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心得体会诗经是纯真的,千年的风云变幻,风雅颂未逝,中国人的史诗不死,祖先们的声音我们可以慢慢听见。 生于山东,受孔夫子的影响本该很深,而我却偏偏最讨厌他喋喋不休的礼教,大概是因为他那一套死板的东西让我在高中时非常郁闷,我老师经常这么教育我说,尤其在我们山东,受孔子影响深,所以我们的高考作文评分也比较死板。老师说的死板在我看来无异于八股文,我的一篇文章是什么结构,哪一段该是什么内容几乎都得按规定来。 这让一向靠出新出奇混分的我非常无助,当我面对着只有三十几分的作文成绩的时候不得不抱怨万恶的条条框框。那孔夫子,这个规矩的挡箭牌不得不被揪出来。 说实话,他老人家还是很无辜的,被后世各种知名学者各种曲解,那本《论语》早是千疮百孔。孔子真正想说的都消失在了那字里行间,不过自相传是他改编的《论语》还是可见一斑,他老人家还是很讲道理的。 如果是个死板的老人家,怎么会把一首首不是媒妁之言的萍水相逢留在三百的传说中。男女之间的感情描写是诗经中与前秦其他作品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点,历史中不是只有征战,不是只有改朝换代,还有一个个鲜活的平民灵魂的充溢,当他们在蒹葭中相遇,那种若即若离的美感就是在水一方的朦胧和寤寐思服的哀伤。 爱情最美的就是这段辗转反侧,睡不着里那个人儿的形象愈加完美,美到鄙夷自己是否配得上。或许当她不在水的中央,没有雾气氤氲,不是这方那方,而让他触到了她的发,反而那一场场难眠里少了很多的想象。 一个倩影最好,看不清楚的你的脸就是最美的那个轮廓,眼鼻口耳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绝。我这柴米油盐的躯体怎么和你那孤标傲世的灵魂相伴,却是那一方思念缠绵成了水,挥绝不去。 零零落落地潮湿着回忆的角落。这是这样的爱情,初开的莲,《诗经》肆意描绘,西周东周五百年的硝烟就化作了三千柔情,弱水里流绝不尽。 原来这也是祖先们的故事,他们的青春,也是豆蔻和弱冠难以言说的牵肠挂肚。叔本华说,爱情不过是种族意识超越了个人意识;弗洛伊德的调调也是欲望操控这一切。 而我们中国人却用我们文字的百转千回,保存着那千年的白露,未受沾染,浅浅成霜。这是诗经给我的最真实,未经史官的春秋笔墨,缓缓地写,却留下了传奇,成了三千年的向往。 《春秋》中或许会这样记载一个事件,某某年某某月,齐国伐楚。但在《诗经》里,却是一个妻子送别了丈夫,在那陌上远望。 这之后的日日月月,思念必将泛滥,怕的却是这场想念真的成了旷世的传说。我不要你成为所有人的英雄,不要什么不朽,只是希望我在春天的时候能为在田间劳作的你送去午饭。 在那春日暖阳的土地上,我为你擦去脸上的汗滴,你为我拂开挡在额前的头发,这样淡淡地过一生就好。如今呢,你在我极力看都看不到的地方,挥剑砍杀,眼神骇人,我希望你沾满血污的脸庞还能绽放我当时应允你拉我手时的笑容,别被军旅剥夺了理智,还有,一定要活着回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路还是那么远,为了回来看你我不顾一切,战争完结了,胜败都是兵家的事,是诸侯的事,我只是要活下来,再回到我的家乡,我知道你还在那林边等待。风会扬起你的发,我从马上下来,就可以再从那风里拉住你吹落的头纱。 《诗经》里有的是先秦文学里少有的人情味,不是楚辞的矣嘘嘻,楚国里的感叹太富贵,我们想的只是四壁徒穷却其乐融融。一次擦肩而过诗经里就能是一段所谓伊人的故事,一次相隔天涯诗经里就是卷耳卷不起的忧伤,铺陈四字,骈骈散散,读懂的就是知己。 不学诗无以言,人们说这也是孔夫子的教诲,《诗经》错了,错在雅颂,把一条条的外交辞令都美化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说秦穆王你说打就打,还搞什么赋比兴啊。这里我没用什么欲扬先抑和反衬手法,我要说的就是,好好一本《诗经》,好好一本先民们写自己的书,不该带着宫廷里腐败的气息。 你用的语言再美,都是浮华,就如同后宫淡妆浓抹的佳丽三千,也比不过茅屋前等我回家吃饭的那一剪素影。未经梳妆的淡雅文字是任何的文人雅士都学不会的。 你们尽管去纵横,读了诗经却读不懂劳苦大众的快乐也忧伤,背过了诗经却背不过这深深浅浅的年代,总有些东西流芳千古,你却偏偏躺在这滥觞之上,俯首弄姿,摆弄64根蓍草看不破乾坤,以为能不朽反而贻笑大方。还是请他们好好听听七月硕鼠,别说什么温柔敦厚的诗教说要求我们不能以鼠做比,讽刺的就是你们这些坐享其成的君主贵族。 诗教礼教,愚弄大众少说真话而已,在生存的愤怒面前,这些虚伪的伦理脆弱的不堪一击。哈哈哈,万寿无疆,兕觥里喝的是我们酿的酒,嘴角却流下血的颜色。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我将离开你们这些不曾顾念过我们的人,去往我们的乐土,那里有我的小木屋,还有湖上的小船,冬无朔风,夏无艳阳,春天可以荡漾于湖上,秋天就收集每一片落叶,一样给远方的人们写去思念,简简单单就构筑一段幸福生活。那样的山林,会有谁在永号?是的,是的,我将上路,在你们未发现之前。 但谁能躲开时代,谁能躲开年华,我们终将终老,在这片土地,这。 2.诗经 心得体会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金牛xiangzi 《诗经》心得体会(1)《诗经》是纯真的,千年的风云变幻,风雅颂未逝,中国人的史诗不死,祖先们的声音我们可以慢慢听见。 生于山东,受孔夫子的影响本该很深,而我却偏偏最讨厌他喋喋不休的礼教,大概是因为他那一套死板的东西让我在高中时非常郁闷,我老师经常这么教育我说,尤其在我们山东,受孔子影响深,所以我们的高考作文评分也比较死板。老师说的死板在我看来无异于八股文,我的一篇文章是什么结构,哪一段该是什么内容几乎都得按规定来。 这让一向靠出新出奇混分的我非常无助,当我面对着只有三十几分的作文成绩的时候不得不抱怨万恶的条条框框。那孔夫子,这个规矩的挡箭牌不得不被揪出来。 说实话,他老人家还是很无辜的,被后世各种知名学者各种曲解,那本《论语》早是千疮百孔。孔子真正想说的都消失在了那字里行间,不过自相传是他改编的《论语》还是可见一斑,他老人家还是很讲道理的。 如果是个死板的老人家,怎么会把一首首不是媒妁之言的萍水相逢留在三百的传说中。