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案设计诗歌类教案怎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教学重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⑴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 形象可以是抒情主体即人物形象,包括①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②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2.语文教案设计诗歌类教案怎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 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 ⑴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形象可以是抒情主体即人物形象,包括①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②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3.如何鉴赏古代诗歌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 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 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 例析 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 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1/78页 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 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是我们在训练时不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高能力培养上达到一般能力的收效。 二、古诗分解讲析: (一)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04典型考题]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北京卷) 解题思路:分析诗歌所写人物形象或物象的外形(颜色、特点、形状等)和内神(品格、精神、气质等)。 4.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5.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ppt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无论是诗歌或者是小说等作品,其实都很相似的。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所以,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首先,需了解该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其次,需反复揣摩该首古诗,理解透彻该首诗的意思,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典故、代指物及它们背后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古诗都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较短,所以古诗里的字词都是需要字斟句酌的,表达同样意思的字可以有很多个,为什么会用那个?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最后,需了解诗人通过该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绪。 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才是该作品的最中心的地方,也会赋予诗中人物相应的生命及形象。可以说,古诗中的人物,大部分或多或少会带有诗人的影子。 6.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ppt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无论是诗歌或者是小说等作品,其实都很相似的。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所以,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首先,需了解该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其次,需反复揣摩该首古诗,理解透彻该首诗的意思,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典故、代指物及它们背后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古诗都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较短,所以古诗里的字词都是需要字斟句酌的,表达同样意思的字可以有很多个,为什么会用那个?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最后,需了解诗人通过该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绪。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才是该作品的最中心的地方,也会赋予诗中人物相应的生命及形象。可以说,古诗中的人物,大部分或多或少会带有诗人的影子。 7.高考关于诗歌形象的鉴赏所谓诗歌形象,通常理解就是诗中对景物人等的描写。这些现实的东西被作者通过描写、形容、修辞等的艺术手法的处理,就称之为意象。一定的意象通常会蕴含一定的情感,如月代表思乡,杜鹃代表伤感等(这要通过平时的积累掌握了)。意象通过组织,升华,统一地表达这种一定得情感,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情感称为意境。这就是这类题目中最难以把握的一环了,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想象力(而且在考试中这种想象还必须与答案一致,很恶心的说)。 典故,这没什么好说的,必须多读,多了解,通常艰深的典故会在题目中以注释的形式给出,方便答题。但有些简单的就必须自己记住,如杜鹃(杜鹃啼血),神女(巫山神女),桃花(桃花源)等典故,算是文学常识了吧。 生平经历,也没什么好说,了解几个重要的诗人好了,如李白,杜甫等,特别是那些经历过盛世衰落甚至是改朝换代的,经常写一些感叹国运衰微的诗。稍微了解就好。 表达技巧: 对比:什么哀与乐的对比,从前现在的对比,甚至是描写中颜色形状的对比,不一而足,都很容易看懂。 寓情于景: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回到刚才关于意象和意境的问题上理解就好。几乎是万能的技巧(你回想一下你所知道的诗,有多少是没有景物描写的?)具体不多说了。 衬托:感觉与对比手法有点像,不过对比的程度没那么强烈。我自己感觉烘托在答案里出现的频率比对比多,所以,不肯定的时候写衬托比较好。烘托分正面烘托,侧面烘托,不铺开说了。 象征:用一种物象表达一种精神品质。如用芳草表达高尚品质(《离骚》中这种手法用得很频繁)。但普遍来说,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低。少答为妙。 托物言志:与寓情于景摆一道了解吧。通过状物描写抒发志向感情。有时会运用到拟人手法。 借古讽今:这通常是诗人到了某些历史古迹,想到从前和现在的巨大差别所写的诗。经常借助典故,有些典故需要了解。 虚实相生:又称虚实结合。说俗了就是在同一首诗里,既有对现实的,眼前的景物的描写,又有脑海中想象的东西的描写。 还有其他技巧,如比兴,比喻(超常用),白描等。 做这类题,先了解全诗的意思,再品味意象和诗眼,最后通过想象了解意象。当然这只是一般过程,具体的必须联系实际题目。如果实在是对诗的意思一知半解的,就把诗中的描写用你自己的话复述一次,有时候可以“偷”写分数回来。 8.诗歌是怎样刻画形象的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类: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杜甫《登高》中的诗人形象;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设问方式: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3、请简要的分析某形象 答题步骤: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 ; 2、结合诗作简译相关语句,分点说明、概括(为什么)切忌以译代析。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9.从诗歌形象入手鉴赏《扬州慢》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总结 2010-11-14 手机版 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春日即事①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逗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地;第二题问逗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看地,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逗托物言志地角度出发。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看地、逗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地、逗请欣赏这句诗地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四、看技法一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二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三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如逗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B语意双关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⑼反语,讽刺。 ⑽互文:逗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地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如逗秦时明月汉时关地、逗烟笼寒水月笼沙地、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地等。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五、看意象⑴柳逗柳地、逗留地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忆秦娥》:逗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地⑵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地⑶菊花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逗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地⑷梅花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王安石《梅花》: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地⑸松坚贞、高洁的品质。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逗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地⑹莲由于逗莲地与逗怜地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逗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地⑺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地(李清照《声声慢》)。⑻杜鹃鸟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宋人贺铸《忆秦娥》:逗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地⑼鹧鸪鸟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逗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地(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逗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地(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⑽寒蝉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地⑾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地、逗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地(欧阳修《戏答元稹》)。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逗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地(杜甫《天末怀李白》)、逗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地(李商隐《离思》)等。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逗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地(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地(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地(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逗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地(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⒀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地(王昌龄《芙蓉。 10.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2、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3、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4、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