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三千年后 中国人还能读懂诗经 而英国人却读不懂莎士比亚你要是说中国人能读懂四大名著,能读懂三字经,那么我赞同你。 偏偏你要举《诗经》,我可以坦率地讲,能读懂《诗经》的人真没几个,除了一些研究的专家。 另外,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没“上古”到令英国人读不懂的地步,他们在许多地方弄不懂,需要看专家的注解。而我们读古籍时,何尝不也是如此呢? 所以我说,你举的例子不恰当! 我们和欧美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文化延续了数千年,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我们的语言文字是一以贯之的。我们跟西方人相比,最占优势的是漫长的时间跨度,我们在有商周文字传承的时代(为了不挑起争议,姑且不提之前的五帝和虞夏),问问西方是啥样子鬼才知道。一方面我们很早就有诗经尚书山海经这样的上古的古籍,而且都用汉字记载流传至今;另一方面我们从古至今一直有良好的治史传统,一代代历史都有文献记载;我们通过努力学习可以很好地继承。 而西方能有什么?欧洲几个世纪刀兵相见,血流成河,各自坚持“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即使勉强捏合在一起形成个“欧盟”也是个不尴不尬的“四不象”。他们有时也大言不惭地谈“历史”,许多“历史”可以“精确”到年月日,他们凭什么,其来路很可疑;西方人为了自家“有根”,他们只能搬弄“古希腊”、“古罗马”,其实那时即使有文字,传到他们那儿也已分裂成无数欧洲语言,他们哪有可以认同为“共同文化”的“共同祖先”?而且他们喜欢通过引用不明来源且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字的古代“伟人”的“巨著”来给自己装幌子,通过那些所谓“圣哲的著作”来给自己造势和掌控舆论。 只有这样比,我们才能说自己很优越。 2.18世纪的英国文学有什么特点18世纪英国文学最主要的贡献在小说方面。 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菲尔丁、斯摩莱特等都是有影响的小说家。这个时期的小说主要是现实主义的,它在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继承并发展了过去小说——主要是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反映了初期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的种种矛盾,适应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读者群众的要求。 这种小说一般不再是脱离现实的虚构故事,而是以社会生活为题材,以普通人,特别是中下层人物作为主人公。主要的小说多半含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比较严肃的态度对待政治社会问题。 小说更多地注意结构,情节趋于集中,时间、地点的安排也较严密。人物性格的塑造、感情心理的刻画、环境的描写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语言一般是日常生活用语。这些特点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新阶段,为以后英国和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开始 成为商品,作家逐渐成为自由职业者,不再需要显贵作“恩主”。作家往往受雇于书商,撰写或编译各种著作,成名的作家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作家集中在伦敦,他们往往和党派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期刊、小册子或传单对时事发表意见。他们组织倶乐部(如斯威夫特、蒲伯、盖依等的“斯克瑞布勒瑞斯倶乐部”),约翰逊、哥尔斯密、鲍斯威尔的“文学倶乐部”,常在固定的咖啡馆或餐馆会面、谈天、看报。 3.现代诗中最有趣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From tomorrow on,I will a happy person喂马,劈柴,周游世界Grooming,chopping,and traveling all over the world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From tomorrow on,I will care foodstuff and vegetables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I have a house,towards the sea,with spring flowers blossoming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From tomorrow on,I will write to each of my dear ones告诉他们我的幸福Telling them of my happiness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What the lightening of blessedness has told me我将告诉每一个人I will spread it to each of them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And give a warm name for every river and every mountain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Strangers,I will also give you my well-wishing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May you have a brilliant future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May you lovers eventually become spouse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May you enjoy happiness in this earthly world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I only wish to face the sea,with spring flowers blossoming。 4.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欢欢悦/【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诗中“今天”、“明天”、“像闪电一样短促”等关键词语可看出这首诗反映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不可捉摸。 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否认了事物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就会导致不可知论。故本题选A项。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和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故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考点: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