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立冬诗句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2.古人留下的立冬诗句有哪些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 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 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 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 随处一欣然。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 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 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 松门许夜敲。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远 (一) 细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 何处梅花一绽香。 (二) 奇峰浩荡散茶烟, 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 老夫布褐未装棉。 七律·立冬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 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 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 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 还借自家小火炉。 3.立冬的古诗词有哪些 立冬古诗词大全名句赏析立冬即事二首 朝代:宋代|作者: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朝代:宋代|作者: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 朝代:明代|作者: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日野外行吟 朝代:宋代|作者: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闻雷 朝代:宋代|作者:苏辙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 瑞鹤仙(寿东轩立冬前一日) 朝代:宋代|作者:蒋捷 玉霜生穗也。渺洲云翠痕,雁绳低也。层帘四垂也。锦堂寒早近,开炉时也。香风递也。是东篱、花深处也。料此。 立冬 朝代:宋代|作者:陆文圭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十月十日立冬 朝代:宋代|作者:周南 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律吕看交会,衣裳出褚中。骭疡时作尰,怀抱岁将终。汗手污牙笔,晴檐共秃翁。 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朝代:宋代|作者:沈说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清於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从教。 立冬道中 朝代:宋代|作者:高登 黄茅时节瘴烟深,人在山凹第几重。梁竦负才徒感慨,嵇康赋性本疏慵。此生自断天休问,吾道频年世不容。会脱。 4.关于立冬的优美诗词有哪些立冬 [明] 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宋] 程公许 认取太虚无一物,本无幻翳况空花。 桃椎思邈还知否,佳传宁无良史家。 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 [宋] 陆游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 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惭擘蟹脐。 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宋] 沈说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 清於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 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5.描写立冬的诗句1、《立冬即事二首)——元代: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2、《立冬》——明代: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3、《立冬》——宋代: 陆文圭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舂。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4、《立冬即事》——元代:仇远 凄风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绵。 5、《立冬夜舟中作》——宋代: 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6、《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唐代: 元稹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7、《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宋代: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8、《立冬日作》——南宋: 陆游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9、《立冬日早朝值雪》——明代: 皇甫汸 抟风揽雾冬仍见,急霰翻霙晓未分。 银烛实增光照耀,玉垆犹郁气氤氲。 漫挥凤藻酬黄竹,已办龙裘想翠云。 安得向来词赋客,挥毫常侍圣明君。 6.立冬的古诗词立冬九月开畦种晚菘,青苗小样细玲珑。 一帘夜雨滋根润,篱畔新菊绽蕊红。 细碎时光能静好,许人旧梦亦朦胧。 冬天又至需呵暖,菘味高汤缀绿葱。楼旁奇事引徘徊,花季风光霜季来。 不是秋温留此地,也非青帝恋红腮。网屏春透佳人意,才女情传诗子怀。 定是诗怀藏不了,春情散向小亭台天地革而四时成 革:变化。天地有阴阳寒暑之变化而形成四季。 《书周易·革》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行:运行。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孔子语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愆阳:过于温暖。 伏阴:夏寒。凄风:寒风。 苦雨。久下不停 的雨。 《左传·昭公四年》 春生者繁华,秋荣者零悴 零:草木凋落。悴:憔悴。 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曾长思书》 春葩含日似笑,秋叶泫露如泣 葩:花。泣:水滴下垂的样子。 北齐·刘昼《刘子·言苑》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熙熙:兴盛。榛榛:草木杂生的样子。 阑:残。殷忧:深忧。 鲜欢;少欢。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白居易《长恨歌》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淡冶:恬淡冷静。 苍翠:深绿色。欲滴:形容绿得象要滴下来的样子。 宋·郭熙《山川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的也 野芳写春,佳木写夏,风霜写秋,水落写冬。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八节: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 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八节。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一何:多么。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气变知时易,不眠知夕永 时:时节。易;变化。 夕:夜。永:长。 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草荣识节和,本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节:气节。 纪历志:历书。 晋·陶渊明《桃花源诗》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收:收成。 藏:储藏。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春: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白日风在香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不觉春风换柳条 马踏春泥半是花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夏: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秀: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 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 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潭:水边。 隋·杨广《夏日临江》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 7.立冬月亮的古诗词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三)秋歌》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李商隐)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