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教什么是韵读:《诗经注析》里每一句后都有韵读,不懂,麻烦押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诗经押上古三十韵式。 上古三十韵部分"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三类。分别是: 阴声韵:之部、支部、鱼部、侯部、宵部、幽部、微部、脂部、歌部 入声韵:职部、锡部、铎部、屋部、药部、觉部、物部、质部、月部、缉部、叶部 阳声韵:蒸部、耕部、阳部、东部、冬部、文部、真部、元部、侵部、谈部 补: 古代汉语>; 殷国光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335页到第337页. "。.清初的古音学家顾炎武在陈第思想和著作的启发下,对《诗经》、《楚辞》等韵文的用韵做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将古韵分为十部,写下了《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等五种阐明古韵的著作,合称《音学五书》。 后来的古音学家(如: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章炳麟等)在顾氏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考察了《诗经》、《楚辞》和其他先秦两汉的韵文的用韵以及谐声偏旁,分部越来越细。至王力先生考订《诗经》时代古韵为十一类二十九部,《楚辞》时代为三十部。 下面是古韵十一类三十部: 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第一类 1、之部 2、职部 3、蒸部?? 第二类 4、支部 5、锡部 6、耕部 第三类 7、鱼部 8、铎部 9、阳部 第四类 10、侯部 11、屋部 12、东部 第五类 13、宵部 14、药部 第六类 15、幽部 16、觉部 17、冬部 第七类 18、微部 19、物部 20、文部 第八类 21、脂部 22、质部 23、真部 第九类 24、歌部 25、月部 26、元部 第十类 27、缉部 28、侵部? 第十一类 29、叶部 30、谈部 根据王力先生对古音的构拟,上表中,同一类韵部韵腹相同,如:鱼部、铎部、阳部,其韵腹都是[a],侯部、屋部、东部,韵腹都是[o];同一纵行,相邻的韵部,一般韵腹相近,韵尾相同,如入声韵:职部——觉部,韵尾都是[k],物部——月部,韵尾都是[t];缉部、叶部,韵尾都是[p]。一般说来,相邻韵部的字,语音相近。无论是诗歌的押韵,还是文字的通假现象、词汇的同源现象,都必须以语音相同或相近为前提。 上面提及“枯、涸、竭”同源,从古音上看,“枯”属鱼部,“涸”属铎部,“竭”属月部,其韵腹相同,都是[a],声音相近,因此,声音可以相通。(按:三者声母亦相近。) 上古每个韵部包括哪些字,首先是根据《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的用韵归纳出来的。至于没有用作韵脚的字,主要是根据谐声偏旁。一般地说,同一谐声偏旁的字属于同一韵部。例如,我们知道“豝”字属鱼部,而“豝”从巴得声,那末,凡从“巴”得声的“把、芭、笆、耙、葩”等也属鱼部。 关于上古的声母系统,研究的成绩远不如上古韵部系统,至今没有定论。前代学者在宋人三十六字母的基础上(详见下节“中古音述略”),根据古代文字训诂材料,考订了某些字母的合并与分化问题。比如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头、舌上之分”(《十驾斋养新录》),近代学者章炳麟提出的“娘日二母归泥说”(《国故论衡》)等,他们的研究都很有参考价值。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暂定上古声母为二十八个,分列如下: 唇音 帮(非) 滂(敷) 并(奉) 明(微) (按:括号内的轻唇音“非”等四母都读为重唇音“帮”等四母。下同。) 舌音 端(知) 透(彻) 定(澄) 泥(娘) 来 章 昌 船 书 禅 喻四 日 齿音 精(庄) 清(初) 从(崇) 心(生) 邪 牙音 见 溪 群 疑 喉音 晓 匣(喻三) 影 上古汉语中,声调是肯定有的,但具体情况如何,远没有定论。清代学者段玉裁主张古无去声,只有平、上、入三声;近代学者黄侃提出上古只有平、入二声说;王力先生则主张有上古有长平、短平、长入、短入四声 。这些主张都有参考价值,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2.带有菡字的诗经有哪些带有菡的诗经只有一首,为先秦无名氏《国风·陈风·泽陂》 《国风·陈风·泽陂》--先秦无名氏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译文: 池塘四周有堤坝,中有蒲草和荷花。那边有个俊人儿,让我爱得没办法。日夜思念难入睡,哭得眼泪哗啦啦。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莲蓬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容貌好。日夜思念睡不着,内心郁闷愁难熬。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荷花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风度好。日夜思念睡不着,伏枕辗转多烦恼。 扩展资料: 带有菡字的古诗词: 1、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唐 · 李商隐《赠荷花》 译文: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2、愿妾身为红菡萏 —— 宋 · 欧阳修《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译文:愿妾身为红芙蓉。 3、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唐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译文: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五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陈风·泽陂 3.程俊英的《诗经注析》和《诗经译注》内容有什么区别程俊英的《诗经注析》和《诗经译注》内容的区别如下: 1、排版不同,《诗经注析》是竖排,繁体里面有一些难点要点的注释和背景介绍,一般作为大学文学系学习和研究用书,或者古文化功底很强的人使用的资料书。里面没有白话翻译;《诗经译注》是横排,简体,带白话翻译,属于一般文学爱好者看的书。 2、出版社、出版时间不同。《诗经注析》是1991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诗经译注》是1985年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3、两本书的组成内容不同。《诗经注析》比较详细的对每首诗中的地名、植物、字音、字义以及整首诗所反映的主题都进行了详实的考辨,包括应用了目前一些前人的学术成果,侧重于反映先秦时期《诗经》的原貌;《诗经译注》由题解、译文、注释三部分组成,侧重于对全篇诗的文意疏通,通篇理解。 扩展资料 《诗经译注》创作背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书是《诗经》的全译本。 程俊英教授于77岁重回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任教,发挥多年治诗经所得,博采古今诸《诗经》注家之长,于85岁高龄之际出版《诗经译注》,是其平生所学之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一经出版,便成为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普及类经典之作,在诸家诗经注释类图书中首屈一指。 