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乡愁的诗歌朗诵

1.如何朗诵《乡愁》求解答

【《乡愁》朗读指要】:《乡愁》是 余光中先生70年代在台北写的,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成为流传最广、最为动人的一首乡愁诗,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

要朗读好这首诗歌,首先要对诗人和诗歌本身有着良好的领会。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是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具有浓厚民族情结的文人学者。

由于历史原因,迁居台湾,写过很多乡愁题材的诗,被称为“乡愁诗人”。《乡愁》一诗,总共四节,诗人按照时间顺序将抽象的“乡愁”依次比喻为具体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表达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浓浓乡愁。

全诗句式整齐,每一节都由结构相似的四句组成,首句“起”,次句“承”,三句“转”,尾句“合”,构成“起承转合”的模式。字词均衡、分行分节、句式相似的严格制约,给朗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容易给人以单调、死板的感觉,听着没意思,还不如自己来阅读。

但是,诗歌前两节跟后两节表达的感情的轻重是不同的。因此,《乡愁》一诗朗读,必须打破字词、句式的约束,注意语势、节奏、停顿、快慢、重音等。

当然,不能不管诗歌的各种规律,随意表达,拉腔拖调,有音无义,忽长忽短,忽高忽低,没有一点束缚。小时候,一枚小小的邮票从千里之外搭载着装满母亲牵挂的信封,跋山涉水,历尽被随时遗失的危险后,紧紧贴在诗人幼小的胸膛,温暖着诗人的心。

【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小”上声,前半上,音调不要太高,接“时”,阳平,轻柔舒展,“候”去声,读轻声收尾。“乡愁”阴平平起,首次出现,情绪还不是特别强烈。

“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连读带过,对应少年时期的动作、体态,“邮票”是儿时母亲来信的期待,稍重读,中重格式,“邮”轻些,“票”重些。“我在”表示诗人少年状,连读,“这头”去声起,音调要高一些为“扬”,“那头”顺势而下,低沉持重为“抑”,似结句又下行,中道而止。

此时,母亲还是中年妇女,“乡愁”是自然距离之隔,故不可沉重收束。长大后,母子情怀逐渐变成了夫妻情分,虽然有“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的空间阻隔,但一张窄窄的船票成为诗人传情达意的大雁,向夫人报平安、诉思念。

人分两地,情同一心。【二】: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长”上声高起,连“大”字,去声,着重而稍放。

“长大后”应有一“顿”,引起注意,凸显“乡愁”从少年到青年的变化。“船票”是具象的,要比“窄窄的”读得重一些,“在那头”则略微延续后即稍停顿,转入中年阶段。

后来啊,年轻的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自己做了父亲,妻子做了母亲,曾经的母亲成了祖母,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依然如故。一方矮矮的坟墓成了诗人永恒的遗憾,忙忙碌碌中、来来往往间、熙熙攘攘里,弥补了感情的救赎。

【三】: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后来啊”缓慢延长,读得应尤为悠长、深切,似一历尽沧桑的白发老者缓缓站起,离开坐席,慢慢回忆,娓娓道来,充满了感慨、深情。“啊”语气词,要略拖稍长并带有叹息意味。

此处“乡愁”,当高起拉长,略停,“矮矮”上声,尾音要读上去,但不能过高,不能飘走,当厚重,转接“坟墓”,当沉重,缓收,给人以凄凉、荒芜之感。这时的“我”,已人到中年,“我/在/外头”自然要读出“人到中年”的成熟情怀,“我”一停,“在”一停,语速要慢一些,“母亲”应比上一个“母亲”读得稍用力量,此时的“母亲”已经离去,要读出悲伤与思念之情,似有哭声。

“在里头”要读出愧疚与悔恨,“里”上行渐弱,“头”阳平作轻声,微收,似有颤音。此处朗读,还要注意表情。

既不能没有一点情绪变化,也不能像刚失去亲人那样悲怆,要在回忆中带着思念、悲伤和深情。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成了诗人心中的断沟,也是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深伤痕。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不仅仅是地域的阻隔,还有人为的原因。因此,“乡愁”已不仅仅是诗人心中的相思和苦闷,它还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愿与盼望。

诗歌由此具有了一种深层的象征意义,意境在这里也得到了升华。【四】: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而/现在”诗人笔锋一转,阳平高起,声音下行,感情高升,但要悬住。

此处要长停一下,给听众留下悬念:现在究竟怎么样了?下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母子情、夫妻情变成了家国情,诗人由“小”感情转入“大”感情,字字着力,“是一湾”后面要“挫”一下,以便把后面“浅浅的海峡”加以强调,使“浅浅的”读起来感觉并不“浅”。“我/在/这头”紧接上文,“我”字提起,近全上声,“大陆/在/那头”中“那”字读得重一些,“头”字长一些,要缓缓地收。

“大陆/在/那头”整个句子,与以前的格式均不同,结尾是情感的升华之处,读得要深而沉,该拉长处拉长,如:“大陆—在—那头——”,意味深长,引起听众共同的感情,让听众也融入进来,翘首而盼,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可见,从声音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的变化形式来讲,全诗语调变化起伏不大,平。

2.关于思乡的诗歌朗诵除了古诗和《乡愁》外

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冬日山居思乡--周贺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江外思乡韦庄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冬日山居思乡--周贺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江外思乡韦庄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思乡诗 现代的 朗诵 2分钟 好的给5分

【思乡】 看着城市高高的大楼 想起老家矮矮的墙头 云卷云舒日向北游 邻家姑娘黑黑的双眸 流着淡淡的乡愁 我不过一叶浪迹天涯的孤舟 载着我的梦想漂流 没有帆也没有舵 老屋破旧的屋顶漏雨 是它让我追求让我漂流 父亲看着漏雨的屋顶 静寂的沉默喝着浓烈的谷酒 抚摩我背脊的是母亲暖暖的手 窗外下着雨 我感觉雨水从屋顶穿过 一直落进心头 也仿佛听见屋角乳燕在唧唧鸣啾 也仿佛看见门前秋千在晃晃悠悠 这就是我思乡的理由 想着想着 忍不住清泪双流 《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有人说,家是出发的地方,有人说,房子加上爱就成了家,家是有魂的,它的魂藏在母亲斑白的发丝里,藏在院中那口安静的水井里,藏在那条流过我们心田的小河里。

春去秋来,有一种爱永不退色,有一段情坚定不移。这就是我们对故土的爱。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故国哟,啊啊,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再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下一篇
诗经硕蛇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