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中出现柔荑二字的诗《诗经•国风•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高观国《风入松(闻邻女吹笛)》:夜深不管柔荑冷,樱朱度、香喷云鬟。 高观国《生查子(木香)》:酥胸紫领巾,冰翦柔荑手。 李咸用《塘上行》:红绡撇水荡舟人,画桡掺掺柔荑白。 秦观《江城子(三之三)》:枣花金钏约柔荑。昔曾携。事难期。 周邦彦《蝶恋花(商调柳·第四)》:夜半霜寒初索酒。金刀正在柔荑手。 蔡伸《菩萨蛮》:玉楼花似雪。花上朦胧月。挥泪执柔荑。匆匆话别时。 曾觌《西江月(元夕醉中走笔)》:莫惜柔荑劝酒,从教醉脸红霞。 姜夔《月下笛》:春衣都是柔荑翦,尚沾惹、残茸半缕。 刘子寰《书锦堂》:为有柔荑可坐,野菜时挑。 赵闻礼《风入松》:蔷薇误罥寻春袖,倩柔荑、为补香痕。 权德舆《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泻卤成沃壤,枯株发柔荑。 欧阳詹《小苑春望宫池柳色(一作御沟新柳)》:柔荑生女指,嫩叶长龙鳞。 鲍溶《水殿采菱歌》:美人荷裙芙蓉妆,柔荑萦雾棹龙航。 温庭筠《原隰荑绿柳》: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2.武侠里常提到女子的“柔荑”是什么意思呢茅草的嫩芽,用来比喻女性的手(指)。 指若柔荑。 诗经中有语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可见手的美化在整体美中占有了很重要的位置。 第一次读诗经的时候,记得看到卫风硕人,描述庄姜之美的时候,不惜笔墨的写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短短二十八个字便勾勒出那个处处吟唱民歌的时代,一个自然清新、摄人心魄的窈窕美人。而卫夫人庄姜以她的绝美仙姿,走进了诗经,亭亭玉立在千年的历史中。合上书本,心中还在感叹这样的美丽。尤其最先出场的手,如细草般的柔软,似乎排在人们审美的第一步了。看来,从古到今,手如柔荑,指如青葱,也是美人所必备的要求。 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出自《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全文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满意请采纳o(∩_∩)o 若不满意欢迎追问~ 4.柔荑是什么意思柔荑 [编辑本段]柔荑 róutí [(of women's hands) slender;white and tender;women's hands] 荑,初生的茅草(芽)。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因借指女子的手。 [编辑本段]指若柔荑 茅草的嫩芽,用来比喻女性的手(指)。 诗经中有语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可见手的美化在整体美中占有了很重要的位置。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短短二十八个字便勾勒出那个处处吟唱民歌的时代,一个自然清新、摄人心魄的窈窕美人。而卫夫人庄姜以她的绝美仙姿,走进了诗经,亭亭玉立在千年的历史中。合上书本,心中还在感叹这样的美丽。尤其最先出场的手,如细草般的柔软,似乎排在人们审美的第一步了。看来,从古到今,手如柔荑,指如青葱,也是美人所必备的要求。 [编辑本段]柔荑花序 象核桃的雄花、杨柳的花序称柔荑花序。柔荑花序的花轴较小,由许多小花排列成穗状,因总轴纤弱,整个花序柔软下垂,开花之后随即脱落。当白杨树冒芽时,无事忙儿便悄然逝去,落英缤纷,染绿了树下,飘落于泥土。 有为官者舒翰文,北人也。游历江南,偶逢破落之女,名柔荑,为江南文字狱漏网之人。柔荑有纤手一双,善织秀,且为知礼之人。文怜其苦无家,纳之于府,为织娘。 文善书画,所绘山水图为名家所赏,多有收藏,贾于市,亦价不菲。然文所志者非此。仕于北,乃蛮荒之地。苦心经营,希冀有变。仕地缺水,文欲兴修水利。奈何官银缺损,遂变卖家产,及所藏字画,仍不足。天旱,地无收粮,民苦极。文虽有济世之心,然无济世之力,唯仰天长叹:天不助我也! 是夜,人叩门。文不知何人,问及,来人答道:小女子柔荑,下人也,不为老爷所知亦不足为奇。文问何事?答道:曾经祸乱,为老爷所助得免流离。一心报答,无从做起。今得知老爷为一方黎民疾苦所虑,愿助一臂之力。文苦笑道:吾为五品之官,尚无良策,汝岂非空谈!柔荑问:老爷善画否:文答:然。“老爷可按心中所冀而画,柔荑不才,当尽力绣之。 文笑道:知汝善绣,然纵有天工,何益?柔荑苦笑道:结果如何,不得而知,然日见老爷为民疾苦而憔悴,于心不忍,当勉力为之。 文不忍拂其心,乃绘一幅江南山水图道:此即为心之所愿。柔荑携图归,临行道:旬日内,小女子当绣此图,望老爷吩咐勿让打扰。言罢即归,闭门不出。 旬日内,文着人送食水,门不开。如此多日,均无声息。文记其言,虽虑其饥渴,然不违其言。期至,文亲赴其居,入室,见丈长织锦赫然在目。乃一幅江南山水图。唯一不同处,己之居宅亦在其中。另有溪旁一青庐不曾有画,青庐旁有桃林繁茂,一青衣女子拈花其中。 视柔荑,形容枯槁,奄奄一息矣。文心如椎刺,忙上前拥之道:一幅陋图,何劳汝如此呕心沥血?柔荑道:得蒙救助,无机会报答。今得老爷相拥,死而无憾!有残喘道:只是丝线不多,未能绣出花开之繁,当以纤手指血染之。话毕,挣扎起身,将针刺之指在桃林之处涂染,朵朵殷红,跃然锦上。文欲止之,回顾,柔荑已然气绝。 文心痛如刀割,拥柔荑而失声。忽有下人嘈杂惊奇,视之,织锦离机忬而飘,缓缓出门升空;众人追随而望,织锦升至天空,见阔。不几时笼罩整个天空,仰望去,天上恰是一幅江南山水图。烈日顿显温柔,和煦可人。文抱柔荑出,恰见图上拈花女子招手,怀中柔荑顿时飘然而上与其合而为一。众人莫不惊讶。涂忽坠,天地混暗,待得天明,北地已青山绿水矣,众人欢呼雀跃,如是画中人。从此,文所辖之地为北地江南。 文思其幻,皆柔荑所赐。悔当初以下人而待之。常思而访,无所得。一日,携仆游山,迷途。逢一溪顺流而下,得见一青庐。颇觉眼熟,细思之乃织锦中物,惑而进其中,一女子婷立中堂,俨然柔荑也。文未开口,柔荑已潸然泪下道:妾已在此等候多年矣!文与柔荑相见,如在梦中。多年相思,一朝重现,遂拥而回府,谐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