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大雅梁

1.诗经 大雅 荡 翻译

原 文

荡荡上帝1,

下民之辟2。

疾威上帝3,

其命多辟4。

天生烝民5,

其命匪谌6。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7。

文王曰咨8,

咨女殷商9。

曾是强御10?

曾是掊克11?

曾是在位?

曾是在服12?

天降滔德13,

女兴是力14。

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

而秉义类15,

强御多怼16。

流言以对,

寇攘式内17。

侯作侯祝18,

靡届靡究19。

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

女炰烋于中国20,

敛怨以为德。

不明尔德,

时无背无侧21。

尔德不明,

以无陪无卿22。

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

天不湎尔以酒23,

不义从式24。

既愆尔止25,

靡明靡晦。

式号式呼26,

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

如蜩如螗27,

如沸如羹。

小大近丧28,

人尚乎由行29。

内奰于中国30,

覃及鬼方31。

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时32,

殷不用旧。

虽无老成人,

尚有典刑33。

曾是莫听,

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

颠沛之揭34,

枝叶未有害,

本实先拨35。

殷鉴不远,

在夏后之世36。

译文:

上帝骄纵又放荡,

他是下民的君王。

上帝贪心又暴虐,

政令邪僻太反常。

上天生养众百姓,

政令无信尽撒谎。

万事开头讲得好,

很少能有好收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多少凶暴强横贼,

敲骨吸髓又贪赃,

窃据高位享厚禄,

有权有势太猖狂。

天降这些不法臣,

助长国王逞强梁。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你任善良以职位,

凶暴奸臣心怏怏。

面进谗言来诽谤,

强横窃据朝廷上。

诅咒贤臣害忠良,

没完没了造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跋扈天下太狂妄,

却把恶人当忠良。

知人之明你没有,

不知叛臣结朋党。

知人之明你没有,

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上天未让你酗酒。

也未让你用匪帮。

礼节举止全不顾,

没日没夜灌黄汤。

狂呼乱叫不像样,

日夜颠倒政事荒。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百姓悲叹如蝉鸣,

恰如落进沸水汤。

大小事儿都不济,

你却还是老模样。

全国人民怒气生,

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不是上帝心不好,

是你不守旧规章。

虽然身边没老臣,

还有成法可依傍。

这样不听人劝告,

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

叹你殷商末代王!

古人有话不可忘:

"大树拔倒根出土,

枝叶虽然暂不伤,

树根已坏难久长。"

殷商镜子并不远,

应知夏桀啥下场。

2.诗经大雅本文是什么

诗经·大雅 文王之什 文王 文王在上 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有周不显 帝命不时 文王陟降 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 令闻不已 陈锡哉周 侯文王孙子 文王孙子 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 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 厥犹翼翼 思皇多士 生此王国 王国克生 维周之桢 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 於缉熙敬止 假哉天命 有商孙子 商之孙子 其丽不亿 上帝既命 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 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 裸将于京 厥作裸将 常服黼冔 王之荩臣 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 聿修厥德 永言配命 自求多福 殷之未丧师 克配上帝 宜鉴于殷 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 无遏尔躬 宣昭义问 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载 无声无臭 仪刑文王 万邦作孚 大明 明明在下 赫赫在上 天难忱斯 不易维王 天位殷适 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 自彼殷商 来嫁于周 曰嫔于京 乃及王季 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 生此文王 维此文王 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 聿怀多福 厥德不回 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 有命既集 文王初载 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 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 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 伣天之妹 文定厥详 亲迎于渭 造舟为梁 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 命此文王 于周于京 缵女维莘 长子维行 笃生武王 保右命尔 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 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 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 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 檀车煌煌 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 肆伐大商 会朝清明。

3.《诗·大雅·荡》:“既愆尔止,靡明靡晦

1、“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意思是:上天未让你酗酒。也未让你用匪帮。礼节举止全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政事荒。

2、出自《诗经·大雅·荡》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强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强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3、全诗翻译:

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天降这些不法臣,助长国王逞强梁。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你任善良以职位,凶暴奸臣心怏怏。面进谗言来诽谤,强横窃据朝廷上。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跋扈天下太狂妄,却把恶人当忠良。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上天未让你酗酒。也未让你用匪帮。礼节举止全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政事荒。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百姓悲叹如蝉鸣,恰如落进沸水汤。大小事儿都不济,你却还是老模样。全国人民怒气生,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不是上帝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4."梁"这个姓氏的含义

