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洞庭跟岳阳的诗句

一、求关于洞庭湖和岳阳楼的诗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首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炎约旱母星楸泶锏梦裼兄拢挥心侵直肮グ徒崞蚯蟮乃灼?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浑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象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辑”,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二、有关描写洞庭湖或岳阳楼的诗句

刘禹锡的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道经巴陵登岳阳楼用孟襄阳韵》杨维桢,元末 送客洞庭西,龙堆两青青。

陈殿出空明,吴城连苍莽。 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

杨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 怀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登岳阳楼》 李东阳,明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 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

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岳阳楼》钱大昕 清 杰阁出城墉,惊涛日夜舂。 地吞八百里,云浸两三峰。

已极登临目,真开浩荡胸。 不因承简命,那便壮游逢。

《临江仙》滕子京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

微闻兰芷动芳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 宋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杆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三、有关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古诗文名句或对联

关于岳阳楼和洞庭湖的古诗实在太多,下面列出比较出名的: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滕王阁对联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岳阳楼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何子贞撰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黄鹤楼对联

[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楼。

大江流日夜;西北有高楼。

一月二十九日醉;百年三万六千场。

醉翁亭对联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

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

并未成翁,到处也须杖履;不能一醉,此来辜负山林。

人生百年,把几多风光琴尊等闲抛却;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

四、【唐、宋代描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诗要唐、宋代名人的诗赋】

以下为唐、宋代描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诗.特别是第三首《岳阳楼》,它是描写洞庭湖上的岳阳楼.【标题】:巴丘书事【年代】:宋【作者】:陈与义【内容】:--------------------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未必上流须鲁萧,腐儒空白九分头.【标题】:又登岳阳楼【年代】:宋【作者】:陈与义【内容】:--------------------岳阳楼前丹叶飞,栏干留我不须归.洞庭镜面平千里,却要君山相发挥.【标题】:岳阳楼【年代】:唐【作者】:李商隐【体裁】:七绝【内容】:--------------------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标题】:再赋一绝【年代】:南宋【作者】:陆游【内容】:--------------------江风吹雨濯征尘,百尺阑干爽气新.不向岳阳楼上醉,定知未可作诗人.【标题】:北风(新康江口信宿方行)【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万里鱼龙伏,三更鸟兽呼.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执热沉沉在,凌寒往往须.且知宽疾肺,不敢恨危途.再宿烦舟子,衰容问仆夫.今晨非盛怒,便道即长驱.隐几看帆席,云州涌坐隅.【标题】:洞庭湖【年代】:唐【作者】:宋之问【体裁】:五古【内容】:--------------------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标题】:题洞庭湖【年代】:唐【作者】:蔡押衙【体裁】:句【内容】:--------------------可怜洞庭湖,恰到三冬无髭须.。

五、求李白六次去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写得所有诗词.时间就是在公元

岳阳怀抱洞庭,襟带万里长江,北接武汉重镇,南连三湘四水,是一座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岳阳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地和迁客骚人多会之地.据档案资料记载,唐代诗仙李白曾经六次到达岳阳,并留下吟诵洞庭湖、岳阳、君山的优美诗篇20多首.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据《新唐书》载,他“十岁通诗书”;《唐才子传》亦称“十岁通五经”.25岁时,李白怀抱“四方之志”出三峡,漫游各地,南浮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东到齐鲁.唐玄宗时,召为翰林供奉.不久,受谗毁,被迫离开长安.自此之后,他长期漂泊流浪,游踪所及大半个中国.唐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受永王李璘争夺帝位失败之牵连被流放后,爱国之心丝毫没有减弱.后逢朝廷大赦,喜出望外,沿长江东还,经江陵等地,来到岳阳,陪好友夏十二游览岳阳楼,写下了著名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全诗云: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楼前浩渺开阔的八百里洞庭,不禁叹为观止.诗人一方面反映物象,另一方面借景抒情,那种积极用世,关心民众的情感,跃然纸上,情和景互相衬托合二为一.唐刑部侍郎李晔是李白的族叔,因鞫狱触犯宦官李辅国,被唐肃宗贬为岭下尉,也于唐乾元二年(759年)途经岳州.李白与李晔、贾至一同泛舟洞庭,豪情满怀地写下了《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中二首是:(一)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同年,李白陪族叔李晔游览洞庭湖,痛饮狂歌,写下了《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即:(一)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二)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三)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这是李白的一组记游诗,由三首五言绝句组成.三首均可独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独特构思的抒情绝唱.另外,在岳州期间,李白亲笔书写了岳阳楼名世之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作者以简练生动之笔描绘了洞庭湖水天相接、碧水苍天的自然景色,历来为文人学士所推崇.唐乾元二年(759年)八月,襄州守将康楚元、张喜延发动叛乱.当时,正在岳阳的李白,挥笔写下了《贼乱临洞庭言怀作》一诗,愤怒地把叛贼痛斥为横行洞庭的“修蛇”,谴责叛将和逃官的罪行,表达了诗人渴望迅速平定叛乱的心情.当年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李白登上巴陵山,适逢讨伐康、张的唐朝水军在洞庭湖上布阵,心情异常激动,写下了《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中写道:“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抒发了诗人不学陶潜消极避世,而与平叛将士为伍,关怀人民的正义感情.唐上元二年(761年),李白闻太尉李光弼率兵讨伐安史叛军,他不顾61岁高龄,前往请缨杀敌,终因病返回,次年含恨死于安徽当涂.李白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他的诗是一种智慧之美、浪漫之美.他的诗与岳阳的胜景交相辉映,给岳阳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