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章叠句叠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吗重章叠句叠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 它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他种事物以引起下面的正题. 2.关于诗经中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例如:《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e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评析】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一种情感,虽然所写的意象不同,但通过相同的结构形式去写,让人读起来有音乐美,让人感觉到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情感更加有韵味。 扩展资料 叠句的定义: 1、在一定间隔 (如一段歌曲末尾的副歌) 之后重复的歌曲或赞美诗的一部分 (chorus)。 2、诗或歌的叠句,尤指在每节诗歌后重复的诗句叠句的音乐配曲 (refrain reiterative sentence)。 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会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叠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章叠句 3.重章叠句叠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吗重章叠句叠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 它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他种事物以引起下面的正题。 4.子言慕雨出自诗经的哪篇子言慕雨并非出自于诗经,它是土耳其诗人Qyazzirah Syeikh 的一首诗歌《I Am Afraid》的诗经版汉语翻译。 子言慕雨诗经版翻译文如下: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 扩展资料: 《I Am Afraid》英文全文如下: I Am Afraid(Qyazzirah Syeikh Ariffin)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你说你爱雨,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伞。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你说你爱太阳,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但当日当空时你却往荫处躲。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你说你爱风,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但当它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自己的窗子。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以当你说你爱我,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我却会为此而烦忧。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I Am Afraid》 5.《诗经》中有“言”字的诗句~要五句为找够5句,拿出诗经来一通好翻,一定要给分哦^_^ 载 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樨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杕 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 日月阳止,女之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为恤. 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简 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6.《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特点《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皎日嚖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小雅和国风 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 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 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 国风中对语 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 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 的差异。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 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 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语言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 艺术特点 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3、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复沓的章法,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或杂言(二至八言) 5、动、形容词的恰当运用,重言迭字拟声状貌,双声叠韵使声调优美 文学价值 1、光辉起点,开创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2、确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 3、其中的优秀之作,在艺术手法、语言和技巧上,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4、周代礼乐文化的代表,为儒家所重视和推崇。 《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 《诗经》中的词语丰富多彩,使用的单字近三千个,构成了众多的词汇,表述了极为丰富的生活知识。《诗经》名词、动词的最大特征是它的具象化。 周代是一个单音词为主的时代,在表达同类事物的不同个体时,还没有形成以抽象类概念为主构造复合词的普遍能力,因此常用不同的单音词来表示不同的个体。例如《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一般性名词“马”,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 如“鸨”指毛色黑白相间的马,“黄”指毛色黄白相间的马;“骆”指白毛黑鬣的马等。这些具象化名词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周人对马的熟悉程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驾驭和使用语言的非凡能力。 《诗经》中的动词也具有具象化的特征,如其中描写手的动作的动词就有五十多个,这说明了人们对人类动作的细心观察以及创造语言的高超能力。 2、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 《诗经》中这一类形容词数量非常大,重言,如:夭夭、灼灼、迟迟、习习、霏霏、依依、皎皎等,双声如参差、踟躇、黾勉等,叠韵如辗转、窈窕、逍遥、沃若等。其中重言词又是最多的,这正是因为《诗经》时代单音词占多数,人们还不能大量创作复合词,便只能依靠这种形式来增强抒情描写的效果,并使诗歌的节奏整齐。 3、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 节奏韵律规范。 《诗经》最常用的押韵方式就是在偶数句中隔句押韵,《诗经》的押韵形式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双声、叠韵、重言 词的使用和规范的押韵,使《诗经》的语言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4、重章复沓的章法。《诗经》章法形式的重要特征就是重章复唱,也就是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的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 重章复唱的形式,又称为叠咏体,是民歌中常用的样式,这一方面因为民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单纯而深挚的,只有重要的反复咏唱才能充分抒情达意;另一方面是因为民歌是口头传唱的,这种形式便于记忆和传诵。重章复唱的形式影响了《诗经》的语言。 首先它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这些套语不仅方便了记忆,而且也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和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重章复唱的形式还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 因为套语有相对固定的形式,不能随意改变,所以只能抓住中心词进行锤炼,靠中心词语的变换来叙事状物、写景抒情,从而取得突出的表达效果。如《芣苢》中变换了六个动词,借此造成动作描写的连贯、画面的流动、情感的加深,可谓言简意深。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