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汪国真写的诗歌

1.汪国真写的古诗

剪不断的情愫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的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 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

刚在身后 又到前头

留下绮丽的幻想

是否 我们有缘

只是源头水尾

难以相见

是否 我们无缘

岁月留给我的将是

为了你是春天

把头仰

秋色不如春光美

春光也不比秋色强

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爱; 愁绪萦怀 寸断肝肠

思——题油画

只一个沉默的姿态

便足以让世界着迷

不仅因为是一尊圣洁

不仅因为是一片安谧

还因为是一面昭示

还因为是一个启迪

还因为她以现代人的形象

告诉我们

——沉思是一种美丽

为了你是秋日

彷惶

你也没有理由骄矜

是否

是否 你已把我遗忘

不然为何 杳无音信

自爱

你没有理由沮丧

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假如你不够快乐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天各一方

是否 你已把我珍藏

不然为何 微笑总在装饰我的梦

豪放是一种美德

我从眼睛里

读懂了你

你从话语里

弄清了我

含蓄是一种性格

豪放是一种美德

别对我说

只有眼睛才是

心灵的真正折射

如果没有语言

我们在孤寂中

收获的只能是沉默……

怀想

我不知道

是否 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 会有那样一次分离

我不知道

是否 早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 记忆没有随着时光

流去

回想你的笑靥

我的心 起伏难平

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从前 那样美丽

2.汪国真一共有多少首诗

这个 汪国真没死呢 谁知道以后他能写多少呢? 汪国真,中国大陆现代诗人。

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人)。

追求普希金的抒情、狄金秋的凝炼、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

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 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

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

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汪国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湖南杂志《年轻人》1984年第10期上发表,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

汪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经由一位女教师将此信息告知身为某出版社编辑主任的丈夫,触发出版社的商业敏感,迅速与作者联系出版其作品。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汪国真热”出现于这本诗集出版之后,此书在装卸中连续五次印刷,印数达十五万册。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 》(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年轻的思绪》(截止1991年初,三次印刷达十四万册)、《年轻的潇洒》等诗集,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诗文系列》九种,中国妇女出版社会 出版了《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另外还有专收汪国真格言短句的随笔著作及其与他人的对话录。

作为回应,市场上也出现了评介性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中国歌坛1991年2月推出了《青春时节——汪国真抒情歌系列之一》的盒带,并被《中国青年报》列为该月十盘优秀畅销磁带的第三名。

1990年7月4日,其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文艺类独此一本。 1990年10月北京高校出现汪国真诗歌演讲热。

1990年在出版界被称为是“汪国真年”。 在上海,这种热潮来得稍晚一些。

1990年10月上海徐家汇书店购进已经在北京走红的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思绪》二十本,但二个月后才卖完。1991年春,上海《文学报》发表特写文章《美的征服,始于“手抄本”》报导汪国真的情况,这是他首次被完整介绍到上海。

而《文汇报》为了将汪国真在"文汇书展"上重点推出汪作,则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连续介绍推崇汪国真,称汪国真为“诗坛王子”,造成舆论攻势,从而使得1991年3月27日的“文汇书展”中出现汪诗销售的热潮。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

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这种的量化的哲理,十分适合中学生的思维特征。

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如他的一首小诗《致友人》写道: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和更何况 我们要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这首诗简短而寓意明晰,十分适宜抄录与赠与,即使就阅读来说,也最适宜大众毫不费力的在小块而闲暇时间得到心情舒畅的快感。

再如: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生命总是美丽的》) 汪国真的诗中不仅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站在人生的更高层次的俯视现实中的一切,所采取的“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不能不说是汪国真诗歌倍受青年读者欢迎的原因所在。

而所谓这种人生态度,实际就是对中国自宋元以来传统诗歌那种豁达、飘逸、潇洒、超脱的人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据《南方都市报》《诗歌曾经的“黄金”年代》介绍:当年,洛湃的诗集曾与席慕蓉、汪国真的诗集一起,都以10万册为单位的销量席卷全国。

