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广诗经主要内容《国风·卫风·河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思归诗。全诗二章,每章四句。 虽然内容简单,诗意浅显,但此诗饱含感情,情深意长,其奇特的夸张,能在出人不意之中,发挥令人拍案叫绝的强烈感染效果,是《诗经》中一篇优美的抒情短章。原文国风·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译文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 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 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2.诗经 卫风 河广 的原文带注疏1)《河广》,《诗经·卫风》第七篇。全诗二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卫地汉族民歌。是一首意蕴丰富的思归诗。《卫风·河广》之传诵千古,所得力者亦在其夸张之奇特。《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原文】 河广 谁谓河广(1)?一苇杭之(2)。谁谓宋远?跂予望之(4)。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4)。谁谓宋远?曾不崇朝(5)。 3)【注释】 (1)河:黄河。 (2)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 (3)跂(qǐ):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 (4)曾:乃,竟;刀: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 (5)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4)【译文】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支苇筏可飞航。谁说宋国太遥远?踮起脚跟即在望。 谁说黄河广又宽?其间难容一小船。谁说宋国太遥远?赶去尚及吃早餐。 3.诗经 卫风 河广中与 为 趾注音《诗经·卫风·河广》中没有“趾”这个字 【原诗】:诗经·卫风·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字词】:(1)河:黄河。 (2)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 (3)跂(qǐ):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 (4)曾:乃,竟;刀: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 (5)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赏析】: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支苇筏可飞航。谁说宋国太遥远?踮起脚跟即在望。谁说黄河广又宽?其间难容一小船。谁说宋国太遥远?赶去尚及吃早餐。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奇特的夸张。这首诗是客居卫国的宋人表达自己还乡心情急迫的思乡诗作。“一苇杭之”那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此刻正升腾着无可按抑的归国之情。接着的“谁谓宋远?跂予望之”,正以急不可耐的思乡奇情,推涌出又一石破天惊的奇思。为滔滔黄河横隔的遥远宋国,居然在踮脚企颈中即可“望”见(那根本不可能),可见主人公的归国之心,已急切得再无任何障碍所可阻隔。强烈的思情,既然以超乎寻常的想像力,缩小了卫、宋之间的客观空间距离;则眼前的小小黄河,则可以靠一苇之筏超越。 4.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别复制它意思是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 出自《国风·卫风·河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作者无名氏。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思归诗。全诗二章,每章四句。虽然内容简单,诗意浅显,但此诗饱含感情,情深意长,其奇特的夸张,能在出人不意之中,发挥令人拍案叫绝的强烈感染效果。 全诗如下: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译文如下: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注释如下: 河:黄河。 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 跂(qǐ):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一说我。 扩展资料: 这首诗应该是春秋时代侨居卫国的宋人表达自己还乡心情急迫的思乡诗作。此诗的主人公,按《毛诗序》旧说当是归于卫国的卫文公之妹宋襄公之母,因为思念儿子,又不可违礼往见,故有是诗之作;现代的研究者多不从此说,而定其为客旅在卫的宋人,急于归返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 此诗仅仅八句,就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此诗善用设问与夸张。在卫与宋国之间,横亘着壮阔无涯的黄河,此诗之开篇即从对黄河的奇特设问发端——“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卫风·河广 5.诗经 思乡诗句《采薇》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匪风》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烹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河广》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泉水》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四牡》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嘽嘽骆马。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 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 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载駸。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竹竿》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6.诗经里的诗要50首《诗经》全文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编辑本段]《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 7.诗经中的卫风包括现在哪啦卫风(古代诗经)《诗经》篇章之总名。 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 先秦时代卫地汉族民歌。区别于国风。 记载吴公子季札听了鲁国的乐队歌唱了“邶、鄘、卫”以后,评论时便将此三诗统称之为“卫风”。邶、鄘、卫三诗大部分难确定具体时代,大致说来西周末东周初的诗居多数。 得到后来的传唱。《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经前人考定,邶、鄘(yong)、卫都是卫国的诗。 可见他是把“邶鄘卫”作为一个整体,以区别于其他国风的。邶、鄘、卫都是古国名。 据说周武王灭殷以后,便将纣的京都沬(今河南淇县西北)附近地区封给纣的儿子武庚禄父,并将其地分而为三:北为邶(今河南汤阴县东南),南为鄘(今河南卫辉市东北),东为卫(今河南淇县附近)。武王并派他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守卫三个地方,以监督武庚,号为“三监”。 武王死后,儿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执政。管叔等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并嗾使武庚叛乱。 于是周公率兵镇压,杀死武庚与管、蔡、霍等。接着又合并三地为卫,连同原殷民一起封给康叔,建都殷墟(今河南淇县),号卫君。 卫国自康叔历十三世至献公,自后便国力日衰,内乱不息;到懿公时,更加腐败不堪。公元前六六○年为狄人所灭。 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卫残部南渡黄河,文公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重建卫国。《载驰》、《定之方中》二诗就是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 邶、鄘二地早已并入卫国,为什么卫诗还冠以其名呢?自汉以来议论纷纷,没有定论。近人一般认为,因卫诗有三十九首之多,近风诗的四分之一,所以编者将部分诗编入邶、鄘之下。 但是这一说法仍有疑问。查今本《诗经》,邶诗十九首、鄘诗十首、卫诗十首,为什么分得如此不平均呢?这很难说编者只是偶然为之,而无别的原因。 因此这一说法仍属于猜测罢了。邶、鄘、卫三诗大部分难确定具体时代,大致说来西周末东周初的诗居多数。 包括: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作品原文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考槃——归隐者自得其乐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磐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 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氓诗经·国风·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鉴赏一、《氓》诗产生的年代与地域根据《毛诗序》言“宣公之时”可推知,《氓》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7世纪,距今大约2700年左右。它产生的地域,诗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和“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