男女之间的感情描写是诗经中与前秦其他作品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点,历史中不是只有征战,不是只有改朝换代,还有一个个鲜活的平民灵魂的充溢,当他们在蒹葭中相遇,那种若即若离的美感就是在水一方的朦胧和寤寐思服的哀伤。 爱情最美的就是这段辗转反侧,睡不着里那个人儿的形象愈加完美,美到鄙夷自己是否配得上。或许当她不在水的中央,没有雾气氤氲,不是这方那方,而让他触到了她的发,反而那一场。 3.说说你读完诗经之后的感300字读《诗经》有感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千古传诵的佳句,他让我第一次认识了《诗经》。自那以后,我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这是一首情诗,含蓄的表达了古代人的思想情感,这便是我对其的第一印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诗经的美妙神秘的意境。 这首诗歌曲调优美,朗诵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他运用了反复的表达效果,突出了主人公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诗中描绘的“伊人”也给予了我一种高深莫测,琢磨不透,高贵优雅的气息。 通过诗经中的这两首诗歌比较,我发现了诗经的特点——以抒情诗为主,表现出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涵义深刻的人生哲理。由此,使我感觉诗经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所体现的巨大艺术魅力。 读了诗经之后,我仿佛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心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在诗经中处处都有所体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那一句句流芳百世的名句,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他们仿佛一盏盏黑暗中的明灯,在我彷徨无助时,点亮了我心中的黑暗,照亮了我前方的路途。 《诗经》,大多是情诗。一直觉得诗是相当沉闷的,拘泥于形式,可却没想到诗也是可以那么美的。用那些简单的、短小的句子,勾出一幅幅明媚的画,也有活力,甚至也潇洒也浪荡也有那些不羁的情爱。 其实真的很难说自己喜欢诗经,因为即使有注释,有辞典,还是很难读懂《诗经》当中的每一个篇章。明白《蒹葭》那种经典桥段那是自然,可是其他,真的却是无能为力。 读《诗经》的时候,真的是花费了不少功夫。去了解一篇篇诗文背后的故事,开始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民族风俗,同时也被那些在现在看来属于天方夜谭的痴情男女。 《诗经》终究还是美丽的,可是却被误解。后人对于它的解释,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差的。甚至因为重男轻女而隐瞒或篡改作者的名字,也许是出于好意,可是这样的《诗经》,却是变得拘泥。可是它却还是依旧美丽,无论是身处那些条条框框之中还是于我们闲来无事的翻阅。每一个人读到它的时候都会因为各自不同的心境而对它产生不同的理解诠释。 我最喜欢的篇章,是《诗经》中“邶风”里的《击鼓》一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好美好美的一句话,比起“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更多了一份平淡温馨;比起“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更多了一份羞涩含蓄。 让我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真的是很美,问世间,能有几多人从相识到死去仍是相爱的?多少轰轰烈烈的爱情又能支持到最后?从来就不相信山盟海誓,总是笑肥皂剧里面那些人白痴的守着一句誓言始终孑然一身但却被背弃。可是,这句话,我信。它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只是最普通的情和爱。为什么要结婚呢,只是因为要相爱的两个人一直在一起。 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不重要,即使你变成了老太婆,我变成了老头子,即使你开始长皱纹,我开始发福,这些都可以不重要。因为我不在乎,我在乎的,仅仅是我会和你一直在一起,我们会一起慢慢变老,一起面对所有的所有,这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很久很久后的一天,我会发现,慢慢的,我的眼睛变得有点像你的眼睛;你的微笑也变得有点像我的微笑;我们走路的步伐变得一致;我们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像……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是那么的默契,因为我们一起度过了那么那么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理所当然,可是又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呢? 诗终究是诗,也许诗是事实,又也许,只是那些古人寄托的美好情感。那些美丽的愿望,那些美丽的惆怅,那些美丽的忧伤,不仅仅是存在诗中的,也让读它的人为之心动。 《诗经》里充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尽管它也许需要花一些时间去读懂,尽管有很多人认为不值得。 4.归纳《诗经》的分类《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5.