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国风·卫风·考槃的原文和注释还有陆德铭的分析体例诗经·国风·卫风·考槃 原文: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寤寐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寤寐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寤寐宿,永矢弗告。 注释: 1.槃 毛传:“考,成。盘,乐也 2.涧 (形声。从水,间声。本义:夹在两山间的水沟)涧,山夹水也。――《说文》 3.硕 郑笺:“硕,大也。” 4.寐 mèi ,卧也。――《说文》 5.寤wù ,寐觉而有言曰寤。――《说文》寤言(醒后说话);寤寐(指醒时和睡时);寤宿(醒而卧;躺卧);寤怀(睡不着而怀念);寤辟(醒来以手拍胸);寤叹(睡不着而叹息);寤迁(刚刚醒来就迁移);寤觉(睡醒)“寤,觉,”通“悟”。觉悟,认识到 6.永,长。 7.矢 shǐ ,誓。 通誓”。发誓 8.弗 fú “弗”为“不”的同源字 。:“弗,不之深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象两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绳索束缚之,使之平直。本义:矫枉) 弗,矫也。――《说文》。 9.谖 xuān,忘也。本义:欺诈,欺骗 谖,诈也。——《说文》 谖,欺也。——《广雅》 弗谖:含有使明白之意。不欺不诈不忘既是明白。 10.阿,毛传:“曲陵曰阿。”王先谦曰:“谓山曲隈处也。” 11.薖 kē,毛传:“宽大貌。”(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12.轴,毛传:“进也。”范处义曰:“卷也,犹言卷而怀之。” 可以理解为旋型状态,是考槃的状态。 13.宿 sù 停宿, 永留。 14.苏辙曰:“涧也,阿也,陆也,皆非人之所乐也,今而成乐于是,必有所甚恶而不得已也。宽也,薖也,轴也,皆盘桓不行,从容自广之谓也。弗谖,既往之,戒不可忘也。弗过,不可复往也。弗告,不可复谏也。皆自誓以不仕之辞也。” 唐代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广泛录存了保存在前人经笺传注中的早期异读材料,是一部集汉魏六朝音义学之大成的杰出著作,历来被学者们认为是进行汉语言文字研究的资料宝库。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以上供参考。 2.《诗经》国风·卫风·考槃的原文和注释还有陆德铭的分析体例诗经·国风·卫风·考槃原文: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独寤寐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 独寤寐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陆,硕人之轴。 独寤寐宿,永矢弗告。注释:1.槃 毛传:“考,成。 盘,乐也2.涧 (形声。从水,间声。 本义:夹在两山间的水沟)涧,山夹水也。――《说文》3.硕 郑笺:“硕,大也。” 4.寐 mèi ,卧也。――《说文》5.寤wù ,寐觉而有言曰寤。 ――《说文》寤言(醒后说话);寤寐(指醒时和睡时);寤宿(醒而卧;躺卧);寤怀(睡不着而怀念);寤辟(醒来以手拍胸);寤叹(睡不着而叹息);寤迁(刚刚醒来就迁移);寤觉(睡醒)“寤,觉,”通“悟”。觉悟,认识到6.永,长。 7.矢 shǐ ,誓。 通誓”。 发誓8.弗 fú “弗”为“不”的同源字 。:“弗,不之深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象两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绳索束缚之,使之平直。 本义:矫枉) 弗,矫也。――《说文》。 9.谖 xuān,忘也。本义:欺诈,欺骗 谖,诈也。 ——《说文》 谖,欺也。——《广雅》 弗谖:含有使明白之意。 不欺不诈不忘既是明白。10.阿,毛传:“曲陵曰阿。” 王先谦曰:“谓山曲隈处也。”11.薖 kē,毛传:“宽大貌。”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12.轴,毛传:“进也。” 范处义曰:“卷也,犹言卷而怀之。” 可以理解为旋型状态,是考槃的状态。 13.宿 sù 停宿, 永留。14.苏辙曰:“涧也,阿也,陆也,皆非人之所乐也,今而成乐于是,必有所甚恶而不得已也。 宽也,薖也,轴也,皆盘桓不行,从容自广之谓也。弗谖,既往之,戒不可忘也。 弗过,不可复往也。弗告,不可复谏也。 皆自誓以不仕之辞也。”唐代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广泛录存了保存在前人经笺传注中的早期异读材料,是一部集汉魏六朝音义学之大成的杰出著作,历来被学者们认为是进行汉语言文字研究的资料宝库。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以上供参考。 3.《诗经 卫风 木瓜》要表达何意《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本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因此,最普遍的解释就是这首诗是男女相爱,互相赠答之作。 4.在诗经卫风中,木瓜全诗是什么意思《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琼琚、琼瑶、琼玖:美玉美石之通称 匪:非 翻译: 他送我木瓜,我拿美玉回报他。不是为了回报,是求永久相好呀! 他送我红桃,我拿琼瑶回报他。不是为了回报,是求永久相好呀! 他送我的是李子,我拿琼玖回报他。不是为了回报,是求永久相好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