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花诗内涵

1.各种花的诗句以及象征意义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花之君子,是高雅纯洁的象征(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在某些诗词中还是爱情的象征,因“莲”与“怜”同音,是情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州曲》)。

梅花:不畏严冬酷寒,环境艰难,暗香浮动,即零落亦清香如故,是高洁的志士,也是报春的使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菊花:凌寒傲霜,是高洁的志士,也象征孤高的隐者(如陶渊明的《饮酒》)。

牡丹:花开热烈灿烂,一片繁华景象,一派富贵气象,是豪华富贵的象征。

杨花:随风飞扬,轻而易变,是轻薄和不坚贞的象征。

兰花:有“空谷幽兰”的雅称,是典雅高贵不染尘埃的象征。

桃花:象征美人,“人面桃花相映红”

丁香花:象征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桂花:象征团圆,“八月十五桂花香”

枫叶:象征鸿运 ,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许多图画中,画着一个猴子栖在树上,树上有一个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杏花:象征幸福美满。“杏”“幸”谐音。

水仙花:象征来年走运 “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走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

郁金香: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

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

牵牛花:爱情、冷静、虚幻。

桑梓:象征故乡 《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2.《诗经》中关于“花”的诗有哪些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经·召南·草虫》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诗经·邶风·凯风》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3.描写花的诗词,并说明这些诗词中花的内涵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说明了莲花的高洁,不与世流合污的品性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后两句诗是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嶙峋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高洁,不与世流合污的品性。

4.诗经中描写娇艳花朵的诗句有哪些

先秦·佚名《诗经》中描写娇艳花朵的诗句有:

1、桃花——《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2、木槿花——《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译文: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辆车上,脸儿好像木槿花开放。

3、荷花——《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译文: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

4、荇菜——《国风·周南·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5、芍药——《国风·郑风·溱洧》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译文: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5.《诗经》中描写“花”的诗有哪些

1、《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 认为“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

现代学者一般不取《毛诗序》的观点,而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2、《诗经·国风·召南·采苹》 先秦:佚名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錡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译文: 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篓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有那锅儿与那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今儿谁是主祭人?少女恭敬又虔诚。

这是一首叙述女子祭祖的诗。《左传·隐公三年》将其与《召南·采蘩》《大雅·行苇》《大雅·泂酌》同视为“昭忠信”之作。

而更多的古代学者受“诗教”的影响,认为是贵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现代学者大都认为这首诗是描写女奴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以奉祭祀的诗篇。

3、《诗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先秦:佚名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译文: 姑娘和我同乘车,容貌就像花一样。体态轻盈如飞鸟,珍贵佩玉泛光芒。

她是美丽姜姑娘,举止娴雅又大方。 姑娘和我同路行,容貌就像木槿花。

体态轻盈像鸟翔,佩玉锵锵悦耳响。美丽姑娘她姓姜,美好声誉人难忘。

此诗背景,依《毛序》的观点,“有女”之女与“彼美”之女应是两个人,清钱澄之《田间诗学》说前一人为太子忽所娶陈女,后一人为齐侯之女。 从诗中叙陈女只言其色,叙齐女则兼言其德,木槿花又花期不长几点来看,这种观点是可以成立的。

时当夏秋之际,木槿花盛开,诗中的男女一同出外游览。他们一会儿赶着车子,在乡间道路上飞快地奔驰;一会儿又下车行走,健步如飞。

诗中洋溢着欢乐的情绪,明快的节奏。 4、《诗经·国风·周南·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译文: 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得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掖起衣襟兜回来。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

《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

5、《诗经·国风·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译文: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根据《周礼媒式》记载,先秦时代,在召南地区,每逢仲春之时,当地的媒官便让未结婚的大龄青年去幽会。 本诗应当是青年女子在类似三月三这样的男女自由相会的集体狂欢中吟唱的歌曲,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以寻觅幽会的伴侣。

6.诗经的风雅颂各有什么含义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7.简述《诗经蒹葭》的主题内涵

《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本诗通过描写景物,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蒹葭》中,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扩展资料

《蒹葭》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

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经·蒹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