本书解题和注释简明而精当,今译在信、达的基础上,以韵文译古代民歌,准确且灵动,便于比照对读,具有独特的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译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注析 4.带有析字的成语有哪些带有析字的成语有哪些 : 赏奇析疑、析骸而爨、以荷析薪、析律舞文、分条析理、剖玄析微、毛举缕析、析珪判野、剖心析肝、析微察异、剖烦析滞、分家析产、析肝沥悃、析毫剖厘、析圭分组、利析秋毫、析肝刿胆、析交离亲、析骨而炊、析珪胙土、荡析离居、离析涣奔、条分缕析、分丝析缕、分崩离析、分毫析厘、析律二端、析疑匡谬、易子析骸、父析子荷 带有析字的成语有哪些 : 铢分毫析、分章析句、析精剖微、析圭儋爵、析辩诡辞、析骸以爨、析律贰端、丝析发解、析言破律、剖析肝胆 5.对诗歌《蒹葭》的裳析《诗经》是我国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以后始称为《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多为民歌;“雅”分“大雅”、“小雅”,105篇,是周王朝京畿一带贵族文人所作的乐歌,也有少数民谣;“颂”分“周颂”、“鲁颂”、“商颂”,40篇,是西周及诸侯鲁国、宋国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乐歌。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雅诗”和“颂诗”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无法与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的“国风”相比,但由于它们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诗经》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诗经》的表现手法多用赋、比、兴;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四言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结构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语言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地表达诗人情思。 本诗选自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蒹葭苍苍[2],白露为霜[3]。 所谓伊人[4],在水一方。 溯洄【5】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6],白露未晞[7]。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8]。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9];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0]。 蒹葭采采[11],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3];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4]。 【注释】 [1]本诗选自《诗经·秦风》。秦:指春秋时的秦国,故址在陕西、甘肃一带。蒹葭(jiānjiā):泛指芦苇。 [2]苍苍:灰白色。 [3]为霜:凝结成霜。 [4]伊人:那个人。在这里指诗人所追寻的人。 [5]溯(sù)洄: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 [6]萋萋:青白色。 [7]晞:干。 [8]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9]跻(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10]坻(chí):水中小洲或高地。 [11]采采:色彩众多的样子。 [12]涘(sì)水边。 [13]右:迂回曲折。 [14]沚(zhǐ):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 【赏析】 《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二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水乡清秋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点明主题:“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 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意境朦胧、含蕴不尽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没有具体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无从确认,飘忽不定,似近而远;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诗的意境显得空灵朦胧,引人遐想。每章开头都是写景,通过苍凉凄迷的环境对主人公寻觅无所得的忧伤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另外,诗歌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达到了反复抒情的目的。( 6.诗经中18个字的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在那河的那一旁。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这(了解我的)人是谁? 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诗经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9.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1.死生契阔(qìkuò),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12.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4.式微式微,胡不归!《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译: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15.交交黄鸟,止于桑。《诗经·国风·秦风·黄鸟》 译:黄雀叽叽,飞来桑树上。 1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7.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国风·唐风·绸缪》 译: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天上。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这样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 18.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译:不是认为荑美丽,因是美人的赠贻。 1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0.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埋怨飞无翅膀。 21.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