不是大栅栏,潘家园,虎坊桥,要买大金大银,珍玩重器,名人字画,这里头没有,这里有的只是一个个小物件儿。这些小东西,虽不起眼儿,却能冷不丁地撞醒了浑浑沌沌的心,让人忽然间想起了特定的年代,甚至是自己当孩子的时候。 烟袋斜街,不宽,约可五六人并行,看起来就像一个大胡同。但它的确是斜,因是往后海边儿上斜,所以又斜得好。 到了小石碑胡同和鸦儿胡同交口儿左转,眼前忽然洞开的一片天高水阔,兼又风意顿生的,这便是后海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拱桥,它横跨在前海与后海的交接处,称银锭桥。 若要把这两块儿水比作一只漂着的葫芦,那么这只葫芦须得横倒了,它的嘴儿就冲着故宫方向,上半截瘦些的是前海,下半截丰些的就是后海,而银锭桥就在这葫芦的细脖儿上。因我这日去得不巧,这座桥正在维护修缮,但见天气明暖晴好,因而亦未扫兴半分。 来后海,最好一个人,这并非缘于独处的安静,而是因为一个人实在有着大自由。这里可看的地方儿多,免不了走走停停,站站坐坐,若跟个伴儿,不是喊累叫饿,就是扯东扯西,难以由着自己的性儿来。 至于晚上要去酒吧结游寻兴,抑或热恋蜜月志在浪漫的,则另当别论。不管如何,逛后海,总须在心上趁个闲散二字,才得要领。 说是看后海,其实也都会看前海,说是游后海,又不如说逛后海。后海的水,再绿,再柔美,也不过是一片水,这样的水,望几眼也便收了底。 后海真正的味道,我以为是在两岸上,这里有数不清的胡同,星罗棋布的名人故居,有老北京的风味小吃,也有时尚浪漫的酒吧。这味道若有颜色,它便是宫墙的红,琉璃瓦的黄,是烟柳的绿,高天的蓝,是青砖的灰,哨鸽的白。 这味道若有声音,它就是黄包车上的铃铛声儿,地道的京韵京口儿,是悠扬明亮的胡琴儿,略带忧伤的萨克斯,还有当下春日里的微雨细浪,花摇风斜。哪怕是老人儿的清咳,小孩子的稚语,只要是星星点点的散落在后海的地界儿,便就有了别致的韵味。 这味儿是京味儿,填了幽,洗了暄的,是带了从容,含了恬淡的。所以,它的深味足当得一个逛字,既说是逛,便能走回来,再走回去。 既说是逛,便不是游,不是从这儿看过去,再不思来的一趟活儿。后海的河沿儿上,名人故居甚多,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各界名流曾多居于此。 想来这也没什么奇特之处,从正阳门到钟鼓楼,一条中轴线分成了东西城,供职于皇家的士大夫们,又有哪一个是甘于田园寂寞的,所以要选个宜居之处,自然得是像什刹海这样有风有水又贴近皇城的地方。坊间所传的“东富西贵,南贱北贫”,也正是一个涵盖了此处的市井缩影。 今天徜徉于这里的胡同,随处可见王府官邸,名人宅院,虽然昔年的风光不在,但却给后海平添了历史的凝重与深厚的蕴藉。后海北沿儿上的鸦儿胡同里就有广化寺,它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的驻地,亦有萧军故居,但已呈残垣败壁之态,不忍张目,我见了时心里只念起那命苦二字。 过了望海楼,紧挨着河沿儿的是醇亲王府,清代的两位皇帝,光绪和宣统就出生在这里。靠西面的是王府花园,现为宋庆龄故居。 这一带的建筑,都是青砖灰瓦到顶的四合院风格,房屋除了局部的修缮,大都保持了历史原貌,现在里面还都住着普通的人家儿。门框上有的还贴着“公”“私”标识的小牌儿,可见这里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杂院儿了。 后海南沿儿上的名人故居也不少,只是这么逛下去,总不是办法,须得叫上一辆人力车,歇歇走乏的腿脚儿。这里的车夫个个儿都是侃爷,天南地北,古往今来,尤其是关于什刹海的事儿,更没他不明白的。 我悠哉的坐在车上,眼里望着河沿上艳黄的迎春,淡粉的杏花,吹着从柔腻似绸的碧水上飘来的清风,耳朵里听着他有说有笑的掌故,怎一个惬意了得。他讲得对,我亦颌首应和,讲得不好的,也只当乐子听,偶尔点上一句时,他便冲你竖大拇指,喊一声:“小伙子,有你的!”这一来一往的,便让人生了散淡又快意的趣味。 南沿儿上必要走到的地方是柳荫街,也就是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