我也姓梁的。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

嬴姓先祖,相传颛顼帝裔孙曰女修,娶了东夷羲和部族玄鸟氏之女生了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其嬴姓氏,伯益便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 梁姓源流: 嬴姓后传十四氏,其中秦、梁姓是其重要的一大支流。 西周时,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公元前六四一年,秦穆公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康伯也就成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三家分晋侯,魏国因为据旧梁,都大梁,也称梁。魏亡后,魏国人也有姓梁的。 以封地得姓: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宜臼将属于周天子管辖的霍邑封给儿子姬唐,改邑号为梁(今河南汝州)。是为梁邑姬唐的后裔,以封地为姓,是为梁姓。战国时期,梁邑归韩国,改梁邑为南梁。秦灭东周后将周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造迁至梁城,其后人亦有改姓为梁。 回族中的梁姓,为宋神宗(赵项)时的赐姓。北宋神宗熙 宁年间(1068-1077年),曾有一名骨伤外科专家由阿拉伯来 华定居,并被朝廷聘为了护驾金疮科御医。宋帝还赐给他了 一个中国名梁柱,于是后人都称他为"梁接骨"。梁氏从阿拉 伯带来的医药学知识曾被载入《宋修本草》,在当时颇有影响。 元代时,梁氏后裔曾在广惠司及回回药物院任职。明代,梁氏 接骨术已传至第九代,遂选梁季六和梁秀六迁居南京开业。 现今南京梁氏已传二十七至二十八世,并以从医者居多。再 有,在元至元中年和大德初年分别任参知政事和中书平幸政 事的回回人暗都剌,也改姓为梁,名德圭。(参见《宰相年表》) 梁姓回族在江苏、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均有分布。

5.`梁与粱的意思怎么区分

梁、粱相忘于“鱼米之乡”

桥梁之梁和稻粱之粱这两个汉字极其相似,其中是否存在什么内在联系呢,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答案。梁、粱这两个字也是很容易混淆的字,常有人把“桥梁”、“栋梁”错写成“桥粱”、“栋粱”,把“高粱”、“膏粱”错写成“高梁”、“膏粱”,把“黄粱美梦”误写成“黄梁美梦”。说到这两个字的区别似乎很好讲,只要着眼于下面的木字和米字底就行。但是说到这两个字的联系就很困难,而且这两个字长期以来其实还可以互为借用,由此引发了对于梁、粱等字源的辨识,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关系的探索。

1.古籍中关于梁字的解释

古籍中关于梁字解释,除作跨水桥梁外,要特别关注如下几条。

如《说文》:“梁,水桥也,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

《毛传》:“石绝水曰梁。谓所以偃塞取鱼者。”

《诗·大雅·大明》:“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这里还牵扯到舟与梁的关系。

《尔雅·释地》:“梁,莫大于湨梁”。郭璞注:“湨(音jú),水名。梁,堤(堤)也。”

《诗经·邶风·谷风》:“无逝我梁,毋发我笱(音gǒu)”。笱 ,捕鱼器具。毛传:“梁,鱼梁。”《水经注·济水注》:“梁,水堤也。”《周礼·渔人》:“掌以时渔为梁。”司农注:“水偃也。偃水为关空,以笱承其空。”

《尔雅·释宫》:“堤谓之梁,石杠谓之徛。”“徛,步桥也。”《广韵·寘韵》:“徛,立也。”“徛,石杠,聚石以为步渡。”《说文》:“徛,举胫有渡也。从彳(小步走),奇声。

《尔雅·释宫》:“彴(音zhuó),独梁也。”《玉篇·彳部》:“彴,徛渡也。”《广韵·乐韵》:“彴,横木渡水也。”故彴字,一说独木桥,一说石桥,又可释为山间溪流中用以渡人的踏脚石。

可以看到。梁的字源不仅与水有关,而且与捕鱼和鱼梁即水中的堤梁、石磴有关。

梁字演变图(《字源》)

2.古籍中关于粱字的解释

关于粱字的解释,除大多作黍粟禾米之名外,还有《字源》:“粱,形声字。从米,刅声。初为刅,后改为刱。(古梁字之一)”。这是从字符的形成说起的。

《古文字诂林》马叙伦:引文,“太宰三农生九谷,郑注有粱。此言种植。”这是从字义的形成说起的,意义很重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