《诗经》读后感一千字看了这你就名白了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是西畿正音。《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6.谁有《诗经》的读书心得体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孔子时称为“诗”或是“诗三百”;到了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将孔子整理过的书称为“经”,才确定《诗经》的名称。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所以历代的读书人重视这部著作,也从此书中获益不少,在他们的文章中也经常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左传》引诗的百分之九十五都见于《诗经》。 郑樵说:“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古人所谓“风”,即指声调而言。《郑风》就是郑国的调儿,《齐风》就是齐国的调儿,都是用地方乐调歌唱的诗歌。如同现在的昆曲、绍兴调一样。十五国风,就是十五种不同地方的乐调。 《诗经》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内容上的丰富,还有艺术手法的灿烂。经前人总结的常用表现手法为赋、比、兴。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说,赋就叙述和描写,它是诗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诗经》运用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全诗均用赋体的,有全诗均用设问叙述的,用在诗的章首起兴,下皆叙述的等等。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其实就是比喻。兴是启发,也称起兴。它是诗人先见一种景物,触动了他心中的潜伏的本事和思想感情而发出的歌唱,又称“发端”。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细读这八十首《诗经》中的精华,我仿佛看到了众多诗体的祖先藏匿其中。《诗经》对后世的诗作和诗人影响极大。如《邶风》中的《击鼓》末二章表现的情境,有人尊这首诗为“征戍诗之祖”。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有人说,《诗经》诸体皆备,《邶风》中的《新台》,开我国讽刺诗的先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鄘风》中的《君子偕老》,用丽辞写丑行的艺术手法影响到杜甫,杜甫的《丽人行》的命笔用意与这首诗相仿。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鄘风》中的《载驰》据说是许穆夫人所作,可称作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女诗人。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悲而不怒,哀而不伤,有着英迈壮怀的爱国气概。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芒。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樨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渊源,《卫风》中的《氓》可为一例。《王风》中的《黍离》已成为后世文人感慨亡国,触景生情时常用的典故。《大叔于田》以铺叙的手法,对后世辞赋的影响很大。苏轼诗词中的“今夕是何年”竟然出自《绸缪》。《葛生》可称作是悼亡诗之祖。《蒹葭》一诗的风格超逸潇洒,台湾作家琼瑶爱极了,《在水一方》来源于此。《采薇》以乐景与哀,以哀景写乐,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北山》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生民》将传说与历史事实结合在一起,加以文学的描绘,生动有趣。 好诗得反复读,我只是粗枝大叶地浏览了一番,本次心得也是东拼西凑而来,根本没有新意。书常读常新,我想第二遍读《诗经》会有不样的体会。 7.读了诗经有什么感想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汉 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至于感想吗,应该是爱情之伟大 8.求对《诗经》的认识《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反映古代人民现实生活的诗集,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是古代人民生活中真情实感的写照。 有的是男女情爱的;有的是春耕秋获的;有的是政治风波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内容,都是以日常性、现实性为基本特征。发生在身边的事,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总是《诗经》的中心素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思想的变化,诗歌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完善,但《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是不可改变的。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语言大胆而清丽,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 |