一手推出席慕蓉、汪国真和洛湃“热潮诗”的杨光治,还为此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从席慕蓉、汪国真到洛湃》。 汪国真的诗歌主要写的是友情,所以得到了较多的年轻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是不能忘记这个曾经感动过我们心灵的诗人。 另外,汪国真还是80后著名写手王寒星的启蒙者,“王寒星前期的诗歌创作主要受汪国真等人的影响,1998年当时他在长治卫校上中专,同学的一本盗版诗集让他认识了汪国真这个九十年代初成名的中年诗人。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诗集出版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的最高。当时汪国真那种特有的细腻和温暖感染了不。

3.汪国真的小诗

能够认识你,真好 不知多少次 暗中祈祷 只为了心中的梦 不再飘渺 有一天 我们真的相遇了 万千欣喜 竟什么也说不出 只用微笑说一句 能够认识你 真好如果 如果你一定要走 我又怎能把你挽留 即使把你留住 你的心 也在远方浮游 如果你注定一去不回头 我为什么要去独自烦忧 即使终日以泪洗面 也洗不尽 心头的清愁 要走 你就潇洒的走 人生本来有春也有秋 不回头 你也无须再反顾 失去了你 我也并非一无所有 悟 也曾试过挽留 也曾试过逃避 但 该来的终会来 该去的终要去 我到底想留住什么 我究竟想避开什么 茫然的我 不知所措 或许我该鼓起勇气 去迎接该来的 ——即使是多么残酷 或许我该忍住不争气的泪 去送别该去的 ——即使是多么珍贵默默地情怀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地情怀 月光下踟蹰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说不明白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会是一种伤害 怀想 我不知道 是否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 会有这样 一次分离 我不知道 是否 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 记忆没有 随着时光流去 回想你的笑容 我的心 起伏难平 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从前 那样美丽 热爱生命 我不愿去想是否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愿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的吐露真诚 我不愿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雨冷风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 只能是背影 我不愿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坎坷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中 能够认识你,真好 不知多少次 暗中祈祷 只为了心中的梦 不再飘渺 有一天 我们真的相遇了 万千欣喜 竟什么也说不出 只用微笑说一句 能够认识你 真好 如果 如果你一定要走 我又怎能把你挽留 即使把你留住 你的心 也在远方浮游 如果你注定一去不回头 我为什么要去独自烦忧 即使终日以泪洗面 也洗不尽 心头的清愁 要走 你就潇洒的走 人生本来有春也有秋 不回头 你也无须再反顾 失去了你 我也并非一无所有 悟 也曾试过挽留 也曾试过逃避 但 该来的终会来 该去的终要去 我到底想留住什么 我究竟想避开什么 茫然的我 不知所措 或许我该鼓起勇气 去迎接该来的 ——即使是多么残酷 或许我该忍住不争气的泪 去送别该去的 ——即使是多么珍贵 默默地情怀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地情怀 月光下踟蹰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说不明白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会是一种伤害 怀想 我不知道 是否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 会有这样 一次分离 我不知道 是否 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 记忆没有 随着时光流去 回想你的笑容 我的心 起伏难平 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从前 那样美丽 热爱生命 我不愿去想是否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愿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的吐露真诚 我不愿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雨冷风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 只能是背影 我不愿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坎坷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中 空间里转来的,一提交却变形了,见谅。

4.汪国真写得最好的诗

背影

总是很简单

简单

是一种风景

背影

总是很年轻

年轻

是一种清明

背影

总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种魅力

背影

总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让人记得清

但是,我更乐意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无论什么成为结局

总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

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5.关于汪国真的诗

汪国真(1956~ ),中国大陆当代诗人。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人)。追求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炼、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这种的量化的哲理,十分适合中学生的思维特征。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

一般把汪国真和席慕容相提并论,80年代中后期,曾有“汪席风暴”一说。

6.汪国真的经典诗

背影

背影

总是很简单

简单

是一种风景

背影

总是很年轻

年轻

是一种清明 但是,我更乐意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无论什么成为结局

总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

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叠纸船的女孩

他长大了

认识了一个

喜欢叠纸船的女孩

那个女孩喜欢海

喜欢海岸金黄的沙滩

喜欢在黄昏里的沙滩漫步

有一天

那个女孩漫步

走进了他家的门口

晚上,妈妈问他

是不是有个女孩子来过了

他回答说

没有,没有呵

妈妈一笑

问那个纸船是谁叠的

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界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不要给我太多情意

让我拿什么还你

感情的债是最重的呵

我无法报答 又怎能忘记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

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

仿佛春天 温馨又飘逸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