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器晚成”后面一句是什么《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器晚成】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汉 王充 《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寳货难售.大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从弟 林 ,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 琰 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尔.”《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最后,那驰名的‘白杏’用绵纸遮护着下了市,好象大器晚成似的结束了杏的季节.”。 二、大器晚成的古代名人纵观中国历史,大器晚成不乏其人,而最著名的、最称人称颂的当数下面九位。 一.姜子牙姜太公垂钓——愿者上钩之典故,已流传数千年,其形象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称得上是中国大器晚成第一人。正所谓:做人不识姜太公,阅尽史册亦枉然。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商朝末年人。 汉族(华夏族),河南省卫辉人。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尽在河南南阳),因此得吕氏。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就这样一直到70岁,姜太公还是没有机会展现自己,一直默默无闻。当时,正是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 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 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 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只是笑了笑,不为所动。 这一钓,终于钓来了周文王,周文王通过了解知是奇人,亲自上门请他出山,并兴奋地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二.百里奚百里奚可以是中国历史大器晚成仅次于姜太公的另一位奇人,其成功历程曲折离奇。 正应了一段古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百里奚,虞国人,字井伯,娶妻杜氏,其才华横溢,可由于家境贫寒,30多岁了,还没有什么作为。 杜氏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只是呆在家里,有何出息呢?”,奚听从妻子的劝告,准备出去闯荡。临别前,杜氏杀掉唯一的老母鸡,没有柴烧,只得拆下大门闩当柴。 百里奚饱餐一顿,杜氏抱着饥饿的儿子相告“你富贵以后,可别忘了我们”,百里奚含泪而别。百里奚来到齐国,欲求事于齐襄公,由于无钱送礼,没人给他引荐,久而久之,其生活更加穷困,只得一路乞讨度日。 奚来到一个小镇上,有位叫蹇叔的义士见百里奚相貌堂堂、谈吐比凡,就把他收留在家里。但是,蹇叔家本来就不宽裕,时间一长,家里开销就渐渐地不支。 蹇叔问百里奚:“会做些什么?”百里奚回答:“会养牛。”蹇叔就让他去饲养牛,牛养得膘肥体壮的。 百里奚听说周王喜好牛,凡给他养牛、献牛的都有重用,蹇叔劝告说“一个君王,不务正业,不理朝政,却偏爱牛,不会有好下场的,你不能去”。后来,齐国公子无知弑齐襄公而自立,向天下广招贤才,百里奚想去应聘,蹇叔劝道:“齐国群公子出逃在外,无知初即位,而且即位不正当,必有内乱,你不能去”。 蹇叔见百里奚求仕心切,正好他的朋友宫之奇在虞国任国相,就向他推荐了百里奚。蹇叔见虞公刚愎自用、听不得谏言,想想又不想让他去,但百里奚因长期颠簸、生活潦倒,执意留在虞国,蹇叔无奈,只好告别,回到家乡宋国去了。 晋献公派兵攻打虢国,借道于虞国,大夫宫之奇以“唇亡齿寒”屡谏虞公而不听,最终虞国灭亡,虞公和奚被俘获到晋国,晋献公见百里奚有才华,欲任用之,百里奚说“君子不适仇国,何况为它服务呢?我就跟随虞公吧”。秦穆公结姻于晋国公主伯姬,晋献公见奚不识好歹,就把他作为陪嫁人员,给了秦国。 百里奚一路上回想起自己曲折的出仕道路,最终却落得个给人作陪嫁的屈辱结局,实在是太窝囊。于是,他借机逃脱。 后到楚国为人牧马。秦穆公听说百里奚很有才华、有志气,派人以五匹羊皮换回百里奚,百里奚又向穆公举荐蹇叔说“我曾经二次听从了蹇叔的意见,因而二次躲过了灾祸;最后一次没听他的,就遭遇了虞国的灭亡而成为人奴。 蹇叔强于我百倍”。穆公于是下令,去宋国请回蹇叔,分别封二人为左、右庶长,谓之“二相”,百里奚终于登上了相位,而此时他也已经70岁了。 二人齐心协力,共同辅佐穆公,从而最终成就了穆公的霸业!百里奚做了秦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