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又称什么垂髫、及笄、弱冠……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 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 《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 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 《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 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参考资料:网。 2.诗经名篇名句大全诗经中的名篇很多,名句也有很多,以下这些是比较典型的: 周南·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3.诗经 名句大全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8.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4.请给我推荐几篇可以适用小学五年级的诗经,谢谢~~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罗斯]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恒向前憧憬, 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2.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4. 朋友 (中国***)米雅 许多话藏在心里 好几次都差一点说给你听 快满出来了 快承受不起了 真的差一点就要你分担我肩上的疼 直到 看见你的颊上有泪 我才知道 原来你也撑着瘀伤的肩 用泪洗过的心事 晾干了吗 用我倾听的心当衣架也可以的喔 5. 钓鱼的人 [前苏联]阿·巴尔托 有一个爱钓鱼的人, 一早就坐在湖上头。 他坐在那里哼了又哼, 哼的歌儿一个字也没有。 这可爱的小歌曲, 里面有快乐也有忧愁, 可是水里的鱼, 暗中已经把它记熟。 等到歌儿一开头, 鱼儿就四面八方逃走。 6.袋鼠 高洪波 看见动物园的袋鼠 我简直挪不动脚步 小袋鼠的快活 让我十分羡慕 我真盼妈妈 也变成一只袋鼠 把我装进育儿袋 该有多么舒服 吃饭不用洗手 起床不用穿衣服 免去了默写生字 也不用再做算术 如果育儿袋里 放几本好看的图书 加上巧克力和香蕉 是天下最好的住处 对,和妈妈商量一下 让她变一只袋鼠 省得她老不放心 从不让我一个人外出 7.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刘倩倩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块。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再一块唱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8.熏咸鲱鱼 [法国]夏尔·克罗 一垛高大的白墙——光,光,光, 墙上靠着的梯子——高,高,高, 地上的熏咸鲱鱼——干,干,干。 他走过来,两只手——脏,脏,脏, 手里拿着大钉子——尖,尖,尖, 大锤子和一团线——粗,粗,粗。 于是,他爬上梯子——高,高,高, 敲进尖尖的钉子——笃,笃,笃, 登上高大的白墙——光,光,光。 他随便丢下锤子——落,落,落, 给钉子结一条线——长,长,长, 一头挂熏咸鲱鱼——干,干,干。 他从梯子上走下来——高,高,高, 带走梯子和锤子——重,重,重, 然后,便走得——远,远,远。 以后,这熏咸鲱鱼——干,干,干, 挂在长线的头上——长,长,长, 很慢很慢地摇晃——晃,晃,晃。 我编的这则故事——简单,简单,简单, 给严肃古板的人——捣蛋,捣蛋,捣蛋, 让小孩儿觉得——好玩,好玩,好玩。 五年级下册《诗经》选 1.蒹 葭(jiān jiā)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 溯洄(huí)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sì) 。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zhǐ)。 2.鹿 鸣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jiānɡ)。人之好(hào)我,示我周行(hánɡ)。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tiāo),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ín)。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ān)。我有旨酒,以燕乐(lè)嘉宾之心。 3.关 雎 关关雎(jū)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qiú)。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4.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5.式 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6.木 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jū)。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jiǔ)。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7.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8.硕 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rǔ),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yuǎn)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 5.5字古诗大全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馀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怨情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灵澈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听筝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新嫁娘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玉台体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何满子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渡汉江李频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李白:唐朝。 诗名:《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孟浩然 唐 诗名: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 诗词名:马 作者:李贺 朝代:唐 体裁:五绝 类型:动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杂诗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裴迪 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 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 暂游桃源里。 祖咏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孟浩然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李白 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怨情 美人卷珠帘, 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杜甫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刘长卿 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弹琴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 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 时人已知处。 韦应物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李端 听筝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王建 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权德舆 玉台体 昨夜裙带解, 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 莫是□砧归。 柳宗元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元稹 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白居易 问刘十九 绿螘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张祜 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李商隐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贾岛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李频 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金昌绪 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西鄙人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宋代五言绝句 度宗 晚望 鸥鹭归烟渚,秋江挟晚晴。 老渔闲栖艇,坐待月华生。 恭宗 在燕京作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赵汝燧 伤春 飞蝶捎风絮,鸣禽恋午檐。 不知春去未,但觉绿阴添。 后圃 浇花惟要早,芟草不知名。 新竹生来巧,南墙补数茎。 赵师侠 梅花 南国觅佳人,迥立不可亲。 而况得道者,其间梅子真。 赵崇镄 破褐 生松郁寒灰,破褐出残絮。 童儿不耐烦,微吟起身去。 南唐后主 尝与周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已殂因成诗见意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徐铉 题雷公井 霭干凌。 6.5岁左右的孩子应该背诵哪些古诗词我的孩子今年4岁半,市面上有许多先让他囫囵吞枣地随便去背,即使最简单的古诗词,一个4、5岁的小孩,能理解得了?我认为,先背下来,越多越好,小时候记下的东西,终生不会忘记,等他长大以后,自己会慢慢地理解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小时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老是弄不明白,现在,即使当年学习成绩最差的同学,也是不在话下的。明白了没有? 只要小孩记性好,不要考虑古诗词难易,放开手任其背吧。 我国古代启蒙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一个“背”字,先生才不受那个麻烦去讲解其中的深刻含义的,全凭学生长大以后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去品味去体会。 7.诗经有哪些比较有名的篇章1、《国风·魏风·硕鼠》先秦:佚名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女 通 汝) 释义: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2、《氓》先秦: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尔 一作: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释义: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 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3、《桃夭》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释义: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4、《关雎》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释义: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5、《小雅·鹿鸣》先秦:佚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释义: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8.古人几岁学诗经不清楚。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