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表现孝的

1.诗经中有关孝的诗有什么

一、《诗经》中的孝论

《楚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今译:孝子孝孙的善行,会得到大福和长寿的报偿。

《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今译:牢记孝道,孝道就是生活的准则。

《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今译:孝子的孝行不绝,就会得到永远的赐福。

《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今译:具有孝道之美德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闵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今译:对于先人,要永远尽孝。

《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今译:对列祖列宗无不孝敬,以求得他们的赐福。

2.《经典诵读》中有哪些体现孝的诗

《楚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今译:孝子孝孙的善行,会得到大福和长寿的报偿.

《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今译:牢记孝道,孝道就是生活的准则.

《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今译:孝子的孝行不绝,就会得到永远的赐福.

《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今译:具有孝道之美德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闵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今译:对于先人,要永远尽孝.

《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3.诗经里有哪些讲孝道的句子

1.《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

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

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诗经·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3.《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4.《大雅·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5.《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诗经》里的孝文化: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的表示祭祀孝敬祖先的诗句。孝作为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具有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值得我们去挖掘弘扬。

《诗经》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广泛。周代统治者重视教化,经常派官员到民间收集资料,而孝思想占据了当时社会伦理的极大部分,这样一来,《诗经》中就有许多关于孝道的记载。这些记载中既有关于孝的内涵、行孝的对象,也有关于行孝的方式,

4.孝经里关于孝道人的诗经

1、孝经一通看在手

杜甫

《可叹》

2、家藏一卷古孝经

薛逢

《邻相反行》

3、孝经始向堂前彻

杜荀鹤

《贺顾云侍御府主与子弟奏官(敕下时,年七岁》

4、孝经末后章

寒山

《诗三百三首》

5、孝经末后章

寒山

《诗三百三首》

6、读至孝经章句匝

王哲

《减字木兰花 自咏》

7、(臣尝于经筵论奏仁宗皇帝谥日明孝

苏轼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8、孝先经笥谑兼忘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昼眠?此诗为晁补之作?》

9、孝经论语教儿童

陆游

《农事稍间有作》

10、孝经章里观初学

陆游

《野步至近村》

11、孝经一生行不尽

陆游

《寓叹》

12、欲为乡邻讲孝经

陆游

《自咏绝句》

13、有人颁孝经;意欲口打贼

袁枚

《咏史》

14、孝先经笥谑兼忘

晁补之

《次韵棠美甥昼眠》

15、檀弓孝经不浪许

陈杰

《书徐经坂先志》

16、逐字教儿读孝经

仇远

《忆窊石章氏女子》

17、经言事父孝

林同

《圣人之孝十首·武王》

18、惟言在孝经

林同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刘瓛》

19、孝经虽始教

林同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王僧儒》

20、孝经惟泣诵

林同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徐份》

21、惟宝蒙求与孝经

刘克庄

《书画一首》

22、伊大孝是经

宋祁

《顺祀诗》

23、孝先经笥谑兼忘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昼眠》

24、孝庙经帷盛表章

项安世

《挽程尚书词》

25、孝经题幼志

许月卿

《暮春联句九首》

26、手抄孝经不彻章

杨万里

《跋尤延之左司所藏光尧御书歌》

27、传家刻孝经

赵蕃

《魏辰州生日》

28、令因涕出受孝经

赵与泌

《劝孝》

5.《诗经·蓼莪》中的孝行赏析

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常用于子女对父母辛勤养育之恩的感念之辞。近义词: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在讲宋明理学中本性中的“讲理”即为中国人的天,地,君(国),亲,师,五大洪恩的秩序条理性,过去或偏远农村是香火供奉的。

为什么啊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良心。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秩序,谁告诉我们的。

是自言为“丧家之犬”的孔子。

中国人走过漫长的五千年从洪荒到“心中有数,行为讲理”经历多么艰难的进步旅程,

所以不能忘本。

望采纳

6.1. 《诗经.蓼莪》中用哪些细节描写孝子的悲痛心情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

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

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

7.1.诗经《蓼莪》中,哪些细节描写孝子的悲愤心情,试以诗句述之 2.试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

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

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

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

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

“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

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

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

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