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山河景色的诗句古诗

1.描写山河景色的诗句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2.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外描写景色的古诗: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课内思乡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3.有关祖国山河、江河湖海、美丽景色的古诗各2首

送元二使安西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简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

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

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

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

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

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2.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5.出:突出。

6.日边:天边。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 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咏雪,眼光不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雪来写祖国壮阔的大地,可谓所见者大。北方下雪天的风光,千万里都是冰封雪飘,这就写得气魄宏大,北国即北方,千里、万里两句是正文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北方雄伟的景物要推万里长城,黄河和高山、高原,作者要通过雪来写祖国雄伟的山河,所以先写长城、黄河,再写高山、高原。登高远望,在冰封雪飘的北方,看到长城内外只是白莽莽一片,再看黄河之水,上下游已经结冰,顿时失掉滔滔滚滚的水势。

“山舞银蛇……试比高”这是写北方雪后的群山和高原雪后的群山呈银白色,山跟山绵延起伏,登高望去象银白色的蛇在舞动,在陕西和山西一带的高原上,盖着雪,在高处望去,象白蜡样的象群在奔跑着。这里写的银蛇和蜡象的银和蜡,都是形容雪的白。

这里更重要的是写北方山和高原与天公比高,写出雄伟的气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到天晴的日子,看到红艳艳的太阳。

4.描写山河风光的诗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众鸟高飞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潭面无风镜未磨。 孤云独去闲。 日出江花红胜火,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相看两不厌,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敬亭山。 能不忆江南。

5.写山河风光的古诗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很有意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岳阳楼记》

6.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有哪些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7.祖国河山美丽景色.的诗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8.有关山河优美的诗句

望洞庭 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 刘禹锡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众鸟高飞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潭面无风镜未磨。 孤云独去闲。

日出江花红胜火,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相看两不厌,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敬亭山。 能不忆江南。

鹿柴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乌衣巷 王维 李 白 李 白 刘禹锡 空 山 不 见 人,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天门中断楚江开, 朱雀桥边野草花, 但 闻 人 语 响。 遥看瀑布挂前川。

碧水东流至此回。 乌衣巷口夕阳斜。

返 景 入 深 林,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两岸青山相对出, 旧时王谢堂前燕, 复 照 青 苔 上。 疑是银河落九天。

孤帆一片日边来。 飞入寻常百姓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杜甫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王维 《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王之涣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勃 《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崔颢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张继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刘禹锡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张祜 《题金陵渡》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9.跟山河有关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树阴里白沙堤。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外描写景色的古诗: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